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佳妮,陈剑,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张娟,浙江省中医院疼痛科
在腰椎手术中椎弓根螺钉常用来增强脊柱稳定性。内固定易导致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发生退行性变。据报道,腰椎手术后导致的关节突关节源性
在无内固定的病人中,腰后支射频消融可作为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首选治疗方式,操作得当则几乎没有并发症。在有内固定的病人中风险尚未明确。椎弓根螺钉通常由钛合金或不锈钢金属组成,具有导热性。
腰后支的射频靶点位于横突根部与关节突关节交界处,内固定螺钉通常邻近或直接位于靶点,所以实际操作中射频套管邻近或直接接触螺钉。理论上射频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螺钉传导从而对周围组织产生热损伤。
近年来,随着腰椎内固定的广泛应用,临床上需要接受腰后支射频热凝术以治疗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病人增加。国外针对金属内固定对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影响展开一系列研究:Gazelka等的尸体研究显示射频套管与螺钉直接接触时,射频产生的高温可使整个螺钉温度显著升高;Lamer等发现当螺钉不与射频套管直接接触时,螺钉温度仍可升至引起神经损伤的水平;Ellwood等则未发现任何严重的神经并发症。
浙江省中医院疼痛科接收1例腰椎内固定术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病人,采用CT引导下腰后支射频消融术,射频开始患侧下肢出现无力感,不能抬起,立即停止后无力感消失。术后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治疗情况,考虑一过性下肢无力是射频热量经金属内固定传导至神经根所致。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并发症报道,现整理并讨论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病例:女性,60岁,因“腰痛7年,加重1月”收治入院。病人于7年前因腰椎滑脱致腰腿痛,于外院行“L4-5椎体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腰腿痛好转,但劳累等因素可诱发腰腿酸胀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1~2。
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腰部剧烈胀痛,起身、弯腰、
腰椎CT显示:双侧L4关节突关节退变。鉴别诊断:①骶髂
2.治疗过程
入院后,在B超引导下行“左侧L3后支神经阻滞术”,测试结果腰痛缓解80%。第2日,行“CT引导下左侧L3后支射频消融术”。手术步骤:在CT引导下,选择L4上关节突及横突根部交界层面进行穿刺,穿刺针尖抵达靶点附近后连接射频仪进行电生理测试,感觉测试频率50Hz,电压0.3V能诱发出原疼痛区域酸、胀、麻、刺等不适感;运动测试频率2Hz,电压0.3V能诱发出腰部肌肉跳动;调整电压至1.5V及以上后没有诱发出下肢抽动。
测试无误后,CT扫描确认针尖位置准确并且确保未进入椎管或椎间孔(见图1),设置射频模式:75℃,60s/循环,2个循环。但在治疗刚开始,术者嘱病人抬起左下肢时病人诉抬腿无力,遂立即停止治疗,检查左下肢肌力正常。复查CT图像,确认射频套管未进入椎管内,针尖离神经根出口有一定距离,但此时显示射频套管针尖直接接触椎弓钉(见图1)。
尝试调整针尖位置,并再次进行电生理测试。测试无误后进行CT扫描,显示射频套管针尖邻近但不接触椎弓钉(见图2)。
第2次射频开始,左下肢仍出现一过性无力,停止治疗后再次嘱病人抬腿,下肢肌力无异常。经病人同意后将治疗方式改为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术,设置射频模式:42℃,60s/循环,10个循环,回抽无血无液后,注入混合液(2%利多卡因1ml+0.33%复方
术后1日病人诉腰部症状缓解约50%,双下肢肌力V级,VAS评分2~3。术后2、3、6个月随访,病人诉腰部疼痛较术前稍缓解,VAS评分3。
3.讨论
目前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诊断性阻滞可以帮助明确病因,确定责任节段。腰椎内固定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目前认为退变常与病人自身因素、术中对邻近关节突关节及后柱损伤、邻近节段活动度及应力代偿增加等因素有关。
邻近节段退变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痛、下肢痛、腰腿痛、神经源性跛行等。查体时按压病人腰椎横突根部常有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均为阴性,侧身弯腰可诱发压痛。影像学检查常提示关节突关节退变。
本例病人为老年女性,L4-5节段内固定手术史,常有轻微腰痛。本次疼痛范围集中在下腰部,起身、弯腰有卡顿、疼痛感,无明显下肢麻木、无力。查体L4横突根部有明显压痛点,椎旁肌肉无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CT影像提示关节突关节退变。B超引导下的诊断性阻滞明确L4关节突关节为责任节段。
综上所述,该病例诊断为腰椎内固定术后引起的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腰椎内固定病人接受后支射频热凝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国内外缺乏前瞻性、大样本的高质量研究。理论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①局部皮肤浅表
一般认为一个关节突关节至少接受来自两个节段的神经支配,理论上需要同时处理两根神经。但临床实践发现如果病人腰背部疼痛区域较小,单节段后支射频也能有效缓解疼痛。
在本病例中,反复电生理测试及CT图像可以证明射频套管位置准确,远离神经根出口位,理论上进行射频消融是安全的。治疗全程病人神志清晰,情绪稳定,可配合治疗。下肢无力感仅出现在术侧,停止射频后立即恢复。
CT图像显示椎弓钉在目标层面上位于后支经过的“交界”,两次穿刺射频针尖与椎弓钉接触或紧邻。Gazelka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射频套管位于后支射频传统靶点位置,并且与螺钉直接接触时,整个螺钉有显著的温度变化(室温以上4.4℃~14.4℃);射频针尖与螺钉紧邻但未接触时,螺钉温度没有急剧升高(室温以上0.8℃~1.8℃)。
Lamer等利用热敏电阻开展了一项小样本量的临床研究:射频套管紧邻但不接触螺钉且射频温度为80℃,其中有两枚螺钉温度升至42℃。考虑42℃是神经开始损伤或产生变化的温度,Lamer选择立即终止射频。Ellwood等、Abd-Elsayed等认为在避免射频针与内固定接触的前提下,进行后支射频消融是安全的。
上述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模式下确实会发生热传递;椎弓钉与射频套管接触时温度升高明显,应尽量避免接触;两者邻近时椎弓钉温度也有升高,有损伤周围神经的可能。综上所述,如果后支射频消融节段有金属内固定,射频针尖应避免与椎弓钉接触或邻近。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下肢肌力,肌力下降则立即停止治疗。
目前认为后支射频消融相较于脉冲射频更能有效缓解疼痛且维持时间更长,但脉冲射频不会对神经造成损伤,对于不适合进行射频消融或者拒绝外科手术的病人,也可以考虑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或臭氧治疗。
本研究的不足在于缺乏客观证据证明椎弓钉温度升高,未来可利用热敏电阻测温来监测椎弓钉温度并提高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关于金属内固定对后支射频消融的安全性研究较少,临床证据有限,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来证明和探索。
来源:周佳妮,张娟,陈剑.腰椎内固定对后支射频治疗的不良影响1例[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2,28(02):156-158.
- 上一篇:拔牙窝植骨诱导上颌窦底自行成骨1例
- 下一篇:儿童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