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

  •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指标(音频)

    缺铁性贫血实验室指标
    讲解医师:王亮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液内科
    缺铁性贫血做血常规检查会发现血红蛋白数值降低,小于正常值,也就是小于110g/L,平均红细胞体积也就是MCV值是降低的,这提示是一个小细胞低色素性的贫血。一般这种情况下就高度怀疑缺铁性贫血,紧接着要做一个贫血七项,里面包括了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以及叶酸的水平。可以看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血清铁蛋白是显著下降的,血清铁的水平也是显著下降的,通过这个就可以明确诊断缺铁性贫血。然后普通的采用琥珀酸亚铁口服来治疗,两周之后会再复查血常规,看一下血红蛋白有没有上升,以此来判断患者能不能对这个铁吸收,如果治疗有效,继续补铁4-6个月时间。
  • 缺铁性贫血能治好吗(音频)

    缺铁性贫血能治好吗
    讲解医师:李方方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
    缺铁性贫血能够治好,其治好的前提是要寻找并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同时将所缺乏的铁补至正常。缺铁性贫血常见的病因有消化道出血,比如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消化道寄生虫病等,这部分患者要去除原发疾病,如果原发疾病不去除则补铁没有疗效,需要持续性补铁。补铁可以口服补铁,也可以静脉补铁,静脉补铁相对于口服补铁的效果快。口服补铁的患者有一定的胃肠道反应,而静脉补铁的患者要做皮试,没有过敏的情况下方可静脉补铁。
  • 缺铁性贫血怎么造成的(音频)

    缺铁性贫血怎么造成的
    讲解医师:王艳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体内铁储备耗竭,引起血红蛋白减少导致的一种贫血。一般情况下,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类型,在儿童和女性人群中,特别是育龄和妊娠妇女发生率是最高的。缺铁性贫血是一种良性贫血,给予补充铁剂治疗之后多数可以治愈,但是,需要明确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祛除病因之后,缺铁性贫血才不会复发。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月经过多或者痔疮出血,导致慢性失血引起的。另外,茶叶可以抑制铁的吸收,喜欢喝浓茶的人也可以发生缺铁性贫血。肉类是含铁最高的食物,长期素食的人可以发生缺铁性贫血。如果做了胃大部切除术或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其他胃肠道的疾病,也是可以抑制铁的吸收,导致缺铁性贫血。因此,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一定要祛除病因,才能防止贫血的复发。
  • 缺铁性贫血的补铁方法有什么(音频)

    缺铁性贫血的补铁方法有什么
    讲解医师:李方方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
    缺铁性贫血的补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口服补铁;另一种是静脉补铁。相对来说静脉补铁比口服补铁的速度要快,口服补铁常用的制剂有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而静脉补铁常用的制剂有蔗糖铁注射液。口服补铁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胀、黑便,而静脉补铁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口服补铁的患者通常胃肠道反应较轻,均可耐受,而静脉补铁的患者在静脉补铁前要常规进行皮试,皮试阴性的患者才可以静脉补铁治疗。不管是口服补铁还是静脉补铁,在补铁的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血常规以及网织红细胞,评估补铁的效果。
  • 缺铁性贫血会引起血小板高吗(音频)

    缺铁性贫血会引起血小板高吗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一般情况下缺铁性贫血不会引起血小板增高,相反,如果是长期的重度缺铁性贫血,还会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因为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而引起的一种贫血类型。铁元素缺乏常见于铁元素摄入不足、吸收障碍、红细胞丢失等。缺铁性贫血以后病人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头疼、活动后心慌、胸闷、四肢酸疼的症状。缺铁性贫血还会引起组织缺铁的症状,表现为头发干枯、干黄、脱发、口角炎,有时候还会出现吞咽困难、异食癖等一系列症状。血常规检查时缺铁性贫血患者会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是,血小板数量一般没有变化。当然,长期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血小板数量也会出现轻度下降,但是,一般情况下血小板数量不会增高。
  • 缺铁性贫血是什么意思(音频)

