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

  • 得了老年痴呆的前兆是什么(音频)

    得了老年痴呆的前兆是什么
    讲解医师:曾湘豫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是逐步缓慢进展的过程,如果病人出现了下面的这些表现,就要高度警惕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前期表现:\n第一、记忆力减退,以近期记忆力减退为主,记不住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刚刚讲过的话,有的时候会反复问同一个问题。\n第二、难以胜任日常家务,以前会做的家务事情现在都做不好了,经常忘了关火,把水烧干了。\n第三、语言困难,表现为词汇量减少了,经常会说错话,张冠李戴,不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n第四、时间和地点难以分辨,上午、下午的时间经常搞错,日期也会搞错,在房间里也会走错地方。\n第五、判断力差。\n第六、理解和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经常丢三落四,做事情缺乏条理性。\n第七、把东西放错了地方,放到特别不合适的地方,比如把手表放到碗里。\n第八、情绪不稳定,行为比以前变得异常,常常容易焦虑、抑郁,还容易发脾气。\n第九、性格出现了改变,变得自私、多疑、不关心别人、不讲卫生。\n第十、失去做事的主动性。\n如果家属发现病人有以上的改变的时候,应该及时到医院去就诊做相关的检查,判断是不是老年痴呆。如果是老年痴呆,就要尽早的开始治疗。
  • 老年痴呆怎么护理(音频)

    老年痴呆怎么护理
    讲解医师:杨爽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河源市人民医院普通内科
    老年痴呆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n一、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如果生活自理障碍,可以帮助病人接触居住的环境,其外出时要有人陪伴,在患者口袋里要放一张纸,写上联系方式,以便其走失时方便寻找,督促患者每天进行力所能及的一些活动、锻炼,帮助进餐,并制定饮食的摄入量,而且洗澡时要注意水的温度。\n二、睡眠障碍的护理: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光线暗淡、空气流通,并要限制白天的睡觉时间,防止睡眠昼夜颠倒,午后避免服用浓茶、咖啡、可乐等兴奋性等饮料。\n三、行为、情绪障碍的护理:患者情绪不稳定时,要记录其不适当的感情变化,鼓励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明确引起情绪、感情变化的原因,使病人离开刺激源,有暴力行为时,允许其用语言表达烦躁、不安、焦虑的情绪。
  • 老年痴呆前期症状和治疗(音频)

    老年痴呆前期症状和治疗
    讲解医师:曾湘豫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前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n第一、记忆力减退,以近期记忆力减退为主,记不住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是刚刚讲过的话,有的时候会反复问同一个问题;\n第二、难以胜任日常家务,以前会做的家务现在都做不好了,经常忘了关火或者是忘了关水龙头;\n第三、语言困难,表现为词汇量减少,经常说错话或者是张冠李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n第四、时间和地点难以分辨,上、下午的时间经常搞错,日期也会搞错,在房间里也会走错地方;\n第五、判断力差;\n第六、理解和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经常丢三落四、做事情缺乏条理性;\n第七、把东西放错了地方,放到特别不合适的地方,比如把手表放到碗里;\n第八、情绪不稳定以及行为比以前变的异常,常常容易焦虑、抑郁、容易发脾气;\n第九、性格出现了转变,变得自私、多疑,不关心别人,也不讲卫生;\n第十、失去了做事的主动性。\n在治疗方面主要是应用一些抗痴呆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有盐酸多奈哌齐、重酒石酸卡巴拉汀、盐酸美金刚、甘露特纳等,如果是脑梗塞引起的痴呆前期症状,还要同时给予些治疗脑血管病、改善脑循环的药物。
  • 老年痴呆症一般多少岁(音频)

    老年痴呆症一般多少岁
    讲解医师:王翀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症一般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痴呆症的临床症状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老年痴呆症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可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在我国约为3%-7%,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逐渐上升,到85岁以后每3-4位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患老年痴呆。老年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有低教育程度、膳食因素、吸烟、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高血糖、高胆固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血管病因素等。
  • 老年痴呆症前兆有哪些?(音频)

    老年痴呆症前兆有哪些?
    讲解医师:徐沙丽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症的前兆主要是一些轻微的记忆力的减退,有些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记忆力减退主要表现在近事遗忘、学习和接收新东西的能力下降。其他的方面比如说注意力、语言的能力、执行的能力轻度受损,但这个时候它是不影响基本的日常生活的。如果和同龄人相比有明显的记忆力减退的时候,应该及早的就诊。
  • 老年痴呆诊断方法(音频)

