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炜煜

  • 盲肠的位置、结构及功能(视频)

    盲肠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盲肠的位置、结构及功能介绍如下: 一、盲肠的位置: 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也是大肠中最粗、最短、通路最多的一段,长约6厘米,其左侧与回肠相连接,上面与升结肠相连,下面与阑尾相连接。盲肠主要位于右髂窝内,位置相对较固定,不过有少数情况也可出现异位盲肠。 二、盲肠的结构: 盲肠管壁从内向外分为4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其中黏膜层中含有大肠腺,可以分泌黏液,润滑肠道,保护肠黏膜。黏膜下层含有淋巴小结,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能起到防御外来细菌、病毒等作用。肌层由平滑肌组成,可以发生波形蠕动,有助于将食物残渣或粪便逐渐推向与之相连的升结肠。外膜层由疏松的纤维组织构成,能分泌少许浆液,具有一定润滑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与邻近组织发生粘连。 此外,在盲肠的内侧壁上,还有两个重要的开口,一个是回肠与盲肠的接口,称回盲口,在回盲口的周围,有上下两片半月形的皱襞,称回盲瓣,它既能放缓食物进入大肠的速度,让回肠能充分消化和吸收食物,又能防止大肠中的内容物反流入回肠。另一个开口,在回盲口下方,约两厘米处,称阑尾口,是盲肠和阑尾之间的通道,阑尾分泌的黏液可以从这里进入盲肠。 三、盲肠的功能: 盲肠主要有吸收、免疫和分泌等功能。 1、吸收功能: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位,是消化器官之一,盲肠黏膜能够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和电解质,盲肠与回肠的交界处有两片半月形的皱襞,称为回盲瓣,即可阻止回肠内的食物过快的流入盲肠,以便食物在回肠内充分消化吸收,又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回到回肠; 2、免疫功能:盲肠的黏膜下层中含有淋巴小结,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能起到防御外来细菌、病毒等作用; 3、分泌功能:盲肠的黏膜层中含有大肠腺,能够分泌黏液润滑肠道,保护肠黏膜。
    2023-08-02
  • 肛管的位置、结构及功能(视频)

    肛管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肛管的位置、结构及功能介绍如下: 一、肛管的位置: 肛管是大肠的末端,位于盆膈以下,上端接直肠,下界为肛门。 二、肛管的结构: 肛管顾名思义就是一条管道,在它管腔内的表面有68条纵形的黏膜皱襞,称肛柱,肛柱长约1-2厘米内有血管和纵形肌,肌柱上端的连线称肛直线,即直肠与肛管的分界线。每个肛柱下端之间靠半月形的黏膜皱襞相连,此皱襞称肛半,每一肛半与其相邻的两个肛柱下端之间会形成一个开口向上的隐窝,称肛窦,窦深3-5毫米,里面往往会积存缝隙,肛柱下端和肛半边缘围成的锯齿状环形称齿状线,齿状线以上内面为黏膜,齿状线以下内面为皮肤,在齿状线下方还有一宽约一厘米的环状区域,称肛梳。肛梳部的皮下组织和肛柱部的黏膜组织都含有丰富的静脉丛,是痔疮的好发部位,一般来说发生在齿状线以上为内痔,发生在齿状线以下为外痔,发生在齿状线上的为混合痔。 此外肛管周围还有肛门内外括约肌等,肛门内括约肌环绕肛管上3/4段,肛门外括约肌位于肛门内括约肌之外,围绕整个肛管,它和肛门内括约肌一起通过控制肛门的开合来控制排便。 三、肛管的功能: 肛管主要有排便及控便的功能。 1、排便功能:肛管是大肠的末端,它的肌层由里面的肛门内括约肌以及外面的肛门外括约肌组成,平时均处于收缩状态,当粪便到达肛管时,肛门内外括约肌先后舒张,将粪便排出体外; 2、控便功能:肛门内括约肌不受意识控制,当粪便通过时就会被迫舒张,而肛门外括约肌受意识支配,当排便条件不允许时,肛门外括约肌就会一直处于收缩状态,有较强的控制排便的能力。另外肛管管壁中有丰富的静脉丛,久坐或长期站立,因便秘而用力排便等情况,容易使静脉丛压力过大,引起曲张,最后形成痔疮,长期饮酒和大量吃刺激性食物容易诱发痔疮。
    2023-08-02
  • 直肠的位置、结构及功能(视频)

