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性骨髓瘤合并KBTBD13相关杆状体肌病1例

发布时间:2023-08-07 16:56 阅读:加载中...

作者:宁雪琴,陈艳秋,金华,韦祁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

 

杆状体肌病(NEM)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KBTBD13相关的杆状体肌病(NEM6)是KBTBD13基因突变所致的NEM的一个独特亚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儿童期开始出现缓慢进行性的对称近端肌肉无力[1]。NEM6在临床上非常罕见,目前国内仅有2例相关报道,本文报告的这例患者经基因检测诊断为NEM6,而且其KBTBD13突变位点既往未见报道,同时合并多发性骨髓瘤。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后肌病呈进行性快速发展,与典型的NEM6有所不同,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6岁,因“四肢僵硬6个月余”于2019年3月23日至我院就诊。患者于2018年9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手掌指关节僵硬,屈伸费力伴有疼痛,以夜间及清晨明显,双上肢抬举受限,无肌肉酸痛;双下肢自觉皮肤色素沉着,弹性消失,伴有下蹲困难,站起、行走费力;无颜面红斑,无眼干、口干,无脱发,全身关节无红肿,四肢指端遇冷不变色。同期出现小便次数增多,一天10余次,伴泡沫尿。家族中其他成员无类似病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入院查血红蛋白101g/L,血钙3.27mmol/L,白蛋白35.4g/L,球蛋白18.8g/L,肌酐140μmol/L,肌酸激酶39U/L,乳酸脱氢酶155U/L,β2微球蛋白8.65mg/L。血蛋白电泳:M蛋白比例为0,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在kappa条带可见单克隆条带,血IgG4.15g/L、IgA0.15g/L、IgM0.35g/L,血免疫球蛋白轻链定量:kappa5.85g/L、lambda0.53g/L,24h尿轻链:kappa650.96mg/24h、lambda13.89mg/24h,24h尿蛋白定量7.05g/24h。自身抗体(抗核抗体谱、肌炎相关抗体、抗甲状腺抗体)及风湿四项均阴性。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四肢肌电图:肌源性损害。骨髓涂片:幼稚浆细胞占72.5%。骨髓活检:可见大量浆细胞样分化的细胞密集分布,形态符合浆细胞骨髓瘤,为kappa轻链限制型,刚果红染色阴性。甲状腺、肝、胆、胰、脾、双肾B超未见异常。骨骼SPECT/CT显像:全身骨骼摄取弥漫性减低,颈胸腰椎、肋骨及双侧髂骨可见数量较多的穿凿样骨质破坏,考虑为血液系统肿瘤或多发性骨髓瘤;全身肌肉不均匀性放射性异常浓聚,以双侧腰大肌明显。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行骨髓流式细胞术、荧光原位杂交及血尿游离轻链检查。初步诊断:①多发性骨髓瘤(kappa轻链型,ISSⅢ期,DSⅢA期);②肌肉病变查因:继发?原发?考虑患者肌肉僵硬原因不明,建议患者完善肌肉活检及基因测序,患者拒绝进一步检查,要求常规抗骨髓瘤治疗。治疗:2019年4月5日给予第1个疗程VCD方案(硼替佐米2.1mgd1、4、8、11,环磷酰胺0.7gd1、8,地塞米松40mgd1、4、8、11)治疗,2019年5月6日给予第2个疗程VCD方案(硼替佐米2.1mgd1、8、15、22,环磷酰胺0.5gd1、8、15,地塞米松40mgd1、8、15、22)治疗,2019年6月19日给予第3个疗程VCD方案(具体同第2个疗程)治疗。治疗全程辅以维生素B1、甲钴胺营养神经、伐昔洛韦预防疱疹病毒、唑来膦酸抑制骨破坏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在第3个疗程后15天返院时全身关节僵硬较前加重,表现为肘关节、膝关节、脊柱无法完全伸直,双侧掌指关节无法弯曲,伴双侧手指麻木,全身肌肉萎缩,眼角出现赘生物,张口、伸舌受限,饮水、进食出现呛咳,穿衣、起床、洗澡等活动无法自行完成(图1)。返院复查:血红蛋白99g/L,血钙2.49mmol/L,白蛋白31.5g/L,球蛋白21.3g/L,肌酐129μmol/L,肌酸激酶134U/L,β2微球蛋白7.74mg/L,免疫蛋白电泳:M蛋白比例为0,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在kappa条带可见单克隆条带,血免疫球蛋白轻链定量:kappa3.28g/L、lambda0.68g/L,24h尿轻链:kappa403.10mg/24h、lambda30.45mg/24h,24h尿蛋白定量6.45g/24h。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指标治疗后有所改善,但关节活动受限及肌肉僵硬较前明显加重,经全院会诊后进一步完善检查,肌电图示:肌源性、神经源性损害;下唇组织活检结果:下唇黏膜慢性炎症,未见浆细胞浸润,刚果红染色阴性;左股四头肌肌肉组织活检结果:送检物为萎缩的横纹肌组织,未见明显的肿瘤性病变,刚果红染色阴性;胸部CT:右肺下叶及左肺下叶背段炎症,所及肋骨、颈胸椎及其他骨质多发骨质破坏;外周血全外显子-单项检测结果(表1):检测到KBTBD13基因杂合变异c.1051G>T(p.D351Y),变异所在区域是这个蛋白质Kelch重复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不同物种的该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计算机辅助分析预测这个变异影响蛋白质结构/功能的可能性较大。修正诊断:①多发性骨髓瘤(kappa轻链型,ISSⅢ期,DSⅢA期);②NEM6。

