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季节性变化,如何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发布时间:2023-08-07 16:56 阅读:加载中...

人的血压可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呈现“秋冬高,春夏低”的特点。对于普通人,血压季节性变化通常不会造成病理损伤,无需干预;但对于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冬季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可能在夏季出现血压过度下降。夏季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冬季血压可能明显上升,甚至超过目标值。

 

近日,我国发布《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临床管理策略进行了阐述。

 

共识推荐意见要点:

 

(1)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普遍存在,这一变化与高血压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因此我们应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季节性变化的管理。

 

(2)季节交替时应加强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诊室血压或家庭血压监测。

 

(3)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既往血压季节性变化较大的患者,应在季节交替时加强诊室血压、家庭血压监测,并结合24h动态血压进行评估。

 

(4)对于冬季血压升高显著的患者,医生应排查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如确定为血压季节性变化引起的血压异常升高,可根据患者情况及时灵活调整降压药种类和剂量,对于调整用药仍难以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可考虑在来年夏秋交接时节提前增加治疗强度。

 

(5)患者在夏季血压低于推荐目标值,并且确定其为季节性变化带来的血压异常波动的情况下,应充分评估其耐受情况后再决定是否调药,若需减药或减量时,应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预防夜间高血压。

 

(6)基于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情况,医生可选择可灵活调整的降压药治疗方案,同时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

 

季节变化对血压和心血管预后有哪些影响?

 

1.季节对血压波动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冬季血压较夏季血压显著升高。研究显示,与冬季相比,夏季收缩压/舒张压均值降低5/3 mmHg。针对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室外气温>5℃时,气温每下降10℃,收缩压平均上升6.2 mmHg。

 

2.季节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与夏季相比,冬季夜间血压下降幅度更大,杓型或深杓型血压节律占比更高。

 

3.血压季节性变化与心血管预后

 

我国大样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血管病患者的收缩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病死亡率上升21%,且心血管病死亡率随季节变化,冬季比夏季风险增加41%。

 

寒冷季节心血管事件增加与血压波动密切相关,其最可能的机制与冬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水平增高有关。

 

4.易受血压季节性变化影响的人群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和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通常存在血管内皮功能不全、血压调节功能差等病理情况,对季节性气温变化更敏感,因此受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更显著。

 

与健康人或中青年人群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随季节变化的幅度更大。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夏季与冬季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差值分别为31与15mmHg,更重要的是,这些患者冬季发生心梗卒中的风险较其他季节增加1倍。

 

判断血压异常波动与季节的相关性,应该注意什么?

 

在临床实践中,如果季节交替时高血压患者呈现血压较大波动,应首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细致体格检查,排除影响血压波动的其他原因,如确认血压波动是由季节变化或环境气温改变所致时,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适当处理。

 

考虑血压的季节性波动时应排除以下因素:

 

①使用了降低或升高血压的其他药物;

②合并感染;

③脱水;

④减重;

⑤频繁大量饮酒;

⑥食盐摄入量明显减少所致血压下降;

⑦治疗依从性差;

⑧排除因其他疾病所致血压变化。

 

评估血压季节性变化,应如何做监测?

 

家庭血压监测有助于发现血压的季节性变化。高血压患者应在每年进入初期夏季和冬季定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尤其是气温大幅变化的换季期间,观察评估血压随外界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情况,当血压出现显著变化时应及时咨询医生。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排除白大衣效应,可测量全天的血压水平,包括清晨、睡眠过程中的血压,发现隐蔽性高血压。在血压的季节性变化中,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发现季节变化带来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及时发现夜间高血压,尤其是夏季夜间高血压的发生。

 

高血压患者尤其已知血压水平随季节变化波动的高血压患者,或血压容易随季节变化波动的患者,包括老年高血压患者或合并CKD、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每年在夏季和冬季至少进行1次动态血压监测,及时了解昼夜血压波动情况,警惕夜间血压升高。

 

如何灵活调整降压方案?

 

我国现行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仍推荐降压目标值<140/90mmHg。

 

1.灵活调整降压药,确保血压全程、全面达标

 

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普遍存在,需要灵活调整降压药治疗方案。

 

高血压患者在冬季气温降低时可能出现血压大幅升高的季节性波动,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或合并CKD的高血压患者。应加强冬季血压监测,发现血压有显著升高者,应及时就医,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可上调药物剂量或种类,强化降压,争取实现血压及早达标。

 

冬季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夏季可能出现低血压症状。如发现血压下降幅度较大,且伴有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同时应加测24h动态血压,以避免遗漏可能的夜间血压升高,防止下调药物剂量造成夜间血压不达标。

 

2.季节交替时提前干预,避免血压季节性变异幅度过大

 

2020年ESH血压季节性变化专家共识建议在季节变化来临前早期调整药物治疗。建议对于既往冬季降压困难、血压不达标的患者,或夏季血压过低、出现黑蒙或晕眩或产生血压相关肾脏不良事件的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可考虑在冬夏来临前早期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3.关注“候鸟式”生活方式对血压变异的影响

 

除了季节变化本身对血压波动的影响外,“候鸟式”生活方式及其对血压与心血管健康的影响也是很值得关注的一种现象。我国北方居民到南方过冬、南方居民到北方避暑,都可能因为短时间内环境温度显著变化导致血压明显波动,甚至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对已患有心血管病,特别是老年患者尤应注意。在远途旅行前后数周内应注意增加血压测量,及时了解血压变化。若出现血压大幅度波动,需适时调整降压治疗强度,避免因环境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改变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文献索引:中国心脏联盟, 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高血压患者血压季节性变化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2; 30(9): 813-817.

最新医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