    直肠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直肠的位置、结构及功能介绍如下: 一、直肠的位置: 直肠是大肠的一部分,位于盆腔下部,穿过盆隔与肛管相连,上端连接乙状结肠。 二、直肠的结构: 直肠从外观上看其实并不直,存在多个弯曲,从人的侧面看有两个弯曲,直肠底区和直肠会阴区,从人的正面看有三个凸向侧方的弯曲,中间较大的一个凸向左侧,上下两个凸向右侧,当进行直肠镜检查时,如不注意这些弯曲部位,可能会损伤肠壁。 直肠的管壁从内向外可分为4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其中黏膜层中含有大肠腺,可以分泌黏液,润滑肠道,保护肠黏膜,黏膜下层含有淋巴小结,参与机体免疫反应,有防御外来细菌、病毒等作用。肌层由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当直肠内蓄积足够多的粪便时,他们可以把粪便逐渐推向与之相连的肛管。此外环形肌还与黏膜一起在直肠内面形成了上下三个直肠横壁,在直肠内粪便较少时,能阻挡粪便下移。外膜层则是由疏松的纤维组织构成,能分泌少许浆液,具有一定润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与邻近组织发生粘连。 三、直肠的功能: 直肠主要有排便、吸收、分泌及免疫等功能。 1、排便功能:正常人的直肠中一般没有粪便,随着肠的蠕动可将粪便推入直肠,当粪便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压迫直肠壁引起神经冲动,这种冲动沿着神经上传至大脑,引起便意,如果排便条件允许,大脑就会加强便意,使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收缩,肛门扩张,将粪便排出。如果条件不允许,大脑皮层就会抑制便意,如果时间过长,进入直肠的粪便也会退回结肠,结肠进一步吸收水分,使粪便干结; 2、吸收功能:直肠黏膜可以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和部分药物,所以有部分疾病,比如痔疮、便秘等,可通过直肠给药进行治疗; 3、分泌及免疫功能:直肠的黏膜层中含有大肠腺,能够分泌黏液、润滑肠道,有利于排便。直肠的黏膜下层中含有淋巴小结,能起到防御外来细菌、病毒等作用,参与机体免疫反应。
    2023-07-31
  • 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视频)

    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
    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介绍如下: 一、脾的位置和形态: 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左上方,从外观上看它形似半个蚕豆,可分为隔、脏两面,中央处有脾门、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在这里出入,在脏面,脾与胃底、左肾、左肾上腺、胰尾和结肠左曲相毗邻,在隔面脾与膈肌相邻,在它的前上方还有2-3个脾切迹,正常情况下在体表不能触及,不过当脾肿大时,脾切迹是触诊脾的标志。 二、脾的结构: 脾是一个实质器官,最外面是被膜,里面是实质,脾的被膜较厚,并深入脾内,形成小梁,构成脾的粗支架,脾的实质由大量淋巴组织构成,又可分为白髓和红髓两部分,白髓主要由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组成,红髓由脾索和脾血窦组成,它们和白髓共同发挥过滤血液、造血以及免疫功能。需要注意有些人在脾的附近,特别在脾门、脾尾等位置,还有10%-40%的概率会出现与正常脾脏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副脾,副脾多呈球形,但位置大小和数目不定。 三、脾的功能: 脾主要有造血、免疫、滤血等功能。 1、造血功能:在胚胎早期,胎儿依靠肝脾来造血,之后,在胚胎第二十周左右逐渐过渡至依靠骨髓造血,等胎儿出生后,正常情况下,脾不再参与造血,当人体严重缺血或者骨髓造血异常的时候,脾就能恢复造血功能; 2、免疫功能:从骨髓开始造血之后,脾就演变成淋巴器官,具有免疫功能。在脾当中有各类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等。当细菌、疟原虫、血吸虫等病原体随着血液进入脾后,就会引起脾中的免疫细胞增多,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消灭这些病原体; 3、滤血功能:当血液进入脾后,血液中正常的血细胞能够变形,穿过脾内部的滤过网,脾血窦,在进入血液循环当中,衰老的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由于变形能力降低,甚至消失,无法通过滤过网,便只能留在脾中,最后被里面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