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

  • 脑垂体瘤会头疼吗(视频)

    脑垂体瘤会头疼吗
    脑垂体瘤为神经外科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垂体后叶、垂体前叶、残存的上皮细胞中。根据肿瘤大小不同,引起头痛的程度不一样,具体如下:1、肿瘤较小:尤其几毫米的大小,不会挤压附近组织,产生占位效应。此时也不会产生头痛,但可能分泌激素,引起内分泌的异常;2、肿瘤生长至生长至2-3cm:可能压迫视神经,引起视野变化、双侧偏盲,则视野变窄;3、若肿瘤继续增大:将影响脑脊液循环通路,此时可能引起幕上的脑积水,产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随颅内压增高,头痛逐渐加剧。若达到此程度,应尽快进行手术处理,挽救患者生命。
    2023-08-01
  • 垂体瘤并卒中怎么治疗(视频)

    垂体瘤并卒中怎么治疗
    垂体瘤卒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严重时要进行激素支持治疗,若出现急性视力下降、急性颅内压增高等,应该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垂体本身血供比较丰富,垂体瘤也是富血供质地比较软的一类肿瘤,所以垂体瘤患者常会由于一些突发情况,引起垂体瘤内部出血或者缺血,从而形成垂体瘤卒中。一旦发生常会出现急剧的垂体功能减退,因为垂体瘤卒中引起瘤体在短时间内明显增大,使正常垂体受到压迫,正常垂体分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使患者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的表现。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意识不清等情况。此情况一旦发生,一方面尽可能快的进行激素支持治疗,通过检查患者垂体内分泌激素水平,尽快给予相应激素的补充,尽快完善头颅CT或者磁共振检查,明确垂体瘤卒中的严重程度。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特别是出现急性视力下降、急性颅内压增高等患者,应该考虑急诊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在围手术期,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垂体内分泌激素水平、水电解质情况,同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才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对于已经出现视力障碍的患者,及时的手术治疗,一部分患者视力有希望获得恢复。
    2023-08-01
  • 垂体瘤的分类(视频)

    垂体瘤的分类
    垂体瘤是颅内的常见肿瘤,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1、功能性垂体瘤:因为垂体是人体的激素分泌器官,如果新生肿瘤引起激素分泌异常,导致人体性腺激素如泌乳素、生长激素、皮脂醇、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异常,会造成相应靶器官异常,如泌乳素分泌增多会引起泌乳或停经,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巨人症,以及口唇肥厚、四肢肥大等肢端肥大表现;2、非功能性垂体瘤:仅有机械性生长,并不会引起激素分泌增加,也不会引起靶器官的临床表现,但可能机械性压迫上方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降,如果肿瘤体积继续增大,可能会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等表现。
    2023-08-01
  • 什么是脑垂体瘤的症状(视频)

    什么是脑垂体瘤的症状
    脑垂体瘤是临床中较常见的一类颅内肿瘤,其症状最常见的是引起视神经受压的症状,比如患者出现视力下降,或者出现视野缺损,其视野缺损主要为双眼外侧,即颞侧视野缺损。另外由于肿瘤对周围压迫,引起颅内压增高,也会引起头疼、头晕等症状。此外,由于垂体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会引起一大类激素分泌异常症状,比如男性患者泌乳素增高,会出现乳头泌乳,而女性患者会出现闭经,包括不孕等。此外,由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可以造成成年患者肢端肥大,手、脚逐渐增大,穿的鞋也在逐渐变大等激素分泌症状。如果出现这类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最常用的是头CT或者颅脑核磁检查,通过核磁检查可以发现垂体病变。发现垂体病变后,再进一步进行抽血化验,是否有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决定治疗方式。
    2023-08-01
  • 败血症会死亡吗(视频)

    败血症会死亡吗
    败血症如果不及时诊断,积极合理治疗,病人会死亡。因为败血症是一个严重的病症,病原菌不光在血液里面进行繁殖,它可能沿着血流到达肝、脑或者心脏,引起相关部位出现继发浸润性病灶,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器官功能衰竭,造成死亡。 如果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沿着血流通过血脑屏障到颅内,它会引起颅内感染,颅内感染以后会引起脑炎、脑膜炎,导致脑水肿,最后出现颅内压增高、脑疝,可以造成死亡。 如果细菌到达心内膜,在心内膜生长繁殖形成赘生物,也可以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到心脏整个结构,造成严重的心功能异常,最后引起心力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2023-08-01
  • 摔到头会发烧吗(视频)

