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医师:张道俭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 副主任医师
脚后跟疼指足跟疼痛,15岁足跟疼痛通常考虑和软组织损伤、跖腱膜炎、跟骨骨折等原因有关,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疾病详情及治疗方式如下:
1、软组织损伤
在运动或行走的过程中如果局部突然受到暴力作用,可能会造成周围韧带、肌肉、肌腱、关节囊等组织受损,从而出现足跟疼痛症状。
损伤后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对局部进行加压包扎,可起到止血防肿的作用。伤后48小时内可使用毛巾包裹冰块冰敷局部,能够促进血管收缩、降低神经敏感性,有助于缓解疼痛症状;48小时后改为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损伤修复。若采取上述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地奥司明等药物治疗,具有止痛、消肿等作用。
2、跖腱膜炎
跖腱膜炎是指发生跖腱膜处的无菌性炎症,与足部长期进行剧烈运动或发生退行性改变等因素有关,长期站立、体重持续增加、高负荷体力运动等原因均可能引发该病,当炎症对跖腱膜产生刺激时,会引起足跟疼痛。
日常避免过度使用足部,超重者应积极减重,以减轻足部负担。运动前拉伸跟腱及跖腱膜,降低疾病发生风险。疼痛症状明显者,可采取电波疗法、磁波疗法等物理治疗,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止痛、清除机体深部淤血等作用。若采取保守治疗失败,必要时可考虑手术,如神经减压术、跖腱膜切开术、跟骨骨赘切除术等。
3、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是由外力创伤作用于局部,导致骨骼连续性及完整性遭受破坏而引起,骨质疏松症、从事高空作业等均为该病的诱发因素。骨折后,断端可能会对周围神经、血管及软组织产生刺激,容易诱发足跟疼痛。
如果病情比较轻,没有出现明显移位,可采取手法复位,以恢复足跟正常生理结构,复位后配合外固定治疗,如石膏固定、绷带固定等,以防发生二次骨折。如果采取手法复位效果不佳,可进行牵引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
除以上原因外,该症状还可能与跟骨骨疣、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有关。建议患者放平心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 上一篇:18岁脚后跟痛的主要原因
- 下一篇:为什么有的人胳膊伸直是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