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6岁。主因
入院实验室检查显示
患者疑似肺炎,开始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奇霉素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同时疑诊为小血管
入院第1天,患者由于症状恶化,入住ICU。疑诊为
入院第13天,患者临床好转,转入内科病房。由于治疗结果有改善,ICU出院诊断仍为小血管血管炎和肺炎。经过详细问诊,得知其工作环境卫生较差,有老鼠出没。怀疑钩端螺旋体病,遂进行钩端螺旋体显微凝集试验(MAT),最终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
分析讨论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其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大多数哺乳动物均可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携带宿主,钩端螺旋体通过动物尿液排出后可以在水或土壤中存活数月,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人类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感染的尿液以及受污染的水或土壤可获得感染,其中鼠尿感染是比较常见的感染形式。生活贫困以及卫生条件较差的人群、露营者、农民和旅行者均为钩端螺旋体感染的风险人群。
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可从
钩端螺旋体病基于暴露史、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进行临床诊断。但其临床表现模糊,需要医生对于该病保持高度警惕。如果临床没有意识到该病的存在,会被当做其他疾病进行治疗。本例患者的治疗方法是用于治疗肺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小血管血管炎的。
钩端螺旋体病的实验室诊断方式很多,包括直接观察、特定培养基培养、血清学检测及PCR技术等。直接观察只适用于样本中含菌数量高的时候,而培养和PCR检测能力也有限,大多数钩端螺旋体病是通过血清学诊断的。血清学诊断主要包括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和
一旦临床怀疑钩端螺旋体病,应开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可选择
- 上一篇:不要被病毒性肝炎蒙蔽了双眼
- 下一篇:弥漫性子宫平滑肌瘤病的窘境和治疗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