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华

  • 儿童高烧抽搐处理方法(视频)

    儿童高烧抽搐处理方法
    儿童高热抽搐临床称为热性惊厥,处理包括急性发作期治疗以及后期预防,具体如下: 1、急性发作期:如果患儿在院外,家长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将患儿头转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避免掐患儿人中或强行将筷子、手塞入患儿口内,大部分1-2分钟可以自行停止。如果患儿在院内出现高热、抽搐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保证正常心肺功能,必要时吸氧和建立静脉通路。如果惊厥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不能自行停止,需要尽快使用药物止痉; 2、高热抽搐预防:包括间歇性预防和长期预防。短期内频繁惊厥发作,如半年内发作超过三次或1年内反复发作超过四次或出现反复惊厥持续状态,即惊厥短时间内不能自行停止,需要止痉药物治疗才能终止发作。发热性疾病初期可以口服地西泮,多数可有效预防惊厥发生。单纯性热性惊厥远期预后良好,不推荐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复杂性热性惊厥等,只有反复发作或存在继发癫痫高风险的患儿,可考虑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如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
    2023-08-02
  • 小儿脑瘫是怎么形成的(视频)

    小儿脑瘫是怎么形成的
    小儿脑瘫称为脑性瘫痪,是一组因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的损害,从而导致患儿持续存在的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综合征。脑性瘫痪运动功能障碍可伴有感觉、认知、沟通、知觉、行为等异常,以及癫痫发作和继发性骨骼肌肉系统异常。本病较为常见,在发达国家患病率是1%-3.6%,我国大约在2%。许多围产期危险因素被认为与脑性瘫痪发生有关,具体如下: 1、围产期脑损伤:如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脑卒中、产伤、颅内出血; 2、早产相关脑损伤: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内出血; 3、脑发育异常:如脑发育畸形、遗传性或代谢性脑发育异常; 4、产后脑损伤:如核黄疸、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5、产前危险因素:包括绒毛膜羊膜炎、宫内发育迟缓、毒物接触、先天性TORCH感染,此类因素可能共存并相互作用。 近年对脑性瘫痪病因进行更深入探讨,目前认为胚胎早期发育异常可能是导致婴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围产期缺氧缺血性等事件的重要原因。胚胎早期发育异常主要来自受孕前后孕妇体内外环境的影响、遗传因素以及孕产期疾病引起妊娠早期胎盘羊膜炎等症状导致。
    2023-08-02
  • 新生儿抽搐吐口水沫怎么办(视频)

    新生儿抽搐吐口水沫怎么办
    新生儿抽搐吐口水沫时家长首先需要防止患儿窒息,避免继续进食或喂药,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尽量将患儿头侧向一侧,防止患儿吐出后误吸造成窒息。大部分患儿抽搐1-2分钟可以自行停止,如果短时间内不能缓解需要及时到就近医院治疗或呼叫120给予药物止痉治疗、吸氧以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等,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是否转到专科医院及时就诊。 新生儿抽搐通常合并基础性疾病,如先天性代谢异常,包括各种有机酸、糖代谢、脂代谢异常、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感染、低血糖、低血钙、早期癫痫、脑病等,需要早期干预和治疗。新生儿由于自身特点病情变化较快,临床表现不典型,家长观察困难,即使抽搐发生后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也应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早期给予治疗。因此,新生儿抽搐吐口水沫时,家长首先需要保持镇定,防止患儿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抽搐后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到医院就诊。
    2023-08-02
  • 孩子经常头痛什么原因(视频)

    孩子经常头痛什么原因
    儿童经常头痛可存在多种原因导致,包括颅内原因和颅外原因,具体如下: 1、颅内原因:主要包括颅脑外伤、脑出血、脑梗塞、脑血管畸形、脑肿瘤、脑炎、脑膜炎、偏头痛等。颅脑外伤后疼痛可见于外伤后当时发生,部分患儿外伤几天后才出现头痛。存在头部外伤史的患儿应及时到神经外科就诊,必要时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有无颅脑骨折、颅内出血等。存在脑血管畸形的患儿会出现反复颅内出血、梗塞或短暂缺血性发作,需要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磁共振平扫、MRA,必要时需要血管造影等明确诊断。颅内感染存在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需要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 2、颅外原因:常见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发热、高血压,部分可能是情绪障碍导致,颅外原因的头痛通常合并颅外病变临床表现。 总之,导致儿童经常头痛病因较多,建议到医院就诊,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2023-07-31
  • 继发性癫痫的根治方法(视频)

    继发性癫痫的根治方法
    继发性癫痫可以理解为获得性病因导致的癫痫,即其他外伤、脑炎、颅脑手术、窒息等原因导致的癫痫。目前主要以抗癫痫药物治疗为主,根据临床癫痫发作特点、头颅磁共振的检查表现、脑电图的特征选择合适抗癫痫药物。大部分患者可以控制癫痫发作,2-5年抗癫痫治疗可以停药。部分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果存在明确癫痫病灶,且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频繁发作影响到患儿的日常生活时,应及时到专业癫痫中心进行癫痫外科治疗评估,如果适合手术,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局灶性癫痫定位明确,癫痫灶不在脑功能区的患儿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可以达到完全无发作、无明显功能障碍,甚至一段时间后停止所有的抗癫痫药物。但癫痫手术治疗存在一定创伤,不是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都能达到无发作效果,建议考虑手术治疗的患儿需要在专业癫痫中心谨慎评估手术风险以及手术获益情况,同时与医生反复沟通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2023-08-01
  • 小儿抽搐的原因是什么(视频)

