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医师:
赵海英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
由志贺氏痢疾杆菌等细菌感染造成的急性肠胃炎,可导致患者出现直肠黏膜的糜烂,甚至溃疡性病变,导致患者在临床上出现排脓血便的情况。\n急性肠胃炎是消化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见引起急性肠胃炎的病因包括,由致病的细菌、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感染性肠胃炎,以及由一些物理、化学刺激导致的急性非感染性肠胃炎。发病前患者常有进食不洁食物或不当饮食、受凉等诱因。临床上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如患者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症状的同时,伴有高热、便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行血常规、大便常规、大便培养等检查,进一步协助明确诊断。\n急性肠胃炎患者如出现脱水现象时可喝些淡盐水、果汁、米粥等,以补充水、盐和维生素。若排气、肠鸣过强时应避免吃蔗糖及易产气发酵的食物。避免吃油炸、油煎、生冷、含油脂及纤维多的食物。食物应以易消化、质软、少渣、无刺激性为宜,可以减轻高纤维素和油脂成分可能给结肠黏膜带来的机械性损伤。急性肠胃炎病人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忌食牛奶及海鲜、蜂蜜及其制品。柿子、石榴、苹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肠炎患者可经常食用。多吃有止泻作用的食物减轻腹泻,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