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光

  • 女人经常熬夜的危害是什么(音频)

    女人经常熬夜的危害是什么
    讲解医师:田春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
    正常情况下,我们人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熬夜就是在剥夺睡眠时间,对机体是有害的,对女性的危害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1、记忆力减退,因为人的脑细胞和其他器官一样,白天工作,晚上也需要休息,这也是大脑保养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经常熬夜,使大脑处于异常兴奋状态,长此下去,就会使人白天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对大脑造成伤害。\n2、免疫力下降,经常熬夜,人正常的生理周期就会被破坏,使人的抵抗力降。对身体较弱的女性来说,容易得呼吸系统的感染、胃肠道疾病或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n3、易导致肥胖,因为女性经常熬夜,免不了吃宵夜,这样不但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也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如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致使体内毒素无法排出;再者,宵夜的食物也无法充分的消化掉,日久则会引起肥胖。\n4、皮肤损害,因为熬夜,女性常会出现内分泌功能紊乱,如月经失调。皮肤也会因此变得粗糙暗淡、缺乏光泽或者长斑、青春痘,也可导致眼周的血液循环不良,出现黑眼圈、眼袋等问题。\n5、头晕、耳鸣,常熬夜的女性,因为睡眠不足,容易出现内耳缺血症状,即头晕、耳鸣,长此下去,还可导致听力下降。\n6、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因为常熬夜,会使人体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高于正常人,使人的代谢负担加重,故容易患高血压病及糖尿病。\n综上所述,女性熬夜的危害涉及很多方面,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 安眠药副作用是什么(音频)

    安眠药副作用是什么
    讲解医师:田春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
    安眠药的副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依赖性和成瘾性。如果长期服用安眠药,就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习惯,久而久之产生了对药物的依赖性,这时若停药会出现反跳症状,即失眠比以前更严重,这样会使人认为这药非吃不可,所以导致成瘾性。2、反应迟钝。尤其是老年人,长期服用安眠药,使大脑皮层总是处于抑制状态,会使记忆力受损、反应减慢和智力下降。3、肝肾功能损害。因为大多数安眠药都要经过肝脏分解,并由肾脏排泄,长期服用对肝肾功能都可能造成伤害,故对肝肾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应该谨慎用药。4、呼吸抑制作用。对于有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其他肺功不全的人来说,小剂量的安眠药都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而危及到生命,故这类人群不能随意服用安眠药。5、其他副反应。对于长期服用安眠药的人来说,尤其老年人,因为代谢速度比较慢,日积月累,容易在体内蓄积,可出现走路不稳、共济失调等症,或者因为药物排泄慢,白天出现昏沉感、下肢乏力而意外跌倒造成骨折等。6、一次大剂量吞服安眠药,可导致死亡。所以如果需要服用安眠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音频)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讲解医师:田春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是指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内血肿穿破脑组织,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先天性动脉瘤破裂,约占50%-80%,是由于动脉壁弹力层及中膜发育异常或受损,在血液涡流的冲击下,管壁薄弱处逐渐向外膨出而形成动脉瘤。其次是脑血管畸形,是指发育异常形成的畸形血管团,血管壁厚薄不一,薄弱处于破裂临界状态,激动或不明原因即可导致破裂出血;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微动脉瘤破裂出血。
  • 老年痴呆症预防措施有哪些(音频)

    老年痴呆症预防措施有哪些
    讲解医师:田春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
    通常我们所说的老年痴呆症是指阿尔茨海默病,也叫老年性痴呆,它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而且是老年期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所以预防很重要,而预防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保护好大脑。该如何保护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要定点进食,定时排便,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2、保持健康饮食,要多进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如大豆类制品、蛋黄、蘑菇及鱼类,还有黑木耳、谷类等。因为卵磷脂是神经细胞代谢修复的重要物质。此外还要多吃蔬菜水果,以保证日常足够的维生素补充,这样对保证大脑功能的正常运转大有裨益。3、要经常用脑,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这样使脑细胞总是处于活化状态,延缓衰老的过程。4、应该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这对维持大脑良好的功能会起到积极作用的,故而对老年痴呆的发生也会起到预防作用。
  • 地西泮片是安眠药吗(音频)

    地西泮片是安眠药吗
    讲解医师:田春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
    地西泮片属于长效苯二氮卓类安眠药,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适应症有以下几点:\n一、主要用于焦虑、镇静催眠,也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n二、用于缓解炎症引起的反射性肌肉痉挛等。\n三、用于治疗惊恐症。\n四、用于肌紧张性头痛。\n五、用于治疗家族性、老年性和特发性震颤。\n六、用于麻醉前给药。\n该药半衰期比较长,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毒副反应,副作用与注意事项有以下几个方面:\n一、嗜睡、轻微头痛、乏力、运动失调,与剂量相关,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上述反应。\n二、偶见低血压、呼吸抑制、抑郁、精神紊乱等,剂量大时少数人还可出现兴奋不安。\n三、长期使用该药可产生依赖性,突然停药有戒断症状出现。\n四、重症肌无力患者要慎用,因为用后会使肌无力症状加重,哺乳期妇女、孕妇要忌用,肝肾功能不良者要慎用,老年人剂量要减半。\n如果仅仅为改善睡眠,目前不主张使用该药,可以选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比如佐匹克隆片、右佐匹克隆片,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比如艾司唑仑、奥沙西泮、劳拉西泮和阿普唑仑等改善失眠症状。
  • 安眠药副作用是什么(音频)

