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媛媛,黄燕涛,唐翎,仲建全,肖瑞,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小肠具有长度长、活动度大的特点,小肠疾病目前仍是各种临床相关检查检出率减少的部位;小肠肿瘤以间质瘤、脂肪瘤多见,恶性肿瘤以腺癌常见且好发于十二指肠,而原发于小肠的
1.病例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06月-2018年10月行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3例小肠肉瘤样癌患者。
患者1:男,54岁;因“腹痛伴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就诊;
患者2:女,65岁;因“腹痛伴黑便10+天”就诊;腹部CT示空肠远段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4.3cm×3.2cm,近端肠管呈套叠改变,相应肠壁肿胀;术中见距离屈氏韧带约50cm近端小肠套入远端小肠约20cm,近端小肠扩张
患者3:男,88岁;因“下腹坠胀3+月伴腹痛1天”就诊;腹部CT示回肠远段肠套叠改变,并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3.8cm×3.5cm,相应肠壁肿胀;术中见回肠远段套叠小肠约9cm,肠腔内见菜花状肿块约3.5cm×3cm,表面糜烂;肿瘤侵及全层,免疫组化中P-CK、Vim均为阳性。
1.2检查方法及设备
采用GERevolution256排螺旋CT机,均行全腹部CT检查。扫描范围自膈顶平面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扫描参数:管电压100kV,自动管电流(选择范围10~720mA),探测器宽度为80mm,层厚1.25mm,螺距0.992,初始重建层厚:0.625mm,选用标准初始重建类型,初始重建ASIR-V:50%。
扫描时嘱患者屏气,增强扫描采用静脉团注法,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使用320mgI/mL
1.3图像处理
将CT数据传至工作站(ADW4.6),利用原始数据行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重组,并行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主要观察病变数目、部位、形态、密度、累及范围,以及继发套叠肠管情况。
2.讨论
小肠肉瘤样癌是一种极少见的小肠原发恶性肿瘤,主要含较多上皮细胞和梭形细胞而形似肉瘤的癌,目前国内外对于小肠肉瘤样癌多以个案报道为主,主要从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而缺乏大宗影像学特征作为支撑。
2.1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病理
小肠肉瘤样癌以老年人常见,男性略多于女性,但目前具有年轻化趋势,本组病例中最小者为54岁,与文献报道相符;据文献报道
小肠肉瘤样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部分学者认为本病是癌细胞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异向分化所导致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肿瘤大体上多呈菜花状、息肉状改变,与邻近肠壁呈宽基底相连,半数以上病灶侵犯肠壁全层;光镜下该病表现为肉瘤样结构上存在上皮表型或结构特点,亦或有明确癌和肉瘤成分之间的移行过渡,典型者表现为两种细胞成分的上皮源性标记物(P-CK、Vim)均为阳性表达,而代表平滑肌肉瘤的标记物(Des、SMA)、小肠梭形细胞肿瘤标记物(CD34、CD117)均为阴性。
2.2影像学特征
张斌等统计的于1989-2017年间共有24例小肠肉瘤样癌位于空肠,发生于回肠者据相关文献报道仅为3例,而本组病例中5个病灶中3个位于回肠远段,回肠亦是其好发部位;据报道该病以单发为主,但本组3个病例中有2个同时发现2个病灶;病灶均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并突向腔内,邻近肠壁增厚,管腔狭窄,由于血供丰富,坏死囊变少见,增强扫描为渐进性中度强化,肿块与未累及肠壁间可见肠气分隔;该病常导致近端肠梗阻,但本组病例均因肿块而致病变区肠管套叠改变,进而致使近端肠管梗阻,套叠肠管长约9~20cm不等,相应区域肠壁增厚肿胀,局部肠壁强化程度稍减低,病变节段肠管周围脂肪间隙较清楚,未见肿大淋巴结。
综上所述并结合相关文献,小肠肉瘤样癌以下特点有利于该病的诊断:①常见于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②好发于空回肠,几乎不见于十二指肠;③以单发为主,多发亦不少见;④为软组织密度,呈菜花状、息肉状突向腔内,增强扫描呈渐进性中度强化;⑤常导致肠套叠;⑥病变较少累及肠周脂肪;⑦上皮源性标记物(P-CK、Vim)均为阳性表达,而代表平滑肌肉瘤的标记物(Des、SMA)、小肠梭形细胞肿瘤标记物(CD34、CD117)均为阴性。
2.3鉴别诊断
小肠肉瘤样癌临床少见,需与小肠间质瘤、腺癌及
①小肠间质瘤为间叶来源肿瘤,以空肠较为常见;肿瘤多向腔外生长,且血供丰富,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呈“快进慢出”改变。
②小肠腺癌好发于十二指肠,多为肠壁不均匀增厚,管腔狭窄,部分肿块向腔内生长,表面多可见糜烂及溃疡,周围脂肪间隙常累及,动脉期呈明显强化,增强扫描呈“快速上升-平台”模式。
③小肠淋巴瘤好发于回盲部及回肠末段;主要表现为肠壁明显增厚,肠管呈“
CT增强扫描后小肠肉瘤样癌强化程度及方式均有别于间质瘤、腺癌及淋巴瘤,其次病变好发部位及其继发改变有助于与其他肿瘤相鉴别。小肠肉瘤样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首选外科手术切除但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极低;由于本病极为罕见,常因认识不足或因套叠肠管干扰而造成误诊或漏诊,进而耽误治疗,影响预后;多层螺旋CT扫描并结合后处理技术对于小肠肿瘤的显示及诊断均具有较大帮助。
来源:冷媛媛,黄燕涛,唐翎,仲建全,肖瑞.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诊断小肠肉瘤样癌3例报道[J].现代肿瘤医学,2021,29(12):2152-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