作者:周娟 邵鸣 肖玉珍 山西省永济市肝胆胃病专科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临床上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多见于
病例资料
患者赵某,女,53岁,主因“查出肝功能异常2月”于2021-05-10入院。
现病史:入院2月前于当地市人民医院体检查出肝功能异常:ALT:70U/L, AST:38U/L, ALP:161U/L, GGT:145U/L;给予
流行病学史:否认与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否认伤寒、
既往史:入院10年前查出
个人史:生于本地,未到过疫区,无不良嗜好。
月经史:初潮年龄14岁,行经期4-7天,月经周期28-30天,
婚育史:适龄结婚,其配偶及子女身体健康。
家族史: 否认家族中有相关疾病史。
体格检查:皮肤无黄染,未见蜘蛛痣及肝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无黄染,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肺(-)。心率7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
辅助检查:
2021-05-07我院门诊检查结果:
肝功能:TB:12.93µmol/L, ALT:49U/L, AST:40U/L, ALP:107U/L, GGT:88U/L;血脂:TG:1.84mmol/L;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标志物:阴性。
免疫球蛋白三项:正常;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8项:AMA:阳性;抗线粒体亚型-2抗体:阳性;ANA:胞浆型(1:160)。
腹部彩超:1.肝实质光点略增粗;2.胆囊壁毛糙。
入院后检查结果:凝血全套:PT:10.93(Sec),INR:0.91,余正常。
上、下腹部平扫及增强CT示:肝右叶后上段钙化灶。
此患者服用多种药物,是否有
诊断及治疗
初步诊断:
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药物性肝损伤?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高血压3级(高危)
为明确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及是否合并
镜下检查:切片内共见6个中小汇管区,间质内灶状混合炎细胞浸润,部分小胆管上皮细胞排列不整、或有脱失,或见炎细胞侵入(左图 HE),并见少数边缘胆管。局灶界面炎,MUM1染色偶见阳性细胞。小叶结构可辨,散在少数小坏死灶,于一个汇管区周围带见少数肝细胞胞浆呈CK7阳性(右图CK7)。未见AIH的特征性改变。
病理诊断:
(肝穿)1.肝内小胆管炎 结合临床(AMA-M2、AMA阳性)不除外
结合患者的病史、肝功能指标、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肝穿刺病理诊断等检查结果。
最后诊断: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慢性非萎缩胃炎伴糜烂
高血压3级(高危)
治疗:
给予
随访:
患者出院1月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此后复查多次肝功能、血常规、血脂、凝血功能均正常;现规范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血压控制正常;继续追踪随访中。
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旧称
PBC自然病史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临床前期:AMA阳性,但生物化学指标无明显异常;(2).无症状期:生物化学指标异常,但没有临床症状;(3).症状期:出现乏力、皮肤瘙痒等症状;(4).失代偿期:出现
PBC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乏力和皮肤瘙痒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随疾病进展可能出现腹痛、骨病、
PBC生化指标特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最突出,可较正常升高2-10倍,γ-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可正常或轻至中度升高,一般不超正常上值的5倍,疾病进展期可有胆红素升高、
免疫学特点: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抗线粒体亚型-2(AMA-M2)抗体:阳性、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升高,抗核抗体(ANA)阳性,对于AMA阴性者,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阳性有较高的特异性,且抗gp210抗体阳性者与胆汁淤积程度加重相关,提示预后不良。
肝组织病理学对诊断并非必须,但对于AMA阴性或转氨酶异常升高者需行此项检查,其利于疾病的分期及预后的判断;病理学特点:基本病理改变为肝内<100μm的小胆管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导致小胆管进行性减少,进而发生肝内胆汁淤积、
熊去氧胆酸胶囊(UDCA)是目前首选的治疗PBC的药物,需长期服用,剂量:13-15mg.kg.d,治疗过程中3-6个月监测肝脏生化指标、肝脏超声、AFP、甲状腺功能、脂溶性维生素水平,肝硬化者行胃镜检查,评估应答情况;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体重变化,调整UDCA剂量;UDCA应答不佳者可考虑使用二线药物:
心得体会
随着免疫学AMA抗体检测的普及和UDCA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的PBC在非肝硬化阶段得到确诊,早期诊断及UDCA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生化学指标、组织学进展、延缓疾病进展,对UDCA应答较好的早期PBC患者,其生存期、生活质量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群相似。
临床上对于肝功能异常的中年女性患者,可及时行自身相关抗体、免疫球蛋白、肝穿刺活检等检查,以便尽早诊断及治疗,使患者在临床前期、无症状期就被诊断和规范治疗,以获得和健康同龄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治疗的过程中要不断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充分认识到早期治疗的意义,尤其对疾病预后的重要价值,叮嘱患者切勿因肝功能指标正常而自行停药;重视患者的随访、动态监测,以免疾病进展。
目前临床医生重视了肝功能中高ALP、GGT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的检测,使得更多的PBC得以确诊。此例患者肝功能中ALP、GGT是轻度升高,在此提醒临床医生,对于轻度升高ALP、GGT的中年女性,也应重视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抗体的检测,以免PBC漏诊,PBC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