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立鹤,冷卫东,曾飒,倪小兵,刘永健,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牛玉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口腔科
1.病例报告
患者,女,76岁,因“左颊部无痛性肿物3月余”入院。3月前发现左颊部有一“绿豆”大小肿物,无疼痛等明显症状,未予重视,后肿物缓慢增大,前往当地医院行MRI检查后建议前来我科。
既往史:
口腔卫生欠佳,黏膜正常,张口度、开口型基本正常,双侧颌下及颈部未触及明显淋巴结肿大(图1A)。MRI检查示:左侧面颊部皮下异常信号灶,考虑皮脂腺囊肿。入院后颈部增强CT示:左侧颊部肿瘤性病变。行组织
术后病理诊断:Merkel细胞癌,肿瘤最大径约3.8cm,侵及皮下肌肉组织,可见多个脉管癌栓,未见明确神经侵犯,核分裂像>10个/HPF;四周切缘结果阴性;左侧颌下腺未见癌累及;颏下、左侧颌下、左侧颈深上、左侧颈深中淋巴结及颈清组织未见癌累及。免疫组化结果:CK(P)+,TTF-1(SPT24)-,CK20+,CD34(见脉管癌栓),Syn+,CgA+,Ki67(约70%+),CD44+(图2)。
2.讨论
MCC较少见,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老年人较多,女性高于男性,白种人高于其他种族,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发生。光照是引起MCC的主要诱因,梅克尔瘤细胞病毒(MCPyV)感染也可导致MCC,或与慢性砷中毒相关。MCC多表现为结节,突出于皮肤表面,可呈鲜红色、淡紫色或深紫色,也可为较小的糜烂性病灶或疼痛性斑块,部分可伴发第2种肿瘤。
MCC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皮肤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易复发、转移,其可通过淋巴结和血液转移到深部淋巴结、肺、脑和其他部位。MCC易被误诊为良性病变、囊肿和其他罕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是MCC确诊的金标准,镜下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形态较一致,也可呈实性巢状、相互连接成梁状及
MCC病理诊断常需借助免疫组化(CK20,TTF-1,NF、CgA、Syn、NSE、CD56等),其免疫表型均显示神经内分泌特征,CK20为阳性,TTF-1为阴性。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指出MCC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建议行1~2cm边距的广泛切除术,如有明确的淋巴结转移证据应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对于复发、转移风险较高的患者应尽早行放疗。
对于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可选择放疗、化疗及免疫疗法。本病例原发灶属T2期,选择淋巴结清扫预防潜在转移是有必要的;同时,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于淋巴结清扫术式的选择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术中选取颏下及颌下肿大淋巴结行冰冻活检,未见转移癌后进行了肩胛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研究显示对于N0的头颈恶性肿瘤,肩胛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功能,同时能完全覆盖颌面部恶性肿瘤早期淋巴结转移的区域,对淋巴结转移的控制效果与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无显著差异。
MCC具有高度侵袭性,其复发中位时间8~9个月,局部复发、区域性转移、远端转移的时间呈递增形式,故MCC预后较差,对于可疑患者需尽早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来源:王立鹤,冷卫东,牛玉明,曾飒,倪小兵,刘永健.面颊部Merkel细胞癌1例[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1,37(12):705+767.
- 上一篇:急性大网膜梗死超声表现1例
- 下一篇:腰神经根电刺激治疗腰脊神经根损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