 

后续治疗及随访:第3个疗程后15天停用硼替佐米治疗,2019年9月29日开始RD方案(来那度胺25mgd1~21,地塞米松40mgd1、8、15、22)治疗。患者于2019年10月30日因重症肺炎、二7期宁雪琴,等.多发性骨髓瘤合并KBTBD13相关杆状体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第·725·氧化碳潴留死于Ⅱ型呼吸衰竭。分析患者死因与肌病进展,累及咽喉肌和呼吸肌,导致咳嗽无力、排痰障碍及呼吸肌无力有关,复查骨髓瘤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1667971005223508.jpg

 

1667971042812316.jpg

 

2讨论

 

NEM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其特异性表现为肌肉活检经特殊染色可在肌纤维肌膜下或肌质中见高密度的杆状体[2],对于肌肉活检阴性而临床怀疑NEM或对于不能耐受肌肉活检的患者可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诊断[3-4]。KBTBD13基因位于染色体15q22.31,编码的KBTBD13蛋白是BTB/Kelch蛋白家族的一员,在横纹肌中高表达[1,5]。NEM6的发病与KBTBD13基因突变有关,且不同位点突变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c.1222C>T(p.Arg408Cys)是常见的突变位点,该位点突变患者表现为儿童期开始缓慢进行的近端肢体肌肉无力[1,4,6]。本文报告的这例患者KBTBD13突变位点c.1051G>T(p.D351Y)既往未见报道,以全身僵硬及全身肌肉对称性肌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KBTBD13蛋白具有参与横纹肌细胞中蛋白质降解的功能[7-8]。研究发现在KBTBD13基因突变小鼠中,KBTBD13蛋白与Cullin3的亲和性降低,导致横纹肌中Cullin3泛素连接酶活性降低[9-10]。Sambuughin等[10]研究发现KBTBD13蛋白可与Cullin3相互作用形成功能性的泛素连接酶KBT-BD13-Cul3-Rbx1,其是横纹肌中一种特异性的泛素连接酶,KBTBD13突变可影响该泛素连接酶的形成,导致相关靶蛋白的泛素化障碍。NEM6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肌病,大多数患者从发病到确诊超过40年[4],本文报告的这例患者在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抗骨髓瘤治疗后,在几个月内病情急剧进展并出现周围神经损害,考虑与硼替佐米使用相关。硼替佐米是第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可特异性抑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靶蛋白多泛素化,从而抑制靶蛋白降解,但具有外周神经毒性[11-12]。KBTBD13突变会导致横纹肌中相关泛素连接酶形成障碍,而硼替佐米的使用进一步抑制了对靶蛋白的多泛素化过程,导致NEM6患者横肌内蛋白的降解进一步失衡。总之,NEM6在临床上罕见[13],本文报告的这例NEM6患者同时合并多发性骨髓瘤,且其KBT-BD13基因突变点位c.1051G>T(p.D351Y)尚未报道过。由于NEM6诊断的延迟,导致在应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后患者肌病快速进展并死于呼吸衰竭,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但同时也进一步证实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NEM6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略。

 

来源:引用本文:宁雪琴,陈艳秋,金华,等.多发性骨髓瘤合并KBTBD13相关杆状体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2,35(7):526-528.

最新病例讨论

  • Bosworth骨折术后14个月功能恢复一例
  • 肺炎型肺腺癌与肺炎,如何区分?
  • 气管性支气管患者行左侧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一例
  • 非气管插管联合高频喷射通气用于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一例
  • 肺多发细支气管腺瘤恶变1例
  • 胸骨上段肿瘤切除3D打印假体重建1例
  • 脾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1例
  • 一男子右侧腰痛5月余 还出现了尿频、尿急、发热的症状
  • 原发性颞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
  • 超声心动图诊断Barlow综合征累及三尖瓣1例
  • 右上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一例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EGFR基因c.2572_2573delinsAG 位点突变1例
  • 1例椎管内恶性神经鞘瘤诊治报告并文献复习
  • 结核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三例
  • 纵隔手术术中单侧支气管痉挛一例
  • 甲状腺尤文氏肉瘤并双肺多发转移一例
  • 60岁男性咯血1个月余 检查发现肺部空腔样病灶
  • V-V ECMO下巨大气管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1例
  • 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取得良好结局
  • CT检查疑似肺癌?峰回路转,原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