    小儿抽搐的原因是什么
    多种原因可以导致小儿抽搐,临床大致分为感染性病因和非感染性病因,具体如下: 1、感染性病因:包括颅内感染和颅外感染,颅内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感染引起脑膜炎、脑炎或脑膜脑炎,如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外感染包括非颅内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导致惊厥,包括感染中毒性脑病,多并发于产生的脓毒症、重症肺炎、细菌性痢疾等炎症、细菌感染性的疾病,还有小儿较常见的高热惊厥等; 2、非感染性病因:分为颅内原因和颅外原因,颅内原因包括癫痫,即羊癫疯,以及脑外伤、出血、脑发育畸形、脑肿瘤等。颅外疾病包括缺氧缺血性脑病、代谢性疾病、低血糖、低血钙、严重的高钠或低钠血症、肝肾功能衰竭、瑞氏综合征、中毒等。 总之,儿童抽搐病因较多,不同病因治疗以及预后不同。如果患儿出现抽搐家长应给予足够重视,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因盲目认为患儿出现低钙或惊吓,而延误治疗造成不良后果。
    2023-08-02
  • 高热惊厥的特点(视频)

    高热惊厥的特点
    高热惊厥临床称为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是一种儿童时期年龄依赖性疾病。首次发作一般在6个月至5岁,大部分患者6岁后停止发作。发作时体温38℃以上可突然出现惊厥,临床多数病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惊厥多发生于体温上升阶段,甚至是初始阶段有20%-50%病例以惊厥为首发症状,即先抽筋,抽完后测量体温才发现患儿发热,发热后24小时以内最容易出现热性惊厥。抽搐多为惊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强直阵挛发作为主,还可以局限性发作,抽搐停止后很快恢复到正常。 根据临床特点可以将热性惊厥分为单纯型、复杂型两种,单纯型发作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无局灶性发作特征,发作持续时间<15分钟,24小时内或同一热性病程中仅发作一次,此型占热性惊厥75%左右。复杂型需要具有以下特征之一,发作时间>15分钟,局灶性发作惊厥在24小时内或同一热程中反复发作。诊断此病需要排除颅内感染或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既往无热惊厥病史方能考虑本病。
    2023-08-02
  • 婴儿睡觉手脚抽搐怎么回事(视频)

    婴儿睡觉手脚抽搐怎么回事
    婴儿睡觉时手脚抽搐可能存在多种原因,根据不同临床表现需要考虑不同疾病,常见原因包括癫痫、睡眠障碍、睡眠期良性肌阵挛、低钙、惊厥、低血糖、心律失常等。首先需要排除癫痫,患儿除手脚抽搐外可能会出现呼之不应、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口吐泡沫、四肢抽搐或强直。通常1-3分钟可自行停止,第2天可能活动正常。 睡眠障碍指夜惊或做噩梦情况,儿童除四肢抽搐可能会出现大声哭吵、惊恐表现。良性肌阵挛较为常见,在患儿入睡时可看到四肢、小腹抖动,无口唇发绀,一般情况良好,安抚或给患儿翻身可停止。婴儿手脚抽搐时家长需要注意发作情况,是否出现口唇发绀、呼吸异常等,必要时可以用手机录制视频。需要带患儿就诊,医生根据发作临床表现考虑不同疾病,给予相应检查,如视频脑电图、电解质、血糖、心电图、头颅磁共振等。根据发作表现和不同病因给予不同治疗,如癫痫患者需要药物治疗,睡眠期良性肌阵挛者无需特殊处理。
    2023-08-02
  • 宝宝发烧时不时抖一下是热性惊厥吗(视频)

    宝宝发烧时不时抖一下是热性惊厥吗
    儿童发热时伴有间歇抖动不一定是热性惊厥,热性惊厥是儿童时期年龄依赖性疾病。首次发作年龄多见于6个月至5岁,大部分患者多数在6岁后停止发作,发作时体温在38℃以上可突然出现惊厥。典型表现为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双眼凝视、四肢强直或阵挛,或可表现为局限性发作、一侧肢体抽搐、眼睛偏斜或口角抽动。发作一般持续1-2分钟自行缓解,抽搐停止后患儿活动恢复正常。 患儿如果无明显神志改变,反应较好,无口唇发绀、无四肢抖动,惊厥可能性较小。但不能排除颅内感染的可能,建议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年龄特点以及相关检查确定,是否属于热性惊厥还是寒战或颅内感染。
    2023-08-02
  • 新生儿惊厥是什么(视频)

    新生儿惊厥是什么
    新生儿惊厥指新生儿抽搐,是新生儿常见急症之一,反复惊厥可影响新生儿脑发育产生后遗症。惊厥患儿应立即给予紧急处理,同时积极查找病因。新生儿惊厥最常见病因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其他包括代谢性、感染性、创伤、结构异常出血等可以引起。表现形式婴儿和较大儿童存在较大不同,临床可以将新生儿惊厥分为五种类型,包括轻微型、多灶性阵挛型、局限阵挛型、强直阵挛型和肌阵挛型。 轻微型是新生儿较为常见惊厥类型,最容易被家长忽视。发作时惊厥局限、细微,常表现为眼部异常动作、眼球偏斜、眼睑反复的抽动或眨眼、口面部异常动作例如面肌抽动、吸吮、咀嚼、口角抽动、伸舌甚至打哈欠。四肢异常动作上肢可出现划船样、游泳样或下肢踏步样动作,还可表现为呼吸暂停、屏气发作、阵发性面色苍白、瞳孔扩大或缩小。其他四种发作类型的临床表现相对较典型,容易引起家长重视。新生儿存在反复发作的上述表现需要及时就诊、查找病因、早期治疗。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