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因为守岁熬夜、珍馐美酒、探亲访友……患者常常因饮食、用药及作息规律常常被打乱而导致血糖失控,有的患者因为空腹大量饮酒导致严重
一、美味佳肴,选择食用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非常丰盛,糖尿病人尽量选择那些口味清淡(如凉拌、清蒸)的菜品,大鱼大肉、煎炸食品、加糖或用淀粉勾芡的菜品(如红烧肉、糖醋排骨等)浅尝辄止、尽量少吃。合并
二、副食当饭,并不可取
有些糖友认为主食(如馒头、米饭等)属于糖类,应当少吃,而肉蛋类副食不含糖,多吃点无妨,其实不然。肉蛋类副食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本身含热量就比较高,而且可以在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
三、饺子会吃,才不升糖
过年吃饺子是中国(尤其是北方)的年俗,如何避免吃饺子引起血糖升高呢?首先,调馅儿的时候,油要尽量放少一点;其次,饺子馅要荤素搭配,可以用芹菜或者白菜跟肉类搭配;第三点,包的饺子个头不要太大;最后,饺子虽好,不要贪多,吃上十拉个差不多就够了。
四、先菜后饭,血糖减半
进餐顺序同样会影响血糖,患者按照先喝点汤,再吃些素菜增加饱腹感,然后吃肉类,最后吃主食这样一个顺序,有助于控制进食量,避免餐后高血糖。另外,吃饭要细嚼慢咽,切忌狼吞虎咽。
五、放开吃多用药,并不可取
节日期间,许多病友往往经不住美食的诱惑吃的明显比平常要多。因为担心血糖升高,于是擅自加大降糖药用量,这种做法并不妥当。这是因为,暴饮暴食不仅会加重胰岛β细胞的负担,降低降糖药物的疗效,而且,一味地增加药量,还会增加药物对肝肾的毒副作用。
六、“无糖食品”,不能多吃
“无糖食品”因被冠以“无糖”的美名而深受糖尿病人青睐,逢年过节子女都喜欢买些“无糖食品”去孝敬患有糖尿病的长辈。殊不知,这些所谓的“无糖”食品,只是不含
七、坚果零食,浅尝辄止
坚果营养丰富、脆香爽口,老少咸宜,春节自然少不了花生、瓜子、核桃、松子、开心果等各种坚果来助兴。但坚果仁属于富含脂肪的高热量食品,1克脂肪可产生9千卡的热量,是糖类和蛋白质的两倍还多,这类零食吃得过多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及血糖、血脂升高。因此,为保持血糖稳定,糖尿病友对坚果类食品应当浅尝辄止,不宜多食,一天最多吃50~100克的坚果(瓜子、花生等),同时,还要把坚果的热量从主食里扣除,例如,吃75克的带壳葵花子,应少吃2两馒头,以维持全天的热量平衡。
八、水果能吃,但有讲究
水果甘美多汁,富含多种
需要提醒的是,水果应直接食用,如果榨成果汁食用,虽然方便了牙口不好的老年病友,但果汁的升血糖作用显著高于水果,故应避免。此外,水果类的加工产品,如水果罐头、果脯、柿饼、蜜枣等,一般都是加糖制作的,不能与新鲜水果等同看待,糖尿病人不宜吃。
九、美酒虽好,不可贪杯
酒对糖尿病病人弊多利少。这是因为:①酒只能提供热量,几乎不含其它营养素;②长期大量饮酒可损害肝脏,引起酒精性
十、多吃多动,吃动平衡
春节期间,菜品丰盛、味道可口,吃的往往比平常要多,如果饭后静坐不动,长时间看电视、打牌、搓麻将,很容易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友饭后最好出去散散步、活动活动,这对降低餐后血糖十分有益。
十一、作息规律,注意遵守
春节期间,许多糖友常常因为熬夜守岁、接待宾客、走亲访友、远足游玩而打乱平日的生活规律,不能按时进餐,耽搁甚至忘记了打针服药,从而导致血糖波动及病情加重,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重视,尽可能保持进餐、作用药及作息规律,以减少血糖波动。
十二、随身带“糖”,以备急用
春节期间,外出游玩或聚会,活动量往往比平常大,而且出门在外很难保证按时进餐,经常会遇到打了胰岛素之后,饭菜迟迟上不来的情况。为了预防低血糖,建议糖友们外出时一定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含糖食品,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十三、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春节期间生活规律常被打乱,糖尿病患者因吃喝不当(如进餐延迟或进食过量)或用药不规律而导致血糖失控的现象非常多见,有些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或低血糖昏迷。因此,节日期间一定要规律饮食及用药,并注意监测血糖。当患者出现心慌、头晕、出汗、颤抖等,要想到低血糖;当患者出现严重口渴,同时伴有恶心、
总之,节日期间糖尿病友要管住嘴、迈开腿,作息规律,按时用药,避免过劳及受凉感冒,经常监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