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露,王恒,王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华西护理学院,胡秀英,护理创新研究中心/护理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病人,男性,36岁,身高173cm,体重58kg。以肝脏占位入院,拟于2021年2月2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
术前胸片、
给予面罩吸氧8L/min,待准备工作就绪,14:43经静脉通路依次缓慢推注
14:48在可视喉镜引导下顺利置入7.5号普通气管导管,放置导管深度在距门齿24cm处,手控通气确定导管位置时,发现阻力极大,且监护仪上未出现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数值及波形。怀疑拔管芯时,速度过快将导管带出误插至食管,遂将气管导管拔出。14:49继续面罩给氧,通气顺畅,分钟通气量维持在4~4.5L/min,气道压力维持在20~25cmH2O。
追加30mg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更换气管导管后14:52在可视喉镜引导下再次进行插管,在确认气管导管位于气道后,挤压呼吸囊时仍感阻力巨大,气道压力48cmH2O,潮气量60ml,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数值及波形仍未出现,听诊双肺未闻及呼吸音,快速排除气管导管插入食管,呼吸管路堵塞,插管过深等因素后,高度怀疑病人发生了寂静肺。
针对此临床判断,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包括固定气管导管,迅速手控通气,增加氧气吸入流量至10L/min,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JX20160069)40mg和地塞米松注射液(天津金耀集团湖北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019)10mg,丙泊酚注射液以6m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
14:55病人气道压力开始下降,潮气量逐渐增大,听诊双肺有哮鸣音,将麻醉机转至机控状态控制病人呼吸,选用压力支持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呼吸参数设置为潮气量425ml,呼吸频率12次/分钟,吸呼比1∶2,静脉缓慢推注
15:00病人气道压力降至20cmH2O,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逐渐规则,数值维持在35~38mmHg,再次听诊病人双侧呼吸音转强,无明显哮鸣音。处理过程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脉搏血氧饱和度最低降至98%,心率65~70次/分钟,血压维持在入室基础血压的±20%之间。15:05外科医生开始进行手术,手术期间换用
手术结束后,充分吸引气道及口腔分泌物,气道喷入2%利多卡因3ml。待病人完全清醒,达拔管指征后顺利拔除气管导管,生命体征平稳,安返麻醉苏醒室。术后5天,病人顺利出院。
讨论
寂静肺是支气管强烈
“寂静肺”的本质是气道高反应性,围术期病人的诱发因素有麻醉药物、全麻或气道内操作、呼吸道分泌物、误吸胃内容物等。该例病人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发生寂静肺,结合病人病史及临床表现,分析其原因可能为:
(1)既往气管炎病史,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的可能,第一次插管时,麻醉医生可能将气管导管置入过深,刺激病人气管隆突,引起胆碱能神经兴奋造成病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诱发寂静肺的发生;
(2)病人使用的肌松药物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近期相关报道称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有引起组胺释放的可能。该例病人发生严重支气管痉挛,单纯以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表现,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与王倩钰等报道相似。病人发生寂静肺时,应增大氧气流量,加深麻醉,使用
在该病例中,当诊断为寂静肺时,麻醉团队立即增大氧气流量至10L/min,同时转换成手控通气以维持病人的氧和。丙泊酚是一种快速、短小、苏醒快且安全的静脉麻醉药,具有扩张支气管,降低气道阻力的作用,而寒冷干燥的吸入麻醉剂有诱发气道痉挛的风险,因此在该病例中选用丙泊酚加深病人麻醉。
该例病人发生寂静肺后,循环波动小,考虑肾上腺素有α受体激动作用,使用后有
该例病人发生寂静肺后从处理到缓解期间,SPO2未低于98%,血压波动也在术前
诱导期间严密监测病人呼吸参数,在挤压呼吸球囊时,感觉阻力大,呈“铁肺”手感,及时准确判断病情,为实施抢救赢得时间。此个案报道提示当病人术前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时,围术期需引起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在麻醉诱导时尽量选用不易诱发病人气道痉挛的药物,气管插管时谨慎操作;若病人发生寂静肺时,早期准确判断是关键。因此,呼吁麻醉医生等临床医护人员增强对围术期寂静肺的预防意识。
来源:尹露,王恒,王琦,胡秀英.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寂静肺紧急处理一例[J].临床外科杂志,2022,30(02):154-155.
- 上一篇:特重度烧伤患者手术中输血致过敏性休克1例
- 下一篇:自发性异期复合妊娠一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