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俊萍

  • 颈椎病压迫神经后有哪些症状?(音频)

    颈椎病压迫神经后有哪些症状?
    讲解医师:许俊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颈椎病压迫神经后的症状包括:第一、颈椎病压迫神经可以出现血压的不稳。因为颈椎病患者在发病后,会造成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出现紊乱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定的症状,如患者经常会出现血压的增高、血压降低的症状,从而引起头晕、头痛。第二、就是肢体肌力的减弱,麻木感、疼痛,颈椎病压迫导致运动神经受损,引起的症状表现为患者持物时,就是拿东西时比较费力,持物时容易脱落,就是突然拿一个杯子或者什么东西,就突然不自觉的掉到地下了,主要是神经根的受累,可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严重的可以出现瘫痪,压迫神经导致对应支配区的疼痛、麻木,也是很常见。第三、就是眩晕,常见于患者突然扭头的时候,严重的时候会发生猝倒,就是突然就摔倒在地。这是因为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受到颈椎增生性改变的压迫以后,出现一过性的脑供血不足,容易出现这样的一种症状。受这一因素的影响,还会使颈椎病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第四、就是颈椎病引起颈背神经后根受到颈椎骨的刺激和压迫所导致,往往会表现为心前区的疼痛、胸闷、早搏或者就是心律失常。有些病人就是首先就诊到心内科,经过系统的检查以后没有发现心血管方面的严重情况,这时候想到是颈椎病,要到相应的科室去就诊。
  •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音频)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讲解医师:许俊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塞,占中风的70%—80%,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脑卒中就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这两种情况。脑出血的特点:多发生于40—60岁的病人,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常在活动中或者情绪激动时发生,起病急、进展快,常在短时间内达到严重的程度。发病前都有先兆症状,如头晕、头痛、呕吐,随即出现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越深,病情预后越差。有的病人有抽搐、大小便失禁,可以合并眼底视网膜的出血,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通过头颅的CT检查很快就可以做出诊断,它会出现一个高密度区,两周后的检查出血灶就可能吸收,变为低密度区。这里边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果是内囊出血,则可伴有出血灶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有的还有失语、眼球凝视麻痹。如果是小脑部位出血,则以枕部痛为主要表现,还有眩晕、呕吐为早期症状,昏迷多见,病人眼球震颤明显,肢体共济失调等。如果是桥脑出血,则一开始就会见昏迷、瞳孔呈针尖大小、对光反应迟钝、四肢瘫痪、双侧面神经麻痹,有时候有高热、呼吸不规则,这是很严重的。如果是脑室出血,发病后即进入深昏迷、去大脑强直、四肢软瘫、高热、呼吸不规则、血压不稳、脉搏无力,也是很危重的。脑血栓形成的特点: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史,病情进展缓慢,常会逐渐性加重,会阶梯状的加重。多在睡眠和休息时发病,一般睡眠时无明显不适,晨起则会出现半身无力或者偏瘫,偏瘫会逐渐加重,会伴有肢体的麻木,失语,常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头颅CT可见低密度梗塞区,大面积脑梗塞可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性效应,这时候可能要由外科治疗,就是通过手术减压。年轻人患此病可考虑脑动脉炎、心房黏液瘤等病变的可能,应做心脏和脑的超声检查加以鉴别。脑栓塞的特点是起病急、发病迅速、进展快,常有心脏病、心房纤颤,心房纤颤导致的左心房的附壁血栓的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引起堵塞。起病后常有昏迷、抽搐、偏瘫,有时还能发现因其它部位的栓塞而引起的症状。再就是短暂性的脑缺血的发作,多发生在成年人,常伴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病史,常突然起病,可有一过性的失明、失语、偏瘫、眩晕、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等。发作时间较短,常在一日内可以恢复,但是它可以反复发作,很多病人最终演变为脑血栓。
  • 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音频)

