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艺杰

  • 胃溃疡和胃癌的区别与联系(视频)

    胃溃疡和胃癌的区别与联系
    胃溃疡是一种良性病变,是指在某些情况下,胃酸可将胃黏膜消化,而胃黏膜有很强的修复能力,通常三天即可更新一层,但是如果长期反复的损伤修复,可以激活细胞突变,从而发生癌变。胃溃疡发病年龄与胃癌相比相对较年轻,大部分病人具有上腹痛症状,呈周期性发作,每次疼痛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然后有一定的缓解期,继而再次发作,常常迁延多年,但是部分溃疡患者也可能没有上腹疼痛症状,只是上腹闷胀、不适,甚至平时无症状,而以突发性呕血、血便为首发表现,胃癌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胃癌早期通常无明显不适症状,若出现上腹疼痛等症状,则变成进行性加重,病情发展较快、病程短。胃溃疡患者一般不会形成腹部包块,但是如果发生恶变,溃疡则会变大、变硬,晚期患者可以在左上腹部触摸到包块,这种胃癌导致的包块质地较硬、呈结节状、不光滑、有压痛。如果患者近期内经常出现呕血或者柏油样大便症状,潜血试验持续阳性,并且严重贫血,则表明胃溃疡可能恶变成胃癌,胃癌容易反复发作,但平时服用抗溃疡药物后症状一般能够缓解,按常规服用抗溃疡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变得不明显,甚至无效,就应该怀疑是恶变的先兆。胃溃疡的疼痛特点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呈烧灼样或钝痛,疼痛的发作通常与进食有关,一般在饭后1-2小时内出现,逐渐减轻,如果疼痛失去上述规律变为不定时发作或者成为持续性隐痛、疼痛性质比以往发生明显的改变,则应该警惕为恶变的可能。患者在治疗前胃镜检查显示典型的胃溃疡,病理检查没有发现癌细胞,但这时也不能完全排除癌变,只有经过治疗后,再次复查胃镜观察到溃疡完全愈合,复查病理检查仍然没有发现癌细胞,才能够完全确定是良性溃疡,但是胃镜活检正常,并不能100%的排除胃癌,如果患者的溃疡总是无法愈合,即使病理检查没有发现癌细胞,也需要考虑癌变的可能。针对内科治疗效果不好的溃疡顽固不愈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这时术后病理检查很可能会发现癌细胞,另外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每当出现溃疡的症状时,都应接受胃镜检查,以便排除胃癌或者溃疡癌变。
    2023-07-31
  • 什么是子宫颈低级别麟状上皮内病变(视频)

    什么是子宫颈低级别麟状上皮内病变
    子宫颈低级别病变,其临床术语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缩写为LSIL,是指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Ⅰ级,即CINⅠ级,其中也包括部分单纯性的HPV感染所致的湿疣等。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大部分为HPV一过性感染,在1-2年内,85%-90%的感染可自然清除,进展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几率相对较低。 在显微镜下观察,CINⅠ级的表现是鳞状上皮的基底层及副基底层细胞增生,其细胞形态不同于正常细胞,也称为轻度异型性。 细胞核增大、颜色深染、核浆比增高,部分受到HPV感染的细胞,甚至会出现挖空样改变,此类异常细胞通常不会超过上皮的下1/3层,大部分CINⅠ级能够在机体的抵抗力下自然消退。
    2023-08-02
  • HPV感染人体的途径有哪些(视频)