    安眠药副作用是什么
    讲解医师:田春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
    安眠药的副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依赖性和成瘾性。如果长期服用安眠药,就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习惯,久而久之产生了对药物的依赖性,这时若停药会出现反跳症状,即失眠比以前更严重,这样会使人认为这药非吃不可,所以导致成瘾性。2、反应迟钝。尤其是老年人,长期服用安眠药,使大脑皮层总是处于抑制状态,会使记忆力受损、反应减慢和智力下降。3、肝肾功能损害。因为大多数安眠药都要经过肝脏分解,并由肾脏排泄,长期服用对肝肾功能都可能造成伤害,故对肝肾功能不好的人来说,应该谨慎用药。4、呼吸抑制作用。对于有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其他肺功不全的人来说,小剂量的安眠药都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或呼吸衰竭而危及到生命,故这类人群不能随意服用安眠药。5、其他副反应。对于长期服用安眠药的人来说,尤其老年人,因为代谢速度比较慢,日积月累,容易在体内蓄积,可出现走路不稳、共济失调等症,或者因为药物排泄慢,白天出现昏沉感、下肢乏力而意外跌倒造成骨折等。6、一次大剂量吞服安眠药,可导致死亡。所以如果需要服用安眠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 帕金森病有什么最新治疗方法(音频)

    帕金森病有什么最新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田春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胆碱能制剂和金刚烷胺等。药物治疗还分为保护性治疗、症状性治疗,症状性治疗又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治疗。另外,还有针对非运动症状的治疗。因此用药比较复杂,但是药物治疗只能改善或减轻症状,当疾病度过了蜜月期,即发展到了晚期或者出现比较棘手的药物副作用,即运动并发症时,说明药物已经很难控制临床症状了,在这种情况下要选择手术治疗。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也叫脑起搏器手术,因为它相对的微创、安全和可调控性而越来越被人们认可。通过脑起搏器的植入,可以达到控制帕金森病的症状,使病人恢复自如活动和自理能力,但是还不能治愈帕金森病或者阻止它的发展进程。更新的治疗方法就是干细胞移植,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神经干细胞的自我繁殖和分裂修复或者是替代衰老、死亡的相关脑组织细胞。有望治愈帕金森病,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未进入临床阶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当它应用于临床之时,就是帕金森病治愈之日。
  • 帕金森病定义(音频)

    帕金森病定义
    讲解医师:田春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特征。1817年首先由英国医师詹姆士·帕金森报道并系统描述,故而得名。该病的发病原因仍未明确,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造成多巴胺递质水平显著降低、失衡。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起病隐匿,缓慢进展。治疗有口服药物、手术、中医康复等方法。因为本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无法治愈,故预后不佳。
  • 老人痴呆症的症状(音频)

    老人痴呆症的症状
    讲解医师:田春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
    老年痴呆症指的是阿尔茨海默病,它是一种隐匿的慢性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果发生在65岁之前叫早老性痴呆,如果发生在65岁以后,称为老年性痴呆。正因为它发病较缓,所以不容易被察觉或容易被忽视,等病情严重再去治疗就会错失良机,故及早了解和认识该病尤为重要。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认知功能的减退、出现精神症状、行为异常、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及身体机能的不断恶化。根据上述表现的不同程度划分为三个时期:一、轻度痴呆期。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尤其近事遗忘更突出;判断事物的能力下降,病人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对工作或者家务劳动有点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购物、算账等;社交能力下降;情感变得淡漠,常有多疑;对过去熟悉场所地理位置的判断有时出错,语言交流也逐渐减少。二、中度痴呆期。表现为上述症状的进一步加重,远近记忆均严重受损,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外出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不认识家门,在穿衣、个人卫生及保持个人仪表等方面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计算能力丧失。这时期可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如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还常伴有尿失禁症状。三、重度痴呆期。此阶段病人已完全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卧床不起,常呈现缄默不语、肢体僵硬、大小便失禁,最终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或死于感染等并发症。综上所述,老年痴呆症是一个不可治愈的疾病,但是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治疗,对延缓疾病的进展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 脑溢血是怎么引起的(音频)

    脑溢血是怎么引起的
    讲解医师:田春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
    脑溢血也叫脑出血,是出血性卒中的一个类型。它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临床上引发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就是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脑内细小动脉,由于长期在高血压的作用下,发生慢性病变、血管破裂所导致的,多见于中年人。其次,由淀粉样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出血,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脑血管畸形引起的脑出血,多见于年轻人。另外,还有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抗凝和溶栓治疗等继发的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