    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讲解医师:许俊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脑卒中的高危人群也就是容易发生脑卒中的情况有:第一、高血压。即我们要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高血压达标的一个标志。第二、糖尿病。通过药物或者胰岛素的治疗,也要控制在血糖达标的范围。第三、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的心房纤颤,引起的栓子脱落造成的脑栓塞,在临床中也非常多见,而且造成的致残率也很高,平时要有房颤的病人,要注意抗凝治疗。第四、血脂代谢紊乱,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是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第五、短暂脑缺血发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TIA,它本身就是缺血性卒中分类中的一个类型,只不过是最轻的一种,在这时候要抓紧治疗,这是一个治疗降低致残率很好的时机。第六、就是吸烟、酗酒的病人容易发生脑卒中。第七、血液流变学紊乱,比方处于高凝状态,出汗多,比方还有一些病人饮食不当,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这时候血液黏度会增高,我们要提高警惕。第八、肥胖。超重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第九、年龄和性别。5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中风率发生也有增加。一般来说,在性别方面,女性中风的发病率低于男性。再就是同时有高度易怒特质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有所增加,也就是我们要加强自己情操的控制,不要易怒。
  • 如何预防中风?(音频)

    如何预防中风?
    讲解医师:许俊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早期预防和治疗中风特别重要,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我们分三级进行预防:一级预防,如果某个个体只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一种或几种,而没有脑血管病的先兆,或者没有这方面的表现,就是还没有发病,我们把其中列为一级预防的对象,即积极治疗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它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也就是有高血压一定要控制在正常的范围,高血糖、高血脂我们都要进行干预达标。二级预防是指个体已存在危险因素,确以出现中风的先兆,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要给予早期的诊断、早期就医、早期治疗,防止严重的脑血管病的发生。三级预防就是针对已经患有脑中风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的治疗,降低致残率,消除或治疗危险因素,预防其再发。所谓早期治疗,是指病人发病数小时后的急性期的溶栓治疗。所谓超早期治疗,是指发病后的数小时内实施的治疗。对缺血性卒中而言,发病后六小时内即开始溶栓治疗,针对治疗措施的介入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致残率也越低。但是时机是不容易把握的,往往脑梗是头一天入睡的时候还正常,到了第二天早上发现偏瘫,时间有时候不好确定是不是在三小时以内,所以大部分病人都错过了急性早期的溶栓治疗。
  • 腰椎间盘突出的初期症状有哪些?(音频)

    腰椎间盘突出的初期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许俊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腰痛,患者一般呈现持续性的钝痛,在平躺的时候症状减轻,在站立活动的时候症状加重。一般情形下上午尚可以忍受,腰部可适当的活动或者慢走,但腰部痉挛样的剧痛的时候患者应该休息。早期还可以出现其它的症状,如间歇性跛行,就是走一段时间就会腰痛不能走,休息下来以后会缓解,然后再走,还有下肢的麻木、放射痛等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会造成不良影响。因为是椎管内的交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所致的,主要还表现为下肢的麻木,少数患者会自觉下肢发冷、发凉。大家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症状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平时利用一些症状达到及时治疗的目的,如果一旦出现要及时就诊。
  •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音频)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讲解医师:许俊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脊髓损伤在急性期会有出现损伤平面以下完全弛缓性瘫痪,各种反射、感觉及括约肌数小时内又开始慢慢恢复。较严重的脊髓损伤有脊髓休克的过程,一般3—6周以后才逐渐出现受损平面以下的脊髓功能活动。脊髓休克时间越长,说明脊髓损伤的程度越严重,肛门指检会判断是否度过了脊髓休克期,这是医生做的一个比较专业的检查,即球海绵体反射、肛门反射这两个反射的出现或者是有生理反射的出现,都是意味着度过了脊髓休克期。在脊髓休克期以后,它会表现以下多方面的临床表现。第一、有感觉障碍,即脊髓损伤受损者平面以下的各种感觉均消失,部分患者则会是根据受损程度的不同而保留部分的感觉。第二、运动功能障碍。完全性脊髓损伤在脊髓休克期度过以后,受损平面以下运动功能仍完全消失,但肌张力高反射亢进。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在休克期过度以后,逐步出现部分肌肉自主活动,即颈髓损伤表现为四肢瘫,腰胸段都会出现截瘫。第三、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可出现阴茎异常搏动、Horner综合征、麻痹性肠梗阻,受损平面以下皮肤不出汗或者高热。第四、是反射活动异常。休克期过后,受损平面以下肢体反射由消失逐渐转为亢进,张力由迟缓转为痉挛,脊髓完全性损伤为屈性截瘫,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则为伸性截瘫。第五、是膀胱功能异常,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神经源性膀胱,即患者会出现储尿、排尿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尿失禁、尿潴留。
  • 急性脑卒中的预防方法(音频)

