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肃省中医院脊柱微创骨科 马同
脊柱真空现象是指
病例报道
患者,男,61岁,因腰骶部疼痛,活动受限伴右下肢疼痛、麻木4年余,症状加重1个月,于2021-07入院。患者自诉4年前活动后出现腰骶部疼痛,活动受限伴右下肢疼痛、麻木,当时未予以重视,自行使用止痛药后症状有所缓解,后未进行系统治疗。入院1个月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卧床休息及口服
全身麻醉生效后,患者取俯卧位,透视定位L5S1椎间隙,沿L5S1椎间隙右侧旁开0.8cm为体表穿刺点并标记,术区常规消毒铺巾。沿标记部位置入无菌注射器针头;再次确认手术节段及定位精确程度,确认无误后沿穿刺部位切开皮肤及皮下筋膜约0.7cm,通过切口置入软组织扩张套管并透视确认软组织扩张套管尖端位于L5S1右侧椎板窗外缘,随后置入工作通道,术中透视再次确认椎体间隙及工作通道精确位置。经工作通道置入内镜并冲洗通道内血块、软组织碎屑等影响视野的内容物,镜下旋转工作通道至黄韧带表面。显露关节突关节。咬除L5下关节突下1/3内侧缘,咬除S1上关节突内侧缘及少量椎板上缘,以扩大术区视野、显露硬膜及神经根。术中探查神经根紧张。神经剥离子松解神经根,经神经根外侧探查,旋转通道保护神经于内侧,见一密闭性气泡进入视野,边界清晰,直径约1.0cm,神经拉钩沿气泡基底部轻轻捅破气泡,气泡内气体溢出,无血性渗出。经神经根腋部探查,无髓核突出。射频刀头于气泡边缘电凝止血。镜下见神经根松弛,随水压搏动良好。镜下探查见术野内无大量出血、渗血,退镜。
术后2d复查MRI片显示L5S1椎管内真空现象消失(图2),术后1~3d常规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地塞米松抗炎,低分子
讨论
虽然目前关于脊柱真空现象的临床报道相对较多,然而椎管内积气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下腰痛及神经根性症状的情况较为少见。Magnusson认为椎间盘在病理改变的基础之上,内部形成空腔,椎间盘周围组织所产生的气体通过与其相通的空隙积聚在椎间盘空腔之中,形成椎间盘真空现象。有学者发现椎间盘空腔内的气体中N2的含量最高(90%~92%),同时还有少量O2、CO2及其他气体。因椎管内积气源于椎间盘内所积聚的气体,主要发生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老年人,也可因脊柱肿瘤、胸腰椎术后脊柱周围产气菌感染等因素导致病变。目前临床对于椎管内真空现象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达成共识,有研究指出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椎间盘内的气体因椎间盘内压力的增大,通过髓核组织的裂隙在不伴髓核突出的情况下进入椎管;也有研究认为椎间盘内的气体伴随退行性改变的髓核突破纤维环从而进入椎管;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椎管内对气体进行吸收的血管网相对较少,气体在无法吸收的情况下聚集持续存在,进一步对神经根产生压迫,临床表现以站立及行走时椎管内压力过高引起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
目前国内外关于椎管内积气的报道大多是影像学诊断层面,在治疗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Gordon等首次描述了椎管内积气存在于椎管内硬膜周围。Gulati等对79例腰
随着椎间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在治疗
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年9月第37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