    HPV感染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HPV感染人体的途径,第一,性接触传染,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与患有湿疣的病人发生性接触时,疣体及表皮组织内的病毒随摩擦脱落,种植到性伴侣的生殖器黏膜上,导致性伴侣感染而发病,所以湿疣较易发生在性关系比较混乱的人群中;第二,母婴传染,患有湿疣的孕妇,尤其是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子宫颈部位存在病毒感染的孕妇,生殖道内有病毒,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导致新生儿病毒感染,引起婴幼儿患湿疣,所以医生会建议感染的孕妇选择剖宫产,降低母婴传播的可能性;第三,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治疗或护理HPV感染患者时,防护不当,造成自身感染,通过医务人员传染给患者,因此一旦发现感染HPV,一定要到正规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避免HPV在医疗环境下相互传播;第四,间接传播,部分患者感染HPV是通过间接接触带有HPV病毒的物品而感染,较常见的是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的传染,如浴巾、马桶、浴盆等,因此经常外出旅游的旅游者对此途径应引起高度重视;第五,自身接种传染,此类传染途径较少见,主要表现在皮肤寻常疣上,患者不小心抓破一个疣体,病毒随着皮肤接触,种植到附近皮肤,继而患病,所以当发现皮肤寻常疣时不要搔抓,应尽快就医。
    2023-08-02
  • 什么叫病理切片(视频)

    什么叫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是一种病理标本,是切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通过病理组织学方法制成病理切片,通常将病变组织在中性福尔马林中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后,用切片机切成薄片,经过摊片、烤片一系列过程,再使用苏木素伊红,即HE染色,封片后再使用显微镜进一步检查病变,研究病变的发生与转归,最后作出病理诊断。病理检查包括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约0.5小时即可给出检查结果;常规的病理切片,通常需要3-4天时间,如果病情复杂,需要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荧光原位杂交与基因检测,则需要7-10天,甚至更长。病理切片可以邮寄,最好使用专用的玻片盒运输,如果没有玻片盒,也可使用柔软的纸张将每一张玻片包裹几层,周围做一些填充、防震处理,然后装盒固定,无需冷藏冷冻,常温放置即可,快递单上注意标明易碎品,防止运输途中人为造成玻片损坏。
    2023-08-03
  • 什么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视频)

    什么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大肠内广泛出现数十到数百个、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不等的息肉,息肉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成簇,严重者从口腔一直到直肠、肛管均可以发生息肉,息肉的数量可达数千个。患者在出生时并无结直肠息肉,大部分是在15岁前后出现息肉,初期时息肉数量较少,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多,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息肉的增多增大,患者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痛、大便带血或黏液、大便次数增多等表现,若不予以治疗,会出现癌变。目前大肠癌发病率逐渐年轻化,需要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除遗传因素外,后天环境的影响也极为重要,年轻人通常喜欢食用油炸、烧烤等各种高脂肪快餐,加上工作压力大、熬夜、生活及饮食习惯不规则,所以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建议年轻人要优化生活方式、生活规律,饮食结构要合理,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鱼、禽类,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较多食用新鲜食物以及淀粉和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减少食用烟熏腌制食物,不吃发霉食物。
    2023-08-02
  • 什么是乳腺纤维腺瘤(视频)

    什么是乳腺纤维腺瘤
    纤维腺瘤是来源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与腺上皮的良性肿瘤,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通常多见于15-35岁的女性,高峰期位于约25岁。因为乳腺小叶多位于边缘,所以纤维腺瘤通常位于乳房的边缘或者是腺体较致密的位置。目前其致病原因尚不明确,比较公认的一种说法是雌激素是乳腺纤维腺瘤的刺激因子,乳腺作为雌激素的靶器官,分布着大量的雌激素受体,乳腺小叶内的纤维组织及腺上皮上也分布着雌激素受体,部分女性局部乳房腺体内雌激素受体的分布量较多,或者局部雌激素受体的敏感度明显升高,导致局部纤维组织与腺上皮增生明显,从而出现纤维腺瘤。
    2023-08-02
  • TCT报告的结果解读(视频)