    缺铁性贫血是什么意思
    讲解医师:丁晓庆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免疫科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铁的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或相对的需求过多,导致血清铁明显减少、储存铁极度的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n缺铁性贫血常常会出现乏力、疲倦、头晕、头痛、活动后心慌气短、眼花、耳鸣、心悸,儿童可能还会出现异食癖现象,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还会累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患者会出现毛发干枯、爪甲色白,爪甲变薄、变脆,实验室检查会出现血清铁的减低、血清铁蛋白的减低、铁结合力的升高、转铁饱和度的降低。\n出现这种情况,血常规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的贫血,这种情况就是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诊断比较容易,主要是要找到缺铁的根本原因,就是病因治疗。缺铁性贫血常见于儿童、育龄妇女和老年人,像育龄妇女,常常月经过多还有消化道的慢性失血会造成缺铁性贫血。
  • 缺铁性贫血食疗的方法(音频)

    缺铁性贫血食疗的方法
    讲解医师:陈亮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内蒙古包钢医院血液内科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包括:1、患者可多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像猪肝、羊肝、牛肝;瘦肉,如牛羊肉;蛋黄、乳类以及各种血制品,如猪血、鸭血等。还可以进食含铁比较丰富的黑木耳、菠菜、香菇、黑豆、芝麻酱等。多食含铁丰富的水果,包括红枣、苹果、樱桃。患者还可以多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包括柠檬、橙子、橘子等,也有利于铁剂的吸收。2、缺铁性贫血患者忌浓茶,因为浓茶会影响铁剂在胃肠的吸收。
  •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是什么(音频)

    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是什么
    讲解医师:李方方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贫血的临床表现,另外一个方面则是缺铁的临床表现。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表现为机体各个系统缺血、缺氧,神经系统缺血、缺氧可以出现头晕、头痛、头昏沉感,严重时可以出现脑梗死。心血管系统缺血、缺氧可以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心慌,活动后胸闷、气喘。消化系统缺血、缺氧则可以表现为恶心、食欲差、腹胀,泌尿系统缺血、缺氧可以出现小便量少,皮肤系统缺血、缺氧可以出现皮肤黏膜的苍白。而缺铁所带来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可见于异食癖,还可见匙状甲。
  • 血常规看贫血怎么治疗好(音频)

    血常规看贫血怎么治疗好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血常规检查发现贫血,首先要明确贫血的类型。血常规检查发现血红蛋白降低,也就是有贫血的情况,同时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都出现了明显降低的情况,首先就要考虑是缺铁性贫血引起,可以再化验血清铁和铁蛋白。如果血清铁铁蛋白浓度降低,这种情况就可以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就需要补充铁剂治疗,可以服用二维亚铁颗粒、三维亚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片、乳酸亚铁片等等。另外如果口服铁剂吸收不良或不能耐受,还可以静脉补铁治疗。如果血常规检查发现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增高,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以检查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如果叶酸、维生素B12浓度下降,就可以确诊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以补充叶酸、补充维生素B12治疗。
  • 溶血性贫血诊断方法(音频)

    溶血性贫血诊断方法
    讲解医师:刘加强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溶血性贫血,就是指红细胞在外周血中过多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如果溶血的速度超出骨髓的代偿功能,就称为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方法有多种,其中第一种检查方法就是血常规化验。溶血性贫血时,患者表现为轻、重程度不同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第二种检查方法就是肝功能检查,溶血时红细胞溶解破坏,会产生高浓度的胆红素,一般会超过肝脏的加工能力。病人体内胆红素浓度增高,并且以间接胆红素浓度升高为主,同时体格检查时往往发现病人有巩膜黄染情况,有时候也会发现脾脏、肝脏肿大的情况,其中临床上溶血最常见的就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这种疾病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就是抗人球蛋白试验,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两种。如果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就可以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