    老年痴呆诊断方法
    讲解医师:朱凤磊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内科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方法包含神经心理学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量表检测,国内常用的简易精神量表,它的特点是内容简练,测定的时间短,容易被老年人所接受,是目前临床上检测阿尔茨海默病智能损害程度最常见的量表。该量表的总分值数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系,比如文盲≤17分,小学程度≤20分,中学程度≤22分,大学程度≤23分,则说明了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n其他常用的量表还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量表,还包括对行为和精神状况的评估等,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还包含一些血液学的检查,比如常规可以进行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血钙、肾功能、肝功能、维生素B12、叶酸水平、甲状腺素等血液学功能检查来进行综合的判断。还有神经影像学的评价,最常用的就是头部核磁,检测效果要高于头部CT,其他常用的还有脑电图检查以及脑脊液检查等,近些年来基因检查也应用到了临床。
  • 老年痴呆症遗传概率(音频)

    老年痴呆症遗传概率
    讲解医师:郝敬波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
    老年痴呆症的遗传概率相对来说比较小,一般低于5%。老年痴呆症大多数发病主要是由于脑部神经递质减少,以及出现脑部的病理性改变所致。而遗传性因素也是老年痴呆症发病的原因之一,但占比较少的部分。\n老年痴呆症的遗传主要是明显的痴呆家族史患者,有明显的基因改变,是一种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主要是三种染色体改变,即21号染色体、14号染色体和1号染色体。对于老年痴呆的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干预,能够延缓患者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让患者处于一种比较好的状态。
  • 老年痴呆症能活多久(音频)

    老年痴呆症能活多久
    讲解医师:杜志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症患者会逐步出现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料,逐渐出现卧床状态,这个时候患者的生存质量就会受到影响,至于患者能够活多久,主要需要看家属的护理程度,以及病人本身的抵抗能力和是否有其他的慢性病。如果是单纯的老年性痴呆,没有任何基础疾病,需要勤翻身拍背,定期给患者喂饭喂水,保证足够的营养,一般患者生存期限并不受到多大影响。一旦出现并发症,主要是褥疮和坠积性肺炎,出现这两种并发症后大部分老人会在1年左右就去世了,因为并发症很难控制,尤其老人在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基础之上出现痴呆,这种情况会更加糟糕,比单纯老年痴呆病人死亡率会更高。
  • 老年痴呆症状的前兆(音频)

    老年痴呆症状的前兆
    讲解医师:曾湘豫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全面的智能衰退,情感和性格的变化,最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给照料者带来很多困难和压力。如果出现下面的症状,常常是老年痴呆的前兆:\n第一、记忆力减退,以近期记忆力减退为主,记不住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刚刚讲过的话,有时会反复问同一个问题。\n第二、难以胜任日常家务,以前会做的家务现在都做不好,经常忘记关火或者忘关水龙头。\n第三、语言困难,表现为词汇量减少,经常会说错话,张冠李戴,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想法。\n第四、时间和地点难以分辨,上下午的时间经常搞错,日期也会搞错,在房间里也会走错地方。\n第五、判断力差。\n第六、理解和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经常丢三落四,做事情缺乏条理性。\n第七、把东西放错地方,放到特别不合适的地方,比如把手表放到碗里。\n第八、情绪不稳,行为变得比以前异常,常常容易焦虑,抑郁,容易发脾气。\n第九、性格出现转变,变得自私,多疑,不关心别人,不讲卫生。\n第十、失去做事的主动性。\n如果家属发现病人有以上改变,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诊断老年痴呆之后要及时、尽早的治疗。
  • 老年痴呆症后期的症状(音频)

    老年痴呆症后期的症状
    讲解医师:王翀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症后期的症状可表现为记忆障碍持续加重,工作、学习新知识和社会接触能力减退,原来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可出现明显的衰退,患者在家中找不到自己的房间,可有比较明显的行为和精神异常。除以上症状外,还可出现情感淡漠、哭笑无常、言语能力丧失,最后不能完成日常简单的生活事项,如穿衣、进食等,到了晚期阶段患者终日无语而卧床,与外界包括亲友逐渐丧失接触能力。四肢出现强直或屈曲、瘫痪以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此时患者常可并发全身系统疾病的症状,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以及全身性衰竭症状等,最终可因并发症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