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解医师:郐国虎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外科 / 副主任医师
硬膜下血肿是指颅脑损伤后,发生于脑皮质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出血多来源于脑挫裂伤、脑皮质动静脉破裂和桥静脉断裂。硬膜下血肿占颅内血肿的40%左右,其可分为急性硬膜下血肿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两类。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伤情一般比较严重,病情发展较快,伤后意识障碍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意识加深、生命体征变化、较早出现小脑幕切迹疝。其治疗为:一经确诊即需要开骨窗或骨瓣手术清除血肿,伴有严重的挫裂伤和脑水肿、术前即有脑疝、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血肿清除后颅内压缓解不理想时,还需要去骨瓣减压。慢性硬膜下血肿其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脑皮质与静脉窦之间桥静脉撕裂所致,好发于50岁以上老人,可无明确或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有的患者合并出血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常出现于伤后3周至数月,极少数患者可在伤后数年才出现症状,该疾病治疗首选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