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5岁,职业为农民,既往体健。主因左侧季肋部
入院体检,患者面色苍白,心率114次/min,
实验室检查显示正细胞性贫血,外周血中未发现任何非典型细胞或原始细胞。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血生化(肝、肾功能)正常,血清
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脾肿大,腹部存在游离液体。腹盆对比增强CT扫描显示脾肿大,脾脏包膜下血肿,脾周、肝周和骨盆区域存在中度游离液体,提示脾破裂伴腹腔积血(图1)。诊断性
(图1 CT 扫描)
乙、丙型肝炎病毒,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和HIV病毒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
经外科会诊后,考虑对脾破裂进行保守治疗,患者接受静脉输液、输血以及临床和生化监测,并开始接受
2.分析讨论
脾脏破裂是钝性腹部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自发性脾破裂是指无明确外伤史情况下出现的脾脏自发破裂现象,也称为非创伤性脾破裂。自发性脾破裂在临床上较少见,其发生通常与脾脏的病理性改变或患者全身性疾病(如炎症、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有关,正常脾脏极少发生。研究发现非创伤性脾破裂可能是既往未诊断疾病的最初症状,在本例患者中,布鲁氏菌病则是导致脾破裂的潜在原因。关于布鲁氏菌病导致的自发性脾破裂非常罕见,仅有少数病例报道。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以造成全身多脏器的受累,临床以发热、多汗、游走性关节疼痛、
超声检查是诊断脾破裂的主要依据,一般显示脾脏增大、低回声、包膜下和包膜周围血肿及腹腔内游离液体。CT扫描有助于脾损伤的诊断和分级。
脾破裂的治疗主要取决于脾损伤的级别以及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如果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脾损伤、血红蛋白骤降至10 g/dL以下,或临床情况进一步恶化,考虑进行脾切除术和
自发性脾破裂发病率低、病因复杂、患者缺乏典型的外伤病史,易导致漏诊、误诊。虽然脾破裂是布鲁氏菌病极为罕见的并发症,但如果临床表现为急腹症以及潜在疑似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时,应提高警惕。本例患者强调了急性布鲁氏菌病自发性脾破裂的可能性,在临床诊疗中需要及时识别和立即抗布鲁氏菌病治疗,早期诊断和管理对于改善布鲁氏菌病自发性脾破裂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1.Siraj F, Dhar A, Shabir A, et al. (September 03, 2022) A Rare Case of Brucellosis With Spontaneous Splenic Rupture Presenting as an Acute Abdomen. Cureus 14(9): e28753.
2.王斌,朱新国,等.自发性脾破裂13例诊治分析[J].天津医药,2019,47(09):962-965.
3.白晓晨,曾慧慧,等.不同年龄段人群布鲁氏菌病急性期临床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8,33(09):736-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