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顶叶矢状窦旁间叶性软骨肉瘤1例

发布时间:2023-08-07 16:56 阅读:加载中...

作者:张文华,李聪慧,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林敏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女,60岁;因“左侧下肢无力3个月余,加重1个月”于2015年7月入院。查体:左侧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减低,深感觉障碍,位置觉异常。余神经系统查体正常。CT平扫:右侧顶叶近大脑镰旁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其内可见多发高密度钙化影,呈结节状、沙粒状,大小约3.3cm×2.7cm。MRI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局部大脑镰亦明显强化。MRV:肿瘤表面可见多根引流静脉走行。

 

术前初步诊断: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可见颅骨与硬脑膜黏连紧密,考虑肿瘤侵蚀硬脑膜和颅骨。肿瘤与大脑镰旁硬脑膜黏连紧密,难以分离,其内侧推压上矢状窦。肿瘤表面有粗大大脑回流静脉,肿瘤血供丰富,质地较硬,灰白色,周边不规则。肿瘤完整切除后常规关颅。

 

术后病理:硬脑膜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ymal chondrosarcoma,MC),累及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杂色:CD99、S-100(+),Ki-67(高增值),PR(散在+,弱),PCK、EMA、LCA、CD34、SMA、desmin(-)。术后7d复查CT显示:右侧顶叶矢状窦旁肿瘤切除干净,钙化消失。

 

术后第7天给予替莫唑胺化疗,出院后回当地行放疗,定期随访观察后期疗效。6个月后复查MRI增强未见肿瘤复发,2年后病人滑倒致左侧股骨头骨折后失访。

 放讨论前.png

讨论

 

颅内MC是一类罕见的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骨外间质性软骨肉瘤,起源于脑膜多潜能原始间叶细胞或与原始脑膜内皮细胞异常分化;好发于颅底,脑组织及颅内硬脑膜次之;术后易复发,发病年龄2个月~71岁,多集中于10~30岁。颅内MC在CT扫描上可为分叶状或不规则低、等密度,多伴钙化,肿瘤侵蚀可致颅骨破坏。

 

MRI上T1WI呈低信号,T2Wl呈稍高信号,肿瘤不均匀强化,术前MRV评估肿瘤回流静脉情况,判断静脉窦与肿瘤的关系对手术操作起指导作用。仅通过影像学鉴别MC与脑膜瘤、血管周细胞瘤、脊索瘤等有一定的挑战。

 

提高MC的确诊率,需结合病理诊断。双相图像是本病特征,Vimentin、CD99、S-100蛋白表达对确诊MC具有特异性。颅内MC首选治疗方案为广泛彻底切除肿瘤,术后结合放疗。目前可选择质子束、高能碳离子束、伽玛刀等,放疗剂量约60Gy,临床多采用分割疗法,儿童可适当调整。若肿瘤位于颅底,难以完全切除,可进行放化疗,但化疗效果欠佳。

 

替莫唑胺可能有助于提高放疗的效果。本例肿瘤向周围侵蚀,术后给予替莫唑胺化疗,出院后回当地医院行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病人左侧肢体肌力、感觉功能部分恢复,后期疗效及生存期有待进一步随访。MC预后较差,应积极随访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

 

来源:张文华,李聪慧,林敏华.右侧顶叶矢状窦旁间叶性软骨肉瘤1例[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21(07):343.

 

最新病例讨论

  • Bosworth骨折术后14个月功能恢复一例
  • 肺炎型肺腺癌与肺炎,如何区分?
  • 气管性支气管患者行左侧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一例
  • 非气管插管联合高频喷射通气用于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一例
  • 肺多发细支气管腺瘤恶变1例
  • 胸骨上段肿瘤切除3D打印假体重建1例
  • 脾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1例
  • 一男子右侧腰痛5月余 还出现了尿频、尿急、发热的症状
  • 原发性颞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
  • 超声心动图诊断Barlow综合征累及三尖瓣1例
  • 右上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一例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EGFR基因c.2572_2573delinsAG 位点突变1例
  • 1例椎管内恶性神经鞘瘤诊治报告并文献复习
  • 结核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三例
  • 纵隔手术术中单侧支气管痉挛一例
  • 甲状腺尤文氏肉瘤并双肺多发转移一例
  • 60岁男性咯血1个月余 检查发现肺部空腔样病灶
  • V-V ECMO下巨大气管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1例
  • 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取得良好结局
  • CT检查疑似肺癌?峰回路转,原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