    摔到头会发烧吗
    发烧在临床上称为发热。头部受到外伤之后,如果局部出现头皮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则有可能发烧,但是发烧通常都不会特别严重,大部分是在38℃以内,对于一般性的头部外伤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发热。如果出现发热体温达到38℃以上,则需要警惕感染性因素,如头部受到外伤之后,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意识不清,在此基础上由于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呕吐,以及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进入气道发生吸入性肺炎。此时患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发热常在38.5℃以上。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伤及下丘脑,以及丘脑等影响体温的中枢部位,患者则可能发生中枢性高热,高热常达到39℃以上。由此可见,轻微颅脑损伤即一般性颅脑损伤的患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发热,即使是存在血肿的吸收,吸收热通常也不会超过38℃。如果是特重性颅脑损伤,影响到丘脑、下丘脑等体温调节中枢,可能会使患者高热达到39℃以上。除此之外,常见的头部外伤之后的发热,是因为肺炎,以及吸入性肺炎等感染性因素导致。
    2023-08-01
  • 流脑和乙脑的区别(视频)

    流脑和乙脑的区别
    流脑和乙脑均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并均属于传染病,常见区别有以下几种:一、传染特点:1、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病人作为传染源,通过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常在冬、春季发病;2、乙脑:属于虫媒传染病,传染源是猪,通过蚊子叮咬来传播乙脑病毒。蚊子叮咬病猪后再携带乙脑病毒叮人,便会造成人的感染。乙脑产发在夏、秋季;二、症状:1、流脑: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疼、头疼、乏力、食欲不振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较为突出的表现是全身有瘀点,或瘀斑的皮疹,同时伴有头疼、呕吐,甚至由于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喷射性呕吐。病人会有颈项强直、布氏征阳性、克氏征阳性,又为脑膜刺激征。流脑病人通常是化脓性的脑脊液,即混浊、黏稠的脑脊液,另外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会比较明显;2、乙脑:主要表现是发热、头疼、意识障碍,部分病人会有呼吸急促、紫绀、缺氧等呼吸衰竭表现。乙脑病人的脑脊液,是浆液性脑脊液,即稍微混浊、稀薄;三、治疗:1、流脑:主要是通过应用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是通过青霉素静脉点滴治疗;2、乙脑:其治疗没有特效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降温、止抽,以及预防呼吸衰竭等。
    2023-08-01
  • 儿童病毒性脑膜炎怎么治疗(视频)

    儿童病毒性脑膜炎怎么治疗
    儿童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如下: 1、加强护理:给予充足的营养,保持自身免疫功能的稳定,让患者有足够的抵抗力; 2、对症治疗:脑膜炎患者病毒感染时会出现高烧,需及时给予退烧药或进行物理降温。脑膜炎患者伴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呕吐、抽筋,此时可用甘露醇、速尿或激素,甚至用高渗盐水等降低颅压,保持颅内压稳定。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会出现抽筋症状,可用安定、咪达唑仑,甚至抗癫痫药物控制抽筋; 3、病因治疗: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无特效药,但是部分病毒性脑膜炎有特效药。如单纯皮肤疱疹病毒感染可以用阿昔洛韦治疗,流感引起的可以用奥司他韦治疗,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引起的可使用更昔洛韦治疗。此外也可用干扰素、中药等进行辅助抗病毒治疗,如果病毒性脑膜炎累及到脑实质,可给予增强免疫力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或大剂量激素等治疗。
    2023-08-01
  • 怎么判断病毒性脑膜炎(视频)

    怎么判断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是病毒侵袭到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病毒包括单纯疱疹性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包括几个方面: 1、临床症状,有些病毒性脑膜炎之前会有前驱表现,比如单纯疱疹性病毒引起的感染,病人可能有口腔疱疹或者生殖器疱疹,对诊断有一定提示; 2、患者可能有全身症状,比如发热; 3、病人可能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比如头疼、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4、患者可能有脑膜刺激征表现,比如颈项强直、克氏征或者布氏征阳性等; 除临床表现之外,可能要做脑脊液检查,也就是通过腰椎穿刺抽取少量脑脊液进行化验,脑脊液患者可以表现为压力轻度增高,细胞数也表现为轻度增高,白细胞可以表现为几十个或上百个。另外主要以单核细胞为主,脑脊液当中蛋白可以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除此之外还可以做病毒抗体检测以及病原学检查。如果能够分离出病毒就能够确诊。所以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要综合临床以及实验室的检查来最终明确诊断。
    2023-08-01
  • 结核性脑膜炎的危害(视频)

    结核性脑膜炎的危害
    结核性脑膜炎是结核杆菌侵袭脑膜引起的一类炎症表现。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可能有以下几种: 1、结核中毒症状:包括发热、盗汗、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等; 2、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脑膜刺激征:可以表现为头疼、呕吐、视乳头水肿。查体时病人可以表现为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3、脑实质受损症状:因为结核性脑膜炎经常会侵袭脑实质,引起脑实质症状。常见表现比如谵妄、幻觉、胡言乱语等等精神症状,如果严重,病人可以出现意识障碍,比如嗜睡、昏睡、昏迷等等。还有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抽搐等癫痫发作症状。如果影响到运动系统,可以出现偏瘫、截瘫等等瘫痪表现; 4、颅神经受损症状:常见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面神经、视神经等等颅神经受损症状。 所以结核性脑膜炎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会遗留后遗症。所以在临床上要尽量做到早期用药,联合用药,足量用药,长期治疗的治疗原则。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