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伴2型呼衰行硬脊膜动静脉瘘切断术麻醉管理

发布时间:2023-08-07 16:56 阅读:加载中...

作者:杨蕊,王天龙,冯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手术科

 

患者男,67岁,因“颈肩部疼痛4个月,双下肢无力渐加重1个月”于2017年4月27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既往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5年,3个月前出现急性加重,持续至术前。查体:体温37.0 ℃,BP 124 /80 mmHg(1 mmHg = 0.133 kPa),HR 88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双下肺呼吸音减低,双肺散在哮鸣音。

 

辅助检查:①全脑血管造影示枕大孔区硬脊膜动静脉瘘;②胸部CT示右肺下叶感染伴肺不张,右肺中叶局限膨胀不全,左肺下叶膨胀不全,双侧胸腔积液;③心脏超声示左室壁肥厚,肺动脉高压(轻度);④血常规:WBC 9.11 × 109/L,Hb 102 g/L,PLT 270 × 109/L;⑤血气分析(FiO2 35.0%):pH 7.337,PaCO2 80 mmHg,PaO255 mmHg,剩余碱(base excess, BE)12.7 mmol/L。

 

术前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枕大孔区)、COPD急性加重、肺部感染、肺不张、Ⅱ型呼吸衰竭、轻度贫血。2017年5月11日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硬脊膜动静脉瘘切断术。

 

患者入室后予面罩吸氧心电监护,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压及脉压变异度。诱导前给予甲泼尼龙40 mg、乌司他丁30万单位。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0.15 mg,依托咪酯8 mg,罗库溴铵50 mg。

 

插管前予利多卡因80 mg静脉注射抑制插管反应,视频喉镜下经口插入内径为8 mm 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予0.2%七氟烷吸入,丙泊酚1.0~1.5 mg/(kg·h)、瑞芬太尼0.10~0.15 μg/(kg·min)、右美托咪定0.15 μg/(kg·h)持续泵入。间断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根据结果调整通气参数,见表1。

 1663544854393534.png

通气参数设定潮气量550 ml、频率8次/min、吸呼比1∶3、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pressure, PEEP)5 cmH2O(1 cmH2O = 0.098 kPa)、FiO280.0%,麻醉机显示屏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ETCO2)62 mmHg,流速-时间曲线呼气末流速可以回至0,流速-容积曲线呼气支可回至基线,血气分析示pH 7.352,PaCO2 73 mmHg,PaO2 100 mmHg,BE 12.2 mmol/L。

 

麻醉诱导开始时经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去甲肾上腺素0.05 μg/(kg·min),并根据血压变化调整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维持血压在基础值的± 20.0%。术中患者体位为右侧卧位,有创动脉压100~140 / 60~80 mmHg,心率70~90次/min,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40~57,脉压变异度7.0% ~10.0% ,体温36.5~37.0 ℃。手术历时233 min,术中输液1 100 ml,自体血回输122 ml,术中出血量350 ml,尿量350 ml。术毕应用0.5%罗哌卡因10 ml进行切口局部浸润阻滞,带气管导管转入监护室。

 

术后第6 天拔除气管导管,第8天转入普通病房,第11天发现枕部伤口未愈合,并存在脑脊液瘘,行相应处理,于第25 天出院。出院后1个月患者可自主下地行走100 m,6个月日常生活完全自理,能够外出散步。

 

讨论

 

本例为严重CODP患者行非肺部限期手术,枕大孔区病变周围组织水肿导致延髓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下降,呼吸肌做功能力降低。如不尽快手术解决病变,肺不张会加重,肺部感染更不易控制,肺功能进一步恶化。本例麻醉管理的核心在于呼吸系统的管理。

 

1)体位摆放与麻醉药物的选择:枕大孔区硬脊膜动静脉瘘切断术可在俯卧或侧卧位进行。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实哪种体位的呼吸功能最优,但无论采用哪种,合理安置体位非常关键。应避免压迫或限制胸廓和膈肌的活动,因其可致功能残气量降低,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本例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药物选择需关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异氟烷、七氟烷具有支气管扩张效应,而地氟烷无气道扩张作用,且在近期吸烟患者或高浓度吸入时可增加气道阻力。丙泊酚具有一定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但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老年患者使用时应警惕其心血管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肌抑制等。依托咪酯不会引起组胺释放,也不会抑制心肌功能,可用于老年COPD患者麻醉诱导。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快速输注可引起胸壁强直,但可被肌松药物缓解。甾类非去极化肌松药物及顺式阿曲库铵均无明显组胺释放作用,后者肌松恢复时间稳定、不经肝肾代谢,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具有一定优势。罗库溴铵起效迅速,可作为COPD患者快速顺序诱导的选择。

