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

  • 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音频)

    消化道出血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罗文才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急救中心
    临床上急性上消化道的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器官出血,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胃、十二指肠、胆道、胰腺的出血。如果是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临床治疗首选的药物是PPI类药物,经典的药是耐信(奥美拉唑,也就是常用的洛赛克)。这种药物一般可以用808方案,80mg静脉快速推注,然后用8mg/h持续泵入,如果持续三天以后,要改成80mg/日静点。同时还可以应用生长抑素、止血药物,比如止血敏、止血芳酸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稳定住消化道出血。有些消化道出血,如果用药物控制不好,可能需要镜下的治疗,比如应用内镜止血,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以采取套扎、应用硬化剂,或者喷洒药物进行止血,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 消化道出血病因有哪些(音频)

    消化道出血病因有哪些
    讲解医师:朱大勇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黑龙江省医院普外科
    消化道出血可以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1、消化性溃疡。2、门静脉高压症。3、应激性溃疡。4、胃癌出血。5、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比如胆道出血等情况。6、消化道血管异常,比如恒径动脉综合征等,也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也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有:1、肠道肿瘤,其中以结肠癌最多见。2、肠息肉病,多发的息肉病也会引起下消化道出血。3、炎症性肠道疾病,最常见的是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这两个病症欧美人群发病较多,我国发病比较少见。4、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差不多,就是肠道血管畸形等血管病变,也容易造成出血。5、结肠息肉病等其他疾病。
  • 什么情况会消化道出血(音频)

    什么情况会消化道出血
    讲解医师:戚敬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肝病科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的急重症,病人可以出现呕血、黑便的表现,大量的出血可以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会危及到生命。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首先,见于严重的肝脏疾病,尤其是失代偿期的肝硬化,可以并发消化道出血,由于门静脉高压造成侧枝循环的建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在诱因下导致破裂出血。其次,胃溃疡可以侵犯到血管,导致出血。第三、明显的恶心、呕吐,可以造成贲门黏膜撕裂征,导致消化道出血。第四、消化系统的肿瘤性疾病,比如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等,都可以造成肿瘤破裂出血,引起消化道出血。第五、感染性的疾病,如肠伤寒,也可以造成穿孔、出血等表现。需要及时的处理,进一步的明确具体的原因,进行基础病因的治疗。
  • 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与治疗(音频)

    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与治疗
    讲解医师:刘云成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便血或仅有便血。成人全身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如果一次失血量超过全身总血量20%,引起临床休克的症状,称为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出血的鉴别,主要有以下五大种疾病:1、胃十二指肠溃疡,约占出血的50%,绝大多数都是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大出血的溃疡位于十二指肠球部的后壁、胃小弯处。由于溃疡的基底血管被侵蚀、破裂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2、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临床上也较常见,占25%。3、应激性的溃疡、急性糜烂性的胃炎,约占消化道出血的20%。4、胃癌。有的时候患者处在进展期胃癌、晚期的胃癌,由于癌组织缺血、坏死,表面发生坏死和溃疡,可侵蚀血管引起大出血。5、肝内的局限性慢性感染、肝脓肿、肝外伤引起的出血,临床上称为胆道的出血,胆道出血很少引起临床的休克症状。临床上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1、初步处理,建立1-2条足够大的静脉通道,也就是中心静脉置管,迅速保证血容量的补充,补充平衡盐溶液、乳酸钠盐溶液。2、进行抗休克的治疗,都需要建立中心静脉。3、已有休克的病人,应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监测吸氧、监测生命指征。4、应用止血药物,包括静脉注射维生素K1、纤维蛋白原。5、通过胃管,用冰盐水加肾上腺素,反复冲洗出血的部位。6、病因处理。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应该行急诊胃镜检查出血部位,行内镜下套扎结扎止血术;对于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肝功能比较好的病人,应该行肝硬化的分流术、断流术;应激性溃疡,采取保护胃黏膜等相应的措施。
  • 消化道出血量评估(音频)

