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

  • 肌束震颤的表现(视频)

    肌束震颤的表现
    肌束震颤在临床上可以通过肉眼看到,患者局部有肌肉跳动,提示肌肉束颤,同时患者自身也有肉跳感,在肌电图检查上也会有相应表现。肌肉束颤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生理性肌束震颤:正常情况下也可能会偶然有肌束震颤,比如疲劳、爬山等比较累的情况下,可能会有肉跳或肌束震颤的体验,但通常不会持续发生;2、运动神经元病:运动神经元病影响脊髓前角等与运动相关的细胞,此类患者更容易出现肉跳症状,甚至在患者的身体部位也可以用肉眼看到震颤的肌束。
    2023-08-02
  • 口吃的原因有哪些(视频)

    口吃的原因有哪些
    口吃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语言不清、口齿不清、发音不清,首先要分析它的发病原因,才能采用相对应的治疗办法,内容如下: 1、婴幼儿从出生以后到开始能说话的时候,出现了口吃,可能要考虑先天大脑发育不全的原因; 2、如果有动脉硬化基础的成年人,突然发现口齿不清、言语不利,可能要考虑急性脑血管病,比如急性脑梗或者脑出血的情况发生; 3、部分病人的口吃症状是缓慢出现,逐渐加重,还伴有吞咽的问题,比如饮水发呛、吞咽困难、肢体肌肉萎缩,要考虑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比如运动神经元病。 所以针对不同的年龄考虑不同的病因,要相应的做一些检查,对于小孩或者成年人突然出现的口吃而言,首先要进行脑部核磁或者CT检查。对于出现口吃,同时有吞咽困难、四肢肌肉萎缩的病人,要进行肌电图的检查,明确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2023-08-02
  • 肌肉萎缩的发病原因是什么(视频)

    肌肉萎缩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肌肉的活动是由人体大脑支配的,肌肉与神经相连接,大脑将指令传递给神经,再由神经传递给肌肉,从而支配肌肉活动,因此产生肌肉萎缩的原因主要有: 1、周围神经损害:肌肉失去营养出现萎缩;如运动神经元病变 ,导致手部肌肉缺乏营养,逐渐萎缩; 2、肌肉长期废用:如瘫痪的病人,长期不使用某块肌肉,进而出现萎缩;
    2023-08-03
  • 运动神经元病能治好吗(音频)

    运动神经元病能治好吗
    讲解医师:杜志刚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层椎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该疾病是不能治好,多于出现症状后3-5年内死亡。该疾病可有很多临床类型,比如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肌肉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等类型。得了该疾病以后可以适当服用药物,比如维生素E、维生素B族类药物,辅酶可以肌注、胞二磷胆碱可以肌注等,同时可以对症用药物。肢体可以适当按摩,有吞咽困难者需要鼻饲和水分的摄入,有呼吸麻痹者可以呼吸机辅助呼吸。随着干细胞技术的进展,干细胞治疗可能成为治疗本病的手段之一,可以缓解并改善病情。
  • 运动神经元病最新治疗(音频)

    运动神经元病最新治疗
    讲解医师:国红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运动神经元病目前来说没有什么特殊的新型的治疗方法。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机制现在还是不清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运动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出现肌肉萎缩、无力会伴有束颤等症状。\n可以是上运动与神经元的损伤,表现为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也可以有下运动神经元的损伤,肌肉萎缩、无力,出现束颤现象。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药叫利鲁唑,可以延缓病程几个月,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目前最多的是营养支持治疗,如果出现了呼吸肌的受累,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尽早地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是延长患者生命的主要治疗手段。
  • 运动神经元病怎么治(视频)

    运动神经元病怎么治
    运动神经元病无较好治疗方法,目前公认利鲁唑具有相应作用,但仍不很理想,是否应用该药物,需由医生决定。疾病早期应适当活动,包括功能锻炼,如肢体萎缩较轻,日常进行上、下肢活动,必要时需进行功能锻炼,以免发展至严重萎缩状态。肢体萎缩较严重,威胁到呼吸肌时,易引起呼吸道的感染,可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影响,需引起重视。
    2023-07-30
  • 肌肉萎缩是怎么引起的(视频)

    肌肉萎缩是怎么引起的
    肌肉萎缩与神经、肌肉疾病有关,具体情况如下: 1、神经性萎缩:由于外周神经、脊神经、四肢神经、头面部神经等发生损害后,引起肌肉神经营养障碍,同时活动减少所导致。肌萎缩症属于运动神经元病,以中老年居多,但部分亚型,中青年、少年发病亦较多; 2、肌肉疾病:特别是先天性疾病,如肌营养不良症类疾病,多以青少年为主。
    2023-07-30
  • 温针灸的作用(视频)

    温针灸的作用
    温针灸为在针柄上面加上艾绒或艾条,可用于治疗寒湿性、虚寒性疾病如老寒腿等疾病。此时运用温针灸中针刺和温热效应的联合效应,对病人均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此外,温针灸在其它的疾病如慢性病的应用仍十分广泛,甚至在神经系统疾病如运动神经元病和阿尔茨海默疾病,都可应用温针灸来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温针灸为针刺和艾灸的完美结合。
    2023-07-31
  • 老年人肌无力是什么病(视频)

    老年人肌无力是什么病
    医学上没有具体说明哪种疾病是老年人肌无力,导致这种症状的包括很多种疾病,人体神经、肌肉、骨骼或者内分泌、循环系统出现问题都可以导致身体无力的症状,这部分病症均可称为老年人肌无力。导致老年人肌无力的疾病具体如下: 1、常见脑血管病的患者会出现抬臂无力、行走不稳、肢体偏瘫,也可以称为老年人肌无力; 2、神经变性类疾病:比如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这类疾病指神经细胞出现变性、坏死、老化,导致身体、肢体运动无力、肌肉萎缩、肢体无力和活动不便,也可称为老年人肌无力; 3、典型重症肌无力:在6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的重症肌无力可以称为晚发型肌无力,也可以称为老年人肌无力。而重症肌无力具有代表性,特指神经系统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会出现特殊抗体,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导致身体骨骼肌出现肌无力症状。临床表现为眼皮下垂、四肢无力、构音困难、吞咽无力,甚至导致呼吸困难。 在老年人身上出现上述一系列症状均可称为老年人肌无力。
    2023-08-01
  • 什么叫肌萎缩侧索硬化(视频)

    什么叫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萎缩侧索硬化属于常见、典型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属于运动神经元病统称,也称为渐冻症,属于一组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不同组合,特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延髓麻痹以及锥体束征等。患者常见症状多为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笨拙、无力、肌肉萎缩,随疾病进展肌无力与萎缩逐渐转移至躯干与颈部,也可以累积面肌与咽喉肌。少数病例肌无力与肌萎缩症状也可从下肢、躯干与咽喉部肌肉开始,受累部位可伴明显肌束震颤即肉跳,但通常不会出现感觉障碍与括约肌功能障碍。肌萎缩侧索硬化又分为家族性与散发性两种类型,散发性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1.5-2。疾病好发于中年患者,患者多为50-7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也存在部分40岁以下患者,5%-10%为家族遗传性,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家族性患者中男女发病比例基本相当,但发病年龄较散发病例提前。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