 

2)炎症控制:COPD不仅表现为肺部炎症,而且伴随全身性炎症反应,手术创伤、机械通气和机体应激等可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导致肺功能下降、心肌损伤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温度管理、疼痛应激控制、抗炎药物等综合措施预防和控制过度炎症反应。药物控制炎症方面,甲泼尼龙可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增加抗炎因子释放,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黏附与活化,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炎症反应引起的并发症。

 

乌司他丁抑酶谱广,可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对心、肺、脑具有保护作用。右美托咪定不仅具有镇静、抗应激作用,而且可抑制炎症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乙酰胆碱释放增加相关。

 

3)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与调节:本例患者呼吸系统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与调节。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吸气时胸腔负压和肺间质负压增大,气道扩张,气体可充分吸入;呼气时气道失去有效支撑而在等压点位置受压,气体不能充分呼出导致呼气气流受限或陷闭,形成内源性呼气末正压(intrinsic 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i)。因为气道陷闭仅发生在呼气过程,而吸气时开放,故也称动态陷闭。

 

PEEPi除增加呼吸功和气压伤外,亦可致心输出量下降、血压降低。现代麻醉机显示屏上的呼气末二氧化碳-时间曲线、流速-时间曲线、流速-容积曲线能实时反映患者的通气状态,帮助临床医师识别气体陷闭。

 

气体陷闭时,由于仍有部分气体残存在肺泡,故二氧化碳-时间曲线在呼气末仍陡直而无平台;而陷闭的气体不能充分呼出时,在下一次吸气前仍有部分气体残存,流速-时间曲线呼气流速不能回至0,流速-容积曲线在呼气阶段也不能回至基线。

 

设置机械通气参数时,低潮气量(6~8 ml/kg)可减少肺充气;减慢呼吸频率(10~14 次/min)、延长呼气时间(吸呼比1∶2~1∶4)可促进肺呼气;应用外源性PEEP 可防止小气道塌陷,其数值不应超过PEEPi的80%,增加PEEP后平台压和吸气峰压较加用前应无明显升高。上述措施能显著降低气体陷闭。此外,加深麻醉深度可避免浅麻醉引发的支气管痉挛、选用大口径气管导管、应用支气管舒张剂、选用可扩张气道的麻醉药物等措施亦可降低呼气阻力促进肺排气,从而降低气体陷闭。

 

本例患者处于慢性呼吸性酸中毒代偿期,还应注意通气适度,维持PaCO2在术前基线水平,避免因PaCO2下降过快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又因COPD患者死腔明显增加,PETCO2不能准确反映PaCO2,应注意测定血气。

 

综上所述,严重CODP患者行非肺部限期手术,围术期应格外关注肺功能的保护与支持,以改善患者预后。

 

来源:杨蕊,王天龙,冯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行硬脊膜动静脉瘘切断术麻醉管理一例报告[J].北京医学,2022,44(01):96-97+100.

最新病例讨论

  • Bosworth骨折术后14个月功能恢复一例
  • 肺炎型肺腺癌与肺炎,如何区分?
  • 气管性支气管患者行左侧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一例
  • 非气管插管联合高频喷射通气用于气管隆突切除重建术一例
  • 肺多发细支气管腺瘤恶变1例
  • 胸骨上段肿瘤切除3D打印假体重建1例
  • 脾脏原发神经内分泌癌1例
  • 一男子右侧腰痛5月余 还出现了尿频、尿急、发热的症状
  • 原发性颞骨海绵状血管瘤1例
  • 超声心动图诊断Barlow综合征累及三尖瓣1例
  • 右上肺叶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一例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EGFR基因c.2572_2573delinsAG 位点突变1例
  • 1例椎管内恶性神经鞘瘤诊治报告并文献复习
  • 结核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三例
  • 纵隔手术术中单侧支气管痉挛一例
  • 甲状腺尤文氏肉瘤并双肺多发转移一例
  • 60岁男性咯血1个月余 检查发现肺部空腔样病灶
  • V-V ECMO下巨大气管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1例
  • 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取得良好结局
  • CT检查疑似肺癌?峰回路转,原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