    TCT报告的结果解读
    TCT报告的结果,主要包括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者是恶性细胞,简称NILM,表示宫颈细胞正常,无需特殊处理;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简称ASCUS,表示宫颈细胞可能发生病变,若合并高危型HPV感染,则需要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如无高危型HPV感染,可3-6月后复查TCT;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简称ASCH,表示宫颈细胞发生癌前病变或癌,但是细胞的异常不够明确,不能确切诊断,需要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简称LSIL,表示宫颈细胞可能发生低级别的癌前病变,需要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进一步确诊;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简称HSIL,表示宫颈细胞发生可疑高级别癌前病变,需要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确诊;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SCC,表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已经发生恶变;非典型腺细胞,简称AGC,表示宫颈管细胞发生一些病变,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管组织扫刮病理检查确诊;腺癌,简称AIS,表示宫颈管或者是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发生恶变。
    2023-08-02
  • HPV的检查意义(视频)

    HPV的检查意义
    目前已知的HPV包括121种亚型,其中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和68型等,因为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而被认为是高危型,其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确切病因。因此进行HPV检查,可以区分罹患子宫颈病变的高风险人群,也就是高危型HPV感染者,所以HPV检查也是子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上用于与细胞学的联合筛查;单独子宫颈癌初筛及细胞学 ASC-US病人的分流;子宫颈病变治疗后的复查,如果手术12个月后检测HPV呈阳性,则提示可能有残留病灶或者是复发的风险。需要特别强调的是HPV感染常见于性生活活跃的人群,但并非感染HPV就一定已患有或会患有宫颈癌,大部分感染者会在两年内自然消退,所以大家不必过于恐慌。
    2023-08-02
  • 什么是癌前病变(视频)

    什么是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一个病理学的诊断名称,是由正常良性病变向恶性病变过渡的中间阶段,严格意义上讲癌前病变不是一种疾病。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缓慢演变的过程,人体部分器官的良性病变,容易出现细胞异型增生,从而具有恶性变化倾向,这些异常增生具有癌变倾向的病变,我们称之为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在某些因素作用下较易变为恶性肿瘤,任何癌前病变都无法检查出癌细胞,因为它不是癌,治疗处理上也与癌完全不同。癌前病变并非一定会发展成为癌,虽然从癌前病变到癌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或许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跨过,而且部分癌前病变具有可逆性,经过治疗可以彻底清除这些病变,让机体完全恢复正常。发现癌前病变并非坏事,因为癌前病变阶段是拦截恶性肿瘤的一个治疗时机,不怕治不好,就怕不知道,治疗癌前病变可以减少许多患者演化成浸润性癌的可能性,是肿瘤防治的关键阶段,例如食管、胃、肠的轻度不典型增生,经过治疗可部分好转,但是部分病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内镜定期随访。
    2023-08-03
  • 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视频)

    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病理科做免疫组化的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不同肿瘤细胞所表达的特异性抗体,来帮助病理医生更加清楚的鉴别肿瘤细胞的真正来源,纠正我们在主观认知上的偏差,确保病理诊断的可靠性。从上世纪50年代免疫组化技术初步应用到今天,这项技术最重要的发展就是有上百种的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抗体的发现和应用,从而使我们认识肿瘤细胞的依据越来越具有客观性;肿瘤良恶性性质的判断是近代病理学诊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大部分病患最关心的临床诊断,那如何用科学客观的指标来判断肿瘤的性质与预后,是近百年来病理医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判断肿瘤恶性程度与预后,也就成为免疫组化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领域。近20年来,以P16、P504、P504S、KI67、PCNA、P53等为代表的数十种恶性肿瘤相关抗体,相继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性质的判断和预后,从而使恶性肿瘤的辨识更加精确,若病变被确诊为恶性肿瘤,那么下一步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和放、化疗。进入21世纪以来,分子靶向治疗又逐步在国内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肺癌、胃癌、结肠癌、膀胱癌、胰腺癌、肝癌、胃肠间质瘤等诸多肿瘤方面,尤其是在复发转移病例中,通常成为肿瘤治疗的终极方案。那么如何判断与筛检一个肿瘤患者可以使用的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范围,如何判断其多重耐药的可能性,就需要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用以初步判断患者化疗和分子靶向药物的适用范围,为下一步更加精准的检测提供筛检依据。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