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医生科普文章被恶意利用成“引流”工具

发布时间:2024-01-16 13:58 阅读:加载中...

如今,在一些社交平台以及搜索引擎平台上,医生的科普文章经常被用来给一些医疗机构广告导流。在同一页面上,医师的健康科普内容下面,经常会出现包含功效的医疗广告,诱导人们在阅读科普文章时点开。

 

当下,通过互联网发布和获取知识方便快捷。很多医生会通过一些平台向大家科普医疗知识,患者也爱上网搜搜,了解医生对于相关疾病的介绍,进而产生科学认识,作出正确就医选择。你科普,我学习,本是一场双向奔赴,然而,这样良好的氛围和生态正在遭到破坏。

 

据报道,一些披着科普外衣打广告的医疗机构,利用患者渴望得到权威医生、权威信息指导的心理,常常盗用比较权威的科普内容。而这些科普内容的原作者医生对此并不知情。此前,就有医生通过自媒体发文称自己的科普文章被盗用,相关科普内容被“搬运”后被进一步“加工”,文章页面下方会出现各类医疗机构的广告。

 

上述行为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规定,禁止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等的广告,并规定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的,不得在同一页面或者同时出现相关医疗、药品等的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地址、联系方式、购物链接等内容。而且,如果广告中声称“立即见效、永不复发、不留痘印”“全国某某病医院第一名”等内容,违反广告法的规定——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比较……此外,从医生自媒体账号或者在线看病等平台上盗取医生科普内容,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权。此前,有在线看病平台已对相关侵权内容进行取证,汇总达8万余条,并已提起诉讼,法院目前已正式立案。

 

然而,一些医疗机构及平台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铤而走险,罔顾法律法规,致使一些患者盲目相信,延误病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健康。对于医生来说,写科普文章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凝聚着自己从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作品被恶意利用,自己还莫名成为“广告代言人”,成为他人“引流”和获利的工具,不仅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公信力,对医疗系统和社会也会造成危害。

 

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拓宽举报渠道,及时查明事实予以追责。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提高公众甄别此类广告的能力,引导公众从正规渠道获取医疗科普知识。

 

医疗知识专业性强,在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科普医疗知识不仅能够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知,还能让公众了解病因及治疗手段,进而预防疾病的发生。而科普医疗知识的基础是建立信任,如何让医生放心科普,不再被利用,让患者少走弯路,安心看病,或许需要整个行业与社会各界给予更多关注。

 

来源:检察日报

原标题:《不能让医生科普文章被恶意利用成“引流”工具》

最新医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