    消化道出血量评估
    讲解医师:潘祝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消化道出血量的评估,根据肉眼评估和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量的变化评估出血量。肉眼评估出血主要根据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根据呕血或者黑便量的多少。一般是根据容器,比如呕吐在痰盂里或者在马桶内的肉眼直观计数;还有下消化道出血,包括果酱样大便或者是鲜红色的血便,主要肉眼根据擦拭的纸张或者纱布血量的多少进行肉眼评估。另外,可以根据血常规的变化,正常人的血红蛋白量是在110-150g/L之间,如果血红蛋白量的丢失以3-5ml/g的出血量计算,就可以评估出出血的量。
  • 消化道出血量分级(音频)

    消化道出血量分级
    讲解医师:王健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通外科
    消化道出血量分级一般按照上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分级,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失血量小于500ml,占全身总血量的10%-15%,此时血压及脉搏基本正常,血红蛋白没有变化,仅有头晕等症状。中度失血量在800-1000ml,占全身总血量的20%左右,此时血压会出现下降,心率会增至100次/分钟以上,血红蛋白会低至70-100g/L,此时会有眩晕、口渴、心烦、少尿等症状。重度失血量大于1500ml,占全身总血量的30%左右,此时血压下降明显,心率会增至120次/分钟,血红蛋白会低于70g/L,出现神志恍惚、心悸、无尿、四肢发冷等症状。
  • 消化道出血怎么治疗(音频)

    消化道出血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李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首先判断消化道出血位于哪个位置,一般在临床上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食管、胃、十二指肠,还有胆道,最常见的原因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溃疡、应激性溃疡、胃癌、十二指肠溃疡、胆道出血等等。下消化道出血一般考虑是结肠、直肠和肛门所在位置的出血。应该判断是哪个位置的出血,以后才能决定该怎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多是因为肝炎、肝硬化导致,原则上应该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同时在针对出血进行积极的治疗。胃癌的出血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胃溃疡患者一般可以考虑用应用药物治疗。如果是下消化道结肠息肉出血、结肠癌出血,针对病情解决,如果是痔疮出血,可能需要肛肠外科会诊。
  • 消化道出血量的评估方法(音频)

    消化道出血量的评估方法
    讲解医师:吕兴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
    消化道出血量的评估可根据以下方法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神志清楚,有口渴,皮肤黏膜色泽苍白,温度正常,脉搏在100次/分,这时失血量达800ml以下。中度,神志尚清楚,表情淡漠,很口渴,皮肤黏膜苍白,发冷,心率在100-200次/分,这时候的出血量在800-1600ml。重度,意识模糊,非常口渴,皮肤黏膜苍白,四肢阙冷,心率测不出,这时的出血量在1600ml以上。综上所述,可以通过神志、口渴、皮肤黏膜的温度、色泽和脉率来评估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量。
  • 消化道出血护理(音频)

    消化道出血护理
    讲解医师:潘祝彬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
    消化道出血护理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观察及估计出血量的变化。第二、判断出血的颜色,到底是鲜红色、暗红色,还是黑色,以及判断出血方式是呕血还是便血。根据患者的神志反应、生命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和医生对病情的评估进行下一步处理,比如输血、止血、吸氧、心电监护等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第三、根据出血量、尿量、生命体征的变化判断患者病情的转归,是好转还是恶化来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和护理。
  • 消化道出血怎么引起的(音频)

    消化道出血怎么引起的
    讲解医师:刘序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
    诱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比较多,最常见的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时候是胃癌、食管癌,都有可能会出现呕血、黑粪的症状。另外,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比较凶猛。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导致急性糜烂性胃黏膜病变,严重也可以导致出血。下消化道疾病诱发的出血,比如结肠癌、直肠癌、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这种消化道出血常常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但有严重的腥臭味。痔疮主要表现为排便时出现无痛性新鲜血液。不同的出血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