    急性脑卒中的预防方法
    讲解医师:许俊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急性脑卒中的预防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首先要预防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病的人,脑卒中的发生机会可高于正常人的六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增高至八倍,患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均与脑卒中有密切相关。有这类危险因素的人应注意控制血压,稳定到一个安全的范围。同时可考虑手术与非手术方法治疗血管的病变,动脉瘤可以到神经外科行微创治疗,脑动脉狭窄可以植入动脉支架。第二、心脏病是引起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原有冠心病、风心病,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人会突然有左心房附壁血栓的脱落,导致脑卒中,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的疾患,并予以抗凝的治疗,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可以降低卒中的发生率。此外,要养成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减肥,养成从容的性格,适量运动,低脂饮食,这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脑卒中的日常生活预防需要注意远离三高,亲近三低,即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但要适度进行,避免矫枉过正。有许多调查和研究都表明脑卒中的发生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相关,可见一味吃素并无益于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危险。
  • 急性脑卒中的护理措施(音频)

    急性脑卒中的护理措施
    讲解医师:许俊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急性脑卒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分级护理。第一、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要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鼓励其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有抑郁的患者要按照医嘱给予抗抑郁治疗。第二、饮食方面。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糖尿病患者要给予糖尿病饮食。轻度吞咽困难的患者要给予半流质糊状饮食,中重度的吞咽功能困难患者要留置胃管,鼻饲,要戒烟、酒。第三、体位与活动。要根据病情尽早活动,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偏瘫侧肢体要处于功能体位,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良肢位的摆放,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肿胀,双下肢尽量避免输液,以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请康复科会诊,可以行床旁康复治疗,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有计划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第四、在基础护理方面。要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及肺部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预防压疮发生,保持会阴清洁,预防尿路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第五、呼吸道的护理。要协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励教育患者做有效的咳嗽、咳痰。对于年老体弱的无力咳嗽的患者,或者昏迷、舌根后坠者床边要备有口咽通气道,即负压吸引管装置,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第六、病情观察。在急性期一定要观察病人的血压、血糖、意识、语言、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活动、肢体功能等有无变化,再就是有专科护理。第七、安全护理方面。床栏要拉起,家属要全程陪护,预防跌倒、坠床、拔管、烫伤等意外事件。第七、瘫痪肢体的护理。避免患肢受压,勿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冷敷或热敷,因为病人的偏瘫侧感觉是迟钝的,以防冻伤或烫伤。要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施以相应的康复治疗,减少后遗症。
  • 脊髓损伤病人的饮食注意事项(视频)

    脊髓损伤病人的饮食注意事项
    脊髓损伤患者饮食注意事项如下: 1、多食蔬菜、水果、豆类、糙米、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保持大便通畅; 2、禁酒,留置导尿管期间多饮水,急性期后定时定量饮水,早、中、晚餐饮水400ml,上午10点、下午4点、晚上8点,分别饮用200ml水; 3、低脂、低盐饮食,保证蛋白质摄入量。
    2023-08-03
  • 急性脑卒中的护理措施(音频)

    急性脑卒中的护理措施
    讲解医师:许俊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急性脑卒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分级护理。第一、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要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鼓励其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有抑郁的患者要按照医嘱给予抗抑郁治疗。第二、饮食方面。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糖尿病患者要给予糖尿病饮食。轻度吞咽困难的患者要给予半流质糊状饮食,中重度的吞咽功能困难患者要留置胃管,鼻饲,要戒烟、酒。第三、体位与活动。要根据病情尽早活动,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偏瘫侧肢体要处于功能体位,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良肢位的摆放,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肿胀,双下肢尽量避免输液,以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请康复科会诊,可以行床旁康复治疗,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有计划的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第四、在基础护理方面。要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及肺部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预防压疮发生,保持会阴清洁,预防尿路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第五、呼吸道的护理。要协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励教育患者做有效的咳嗽、咳痰。对于年老体弱的无力咳嗽的患者,或者昏迷、舌根后坠者床边要备有口咽通气道,即负压吸引管装置,及时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第六、病情观察。在急性期一定要观察病人的血压、血糖、意识、语言、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活动、肢体功能等有无变化,再就是有专科护理。第七、安全护理方面。床栏要拉起,家属要全程陪护,预防跌倒、坠床、拔管、烫伤等意外事件。第七、瘫痪肢体的护理。避免患肢受压,勿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冷敷或热敷,因为病人的偏瘫侧感觉是迟钝的,以防冻伤或烫伤。要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施以相应的康复治疗,减少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