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 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复发?(音频)

    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讲解医师:童晨光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
    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近20%,位居全球的前列。第一次脑卒中后六个月内是脑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所以在脑卒中发生之后,应当采用必要的措施,预防脑卒中复发,因为一旦复发,肢体残障的程度往往比第一次要严重得多,所以预防复发是关键,要控制好各种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肥胖、过度饮酒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干预。发生脑卒中后,一定要了解发病的原因,要针对病因采取干预手段,才能有效地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如果存在严重的血管狭窄,在医生评估后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也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复发风险。
  • 脑卒中如何预防?(音频)

    脑卒中如何预防?
    讲解医师:赵忙所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的预防一般分为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指的是病因学的预防,病因学的预防就是根据患者的脑血管病的可能病因,首先把病因预防了,可能不得脑血管病了,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一些不良的嗜好,比如吸烟,可能也是脑血管的危险因素,比如体重过大、肥胖,也是脑血管的危险因素,这一类的预防措施称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就是教已经发生脑子的缺血或者梗塞的患者,如何做到三早的预防,如何早期的发现、早期的诊断、早期的治疗,这些方面里面会使用一些药物帮助患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另外,还采用一些抗酸的药物进行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三级预防是临床预防,患者已经得了脑血管病、脑梗或者脑出血以后,如何预防并发症呢?采用康复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 脑卒中的症状有哪些(音频)

    脑卒中的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柳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在所有脑卒中病人当中二者发生的几率分别为20%和80%。脑出血的病人往往发生在工作中,或者是白天的活动当中,容易出现脑出血的发生,病人往往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呕吐常呈喷射样,无法控制。并且还可以出现一些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比如一侧肢体的偏瘫、失语、感觉障碍、走路不稳、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相应的症状。严重的可以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相应的情况。对于脑梗死的病人,往往发生在比较安静的时间,比如深夜或者清晨还未活动的时候。脑梗死和脑出血发生出现的临床症状,往往比较类似,都会出现一些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出现偏瘫、失语、感觉障碍。但是脑梗死患者出现呕吐的症状比脑出血少。所以一旦出现相应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出现误诊,影响和耽误病人的病情,最终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 脑卒中后遗症期的治疗(音频)

    脑卒中后遗症期的治疗
    讲解医师:浦芳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
    脑卒中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三个期。急性期病程一般是在1个月以内,恢复期是在1-6个月之内。如果脑卒中在6个月以上我们称为后遗症期。后遗症期往往因为病程比较久,患者的病情经过系统地治疗之后症状基本上已经得到稳定,所以治疗主要是以预防脑卒中的再发为主。比如使用一些抗小血板聚集、预防卒中再发的药物。而后期后遗症期还有就是治疗改善因为肢体功能异常而出现的偏瘫、痉挛,以康复和对症治疗为主,可以结合针灸、推拿以及康复等治疗手段来改善后遗症的相关症状。
  • 脑卒中筛查什么?(音频)

    脑卒中筛查什么?
    讲解医师:赵忙所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目前常见的筛查,因为是脑血管病,分类特别多,现在有一个叫TOAST的分型,将脑血管病分为五个类型。第一个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第二个是小动脉闭塞型;第三个是心源性栓塞型;第四个是其他原因明确的;第五个是其他原因不明确的。所以筛查的内容是很多的,但是常见的筛查的病因里面,主要包括三高,就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另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比如高尿酸血症,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是常常忽略的一些方面。除了这些病因学的筛查以外,还要做进一步血管的筛查,比如大的颅外的血管,还有脑子里面的颅内血管的筛查,这些血管的筛查主要通过超声,或者磁共振、CT的影像学的检查措施,也包括一些经颅多普勒的血流图检查,也可以发现血管的弹性以及是否有狭窄的表现。
  • 脑卒中是怎么回事(音频)

    脑卒中是怎么回事
    讲解医师:曾湘豫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也称为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和脑出血两个方面。脑卒中的病因最主要的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一个基础。硬化的血管壁比较脆,容易在外界某种诱因的作用下形成梗塞或者破裂、出血,也就是脑卒中的发生。\n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抽烟等等,控制住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生的几率。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监测血压,如果有高血压病就要规则的服用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水平。高脂血症的患者要服用他汀类的降脂药,还要适当运动,要低钠饮食、清淡饮食,还要戒烟。除此之外,其他疾病也会导致脑卒中易发,比如凝血功能障碍、高凝状态、脑血管的淀粉样变性、烟雾病等等,也都需要给予相对应的治疗。
  • 脑卒中的好发人群有哪些?(音频)

    脑卒中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讲解医师:刘秋庭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还是以中老年人作为主发人群,是不是中老年人都会发呢?不是的,中国的标准,叫做“8+2”的标准。第一个,是有高血压;第二个,糖尿病;第三个,吸烟;第四个,血脂异常;第五个,肥胖;第六个,就是心脏病;第七个,缺乏运动;第八个,有家族史。这八个里面有任意一个人身上有三项出现,就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另外还有一个“2”,只要在医院里诊断过一次脑卒中,那么你是再发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只要在医院里诊断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者叫小中风,也是再发卒中,或者再发中风的高危人群。所以叫做“8+2”的标准。
  • 脑卒中如何治疗(音频)

    脑卒中如何治疗
    讲解医师:任崇文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东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首先要明确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这两种情况的治疗原则不同。对于出血性脑卒中,要根据出血原因、出血量的大小和患者的临床症状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出血量较小,给予控制血压、止血、脱水、消肿等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让血肿慢慢自行吸收。如果血肿量较大,可能需要开颅清除血肿或者穿刺引流。如果血肿量大到引起患者昏迷、瞳孔散大等脑疝状态,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需要急症开颅清除血肿加去骨瓣减压治疗。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目前一般采取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等治疗措施。后期的药物治疗一般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改善循环、改善神经功能等药物治疗。待病情稳定以后,如果留有肢体活动不灵的后遗症状,需要给予康复治疗,以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音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讲解医师:刘建丰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这里主要指的是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如下:\n1、急性起病。\n2、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比如一侧面部或肢体的麻木、无力,语言障碍等等,少数会出现全面的神经功能缺损。\n3、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小时以上。\n4、排除肺血管性的病因。\n5、头部CT或磁共振排除脑出血。\n一般急性脑梗死首先要考虑是否在溶栓时间窗内,如果有溶栓指征应该立即给予静脉溶栓,或者选择血管内的支架取栓实现血管的再通,以迅速缓解神经功能缺损,防止遗留后遗症。
  • 脑卒中三级预防的方法(音频)

    脑卒中三级预防的方法
    讲解医师:任崇文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东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三级预防的方法主要是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来说,一级预防,主要是改善饮食习惯,合理饮食,荤素搭配,少摄入食盐、少油,多食蔬菜水果,不吸烟,少饮酒,多运动,减轻体重等等各方面。二级预防,主要是积极的药物治疗基础疾病,例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情况下,积极的应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稳定。三级预防,如果出现脑血管疾病的病情发展,比如有血管狭窄,有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了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以给予手术或者介入治疗,减轻血管狭窄来达到预防卒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