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
    讲解医师:国红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有两种疾病:一个是脑出血;另一个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血压没有控制好,导致的动脉破裂产生的血肿压迫脑组织而导致的一些临床症状。脑出血的患者应该积极的控制血压治疗,如果出血危及了患者的生命,还可以外科干预治疗做手术清除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动脉瘤的破裂或者是脑动静脉畸形的破裂。所以在出血后应该做脑血管造影检查,如果发现有动脉瘤,应该进行栓塞治疗。
  • 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方法(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方法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康复方法其中有一个作业疗法,侧重于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劳作或者文体活动中,选出针对性强,能够复原患者减弱的功能和技巧的作业,让患者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训练,逐步恢复其功能。使其生活能够自理,自己照顾自己和重返社会工作岗位,比如会自己吃饭、穿衣、手工制作或者套环等。还有是言语疗法,是采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听力及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评定和训练,矫治其残疾的治疗技术。
  • 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元影响(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元影响
    讲解医师:吴振东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常说的脑出血。脑出血的时候会对大脑神经元细胞产生影响,主要是由于脑出血的时候脑内压增高,脑血肿压迫神经元,从而出现脑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导致肢体活动障碍或者是言语障碍。如果脑出血量比较少而且位置不是特别主要的话,大多数都可以恢复到正常情况。但是如果脑出血量比较大、位置比较重要的话,那么对神经元的影响将会特别大,容易出现永久性的瘫痪或者是肢体不协调或者是言语功能丧失。
  • 出血性脑卒中康复分期(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康复分期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康复分期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后期、后遗症期。发病后的一个月内都称为早期康复,通过联合反应,共同运动来促进肩胛部位、骨盆部位的功能部分得到恢复。中期的康复是在发病后的2-3个月的时间,抑制痉挛与共同的运动模式,促进正常的运动模式形成。第4-6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进入后期康复,改善精细与技巧运动来提高正常的运动模式。如果有后遗症,一般是半年以后神经功能恢复到最高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在生病后的1-2年内,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 出血性脑卒中如何治疗(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赵宏伟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急性期,往往症状比较急,而且症状比较重。针对这样的患者,原则上建议患者要绝对卧床,应用降颅内压的药物,比如甘露醇积极降颅内压;应用降压药物调整血压,因为血压调整不好,出血量会增。患者卧床两周,保持绝对的情绪稳定,避免使血压升高。如果出血部位在比较重要的脑的部位,可以有呼吸、血压、脉搏等影响,所以,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部分患者可能呼吸有异常、呼吸功能差,对这样的患者需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可能要做气管切开,特别严重的患者需要上呼吸机。对于患者要进行热量的补充,促进疾病的恢复,并且保证血糖在正常的范围内。另外,对于出血性脑卒中过了急性期的患者,一定要加强功能锻炼,恢复其肢体功能。
  •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有脑疝、消化道出血、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的感染。脑疝是脑出血的主要死亡之一,所以要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发现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的加重,两侧瞳孔大小不一样,血压也会进行性的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这都是脑疝的前驱症状,应该迅速降低颅内压,建立静脉通道,用20%的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迅速清除呕吐物和口鼻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不能剧咳或打喷嚏、用力排便、大量输液等。
  • 出血性脑卒中怎么回事(音频)

    出血性脑卒中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董爱芝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血性脑卒中是中风的一种,起病特别急,会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的脑功能缺失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主要有偏瘫、失语、肢体的麻木、吞咽困难、耳聋、口眼歪斜,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甚至是死亡。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下,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重的会出现脑血管明显的狭窄或形成小动脉瘤,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时,会出现脑动脉的破裂,出现脑出血。
  •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音频)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
    讲解医师:许俊萍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塞,占中风的70%—80%,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脑卒中就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这两种情况。脑出血的特点:多发生于40—60岁的病人,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常在活动中或者情绪激动时发生,起病急、进展快,常在短时间内达到严重的程度。发病前都有先兆症状,如头晕、头痛、呕吐,随即出现意识障碍,意识障碍的程度越深,病情预后越差。有的病人有抽搐、大小便失禁,可以合并眼底视网膜的出血,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通过头颅的CT检查很快就可以做出诊断,它会出现一个高密度区,两周后的检查出血灶就可能吸收,变为低密度区。这里边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果是内囊出血,则可伴有出血灶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有的还有失语、眼球凝视麻痹。如果是小脑部位出血,则以枕部痛为主要表现,还有眩晕、呕吐为早期症状,昏迷多见,病人眼球震颤明显,肢体共济失调等。如果是桥脑出血,则一开始就会见昏迷、瞳孔呈针尖大小、对光反应迟钝、四肢瘫痪、双侧面神经麻痹,有时候有高热、呼吸不规则,这是很严重的。如果是脑室出血,发病后即进入深昏迷、去大脑强直、四肢软瘫、高热、呼吸不规则、血压不稳、脉搏无力,也是很危重的。脑血栓形成的特点: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或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史,病情进展缓慢,常会逐渐性加重,会阶梯状的加重。多在睡眠和休息时发病,一般睡眠时无明显不适,晨起则会出现半身无力或者偏瘫,偏瘫会逐渐加重,会伴有肢体的麻木,失语,常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头颅CT可见低密度梗塞区,大面积脑梗塞可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性效应,这时候可能要由外科治疗,就是通过手术减压。年轻人患此病可考虑脑动脉炎、心房黏液瘤等病变的可能,应做心脏和脑的超声检查加以鉴别。脑栓塞的特点是起病急、发病迅速、进展快,常有心脏病、心房纤颤,心房纤颤导致的左心房的附壁血栓的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引起堵塞。起病后常有昏迷、抽搐、偏瘫,有时还能发现因其它部位的栓塞而引起的症状。再就是短暂性的脑缺血的发作,多发生在成年人,常伴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病史,常突然起病,可有一过性的失明、失语、偏瘫、眩晕、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吞咽困难等。发作时间较短,常在一日内可以恢复,但是它可以反复发作,很多病人最终演变为脑血栓。
  • 脑卒中的高危发病人群有哪些?(音频)

    脑卒中的高危发病人群有哪些?
    讲解医师:孙莉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脑科医院高压氧科
    脑卒中的发病因素有很多,年龄是一个不可控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会逐渐加重。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还有吸烟都是我们可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都会促进动脉硬化,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脑卒中危险因素(音频)

    脑卒中危险因素
    讲解医师:高亦深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最主要的三大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些因素造成脑卒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久的变化,比如高血压长期存在,会造成血管壁硬化,如同橡胶的老化一样,一旦某一次打击造成血压突然升高,突破血管的正常极限,则会出现破裂出血的可能。糖尿病会损伤到血管内膜的修复能力。高血脂在血管内膜形成一层厚厚的脂质,一旦血管修复能力受到损伤,这层脂质没有办法及时清理,导致血管逐渐变窄,到最后闭塞的情况,进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出现。因此,对于这方面,一定要积极的控制血压,稳定血糖,戒除高血脂类的食物,比如动物的内脏或者油炸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