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 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护理(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护理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急性期出血的应该绝对卧床休息,术后取半卧位,全麻没有清醒的需要取侧卧位,或者是仰卧头偏向一侧,当意识清醒了,要抬高床头15-30度,搬动病人时应该保持头颈呈一条直线。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在做手术后的第一天可以吃流质食物,第三天吃半流质食物,逐渐到普食,病情严重或者恶心、呕吐的,应适当的延长进食时间。术后脑水肿反应,应该控制输液量,定期监测电解质、血气分析,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瞳孔、肢体活动,保持切口的敷料清洁、干燥,注意有没有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症状。
  • 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区别(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区别
    讲解医师:赵宏伟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心血管内科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两种。所谓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供应于脑部的脑血管发生狭窄、阻塞,造成其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脑细胞死亡。根据缺血脑组织的部位不同,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缺血脑组织负责支配的功能缺失,会出现偏瘫、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脑血栓。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长期的高血压;患者自身存在脑动脉畸形、脑动脉瘤或脑血管硬化比较严重,血管比较脆,而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在脑中无法被吸收,压迫正常的脑组织,使大脑无法发挥相应的功能,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脑出血。
  • 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原则(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原则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就是要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减低颅内压,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止并发症等,1、血压的紧急处理是降压不能过快过低,以免影响脑血流量,导致脑梗死出现,将舒张压降到100mmHg就可以。2、控制脑水肿,脑出血后的48小时脑水肿会达到高峰,脑水肿可以使颅内压增高,甚至是脑疝,常用20%的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30分钟内滴完。3、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止并发症,保持水电解质和营养的平衡。4、如果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ml以上,或者是小脑出血量在10ml以上,要考虑手术治疗。
  •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音频)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讲解医师:刘奕蕾  (副主任中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一定要进行分期。在急性期的时候,一定要对症治疗,选择相对应的药物,临床用得比较多的是抗血小板聚集类的药物,活血化瘀类的药物,清除氧自由基等等相关的药物。如果患者遗留有相关的偏瘫、言语障碍,还有肢体麻木、情绪改变,就会行相关的治疗,在临床上多选用针灸的方法,合并有推拿、手指点穴等相关的临床锻炼方法。
  • 脑卒中的表现(音频)

    脑卒中的表现
    讲解医师:高亦深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的脑卒中和缺血性的脑卒中,它们的临床表现有的各式各样。但是总的大体表现有以下几点:第一点就是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这些一般的症状。因此一旦产生这些一般的症状,或者相对先兆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完善检查,排除进一步脑卒中的发展。第二点是有的人也会出现一些相对比较严重的症状,比如肢体的麻木无力、言语功能障碍等,例如走路突然之间一侧肢体无力躺倒在那里,此时就非常有可能是脑卒中的表现,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第三点是有的人也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症状,比如肢体抽搐,也就是羊角风的发生,认知功能下降,也就是变傻。第四点是还有一些人也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等,还有一些更加严重的则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
  •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案(音频)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案
    讲解医师:王康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梗塞,引起的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会或多或少引起脑神经功能的障碍,存在脑神经的损伤,所以患者的生活工作均会受到影响,导致生活质量的降低。而脑卒中需要做康复锻炼,要协同锻炼,使患侧肢体和健侧肢体同时运动,针对患者的感觉运动障碍,进行相对应的治疗。\n患者有构音异常,可以先从简单的词语开始训练,传统医学中的按摩、针灸,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也具有明显的效果。因脑卒中患者的病因不同,神经功能损伤不同,所以产生的临床症状也不同。康复治疗的方案也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要在正规医院进行康复计划。
  • 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音频)

    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讲解医师:许俊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脑卒中的高危人群也就是容易发生脑卒中的情况有:第一、高血压。即我们要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高血压达标的一个标志。第二、糖尿病。通过药物或者胰岛素的治疗,也要控制在血糖达标的范围。第三、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的心房纤颤,引起的栓子脱落造成的脑栓塞,在临床中也非常多见,而且造成的致残率也很高,平时要有房颤的病人,要注意抗凝治疗。第四、血脂代谢紊乱,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是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第五、短暂脑缺血发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TIA,它本身就是缺血性卒中分类中的一个类型,只不过是最轻的一种,在这时候要抓紧治疗,这是一个治疗降低致残率很好的时机。第六、就是吸烟、酗酒的病人容易发生脑卒中。第七、血液流变学紊乱,比方处于高凝状态,出汗多,比方还有一些病人饮食不当,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这时候血液黏度会增高,我们要提高警惕。第八、肥胖。超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第九、年龄和性别。5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中风率发生也有增加。一般来说,在性别方面,女性中风的发病率低于男性。再就是同时有高度易怒特质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有所增加,也就是我们要加强自己情操的控制,不要易怒。
  • 脑卒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哪些?(音频)

    脑卒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哪些?
    讲解医师:童晨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
    脑卒中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比较多,按照检查目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于检查脑实质的,也就是检查是否出现了脑梗死、脑出血或者脑部肿瘤的,这样的检查包括ct的平扫、核磁的平扫。第二类检查就是用于专门检查脑血管的,看脑血管有没有狭窄、有没有堵塞或者其他的一些问题,这样的检查包括脑血管的超声、颈动脉的超声、核磁的血管造影(MRA),ct的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第三类检查是用于检查脑组织血流量的,这样的检查包括ct的灌注检查、核磁的灌注检查,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
  • 脑卒中是怎么引起的?(音频)

    脑卒中是怎么引起的?
    讲解医师:梁猛军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所谓卒中包括两个病,一个是出血性卒中,就是脑出血;一个是缺血性疾病,就是我们讲的脑梗死。脑出血一般情况下可能是因为脑外伤,有的是高血压很高的这种情况,还有的人是由动脉瘤破了以后引起的,这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有一个就是缺血性的,因为长期高血压会引起动脉硬化以及血栓形成,有时候血脂高,包括还有糖尿病,都会引起脑梗死。还有脑栓塞也是脑梗死范围内的,这时候特别是有房颤的患者,容易出现栓塞,还有是风湿性心脏病,附壁血栓掉了以后,也会引起脑卒中。
  • 脑卒中的症状有哪些?(音频)

    脑卒中的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潘龙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一般把脑卒中分为腔隙性脑梗死,还有脑血栓以及脑栓塞。如果是腔隙性脑梗死,症状一般比较轻。患者会出现头晕不适,或者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但如果形成脑血栓或者脑栓塞,症状比较重,患者可以出现口角的歪斜、口角流涎、言语欠清或者完全的失语,肢体活动无力或者不能活动。患者如果是大面积脑梗死,可以出现昏迷,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并发肺部感染或者消化道出血的危急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