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

  • 脑卒中的高危发病人群有哪些?(音频)

    脑卒中的高危发病人群有哪些?
    讲解医师:孙莉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脑科医院高压氧科
    脑卒中的发病因素有很多,年龄是一个不可控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会逐渐加重。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还有吸烟都是我们可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都会促进动脉硬化,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脑卒中危险因素(音频)

    脑卒中危险因素
    讲解医师:高亦深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最主要的三大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些因素造成脑卒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久的变化,比如高血压长期存在,会造成血管壁硬化,如同橡胶的老化一样,一旦某一次打击造成血压突然升高,突破血管的正常极限,则会出现破裂出血的可能。糖尿病会损伤到血管内膜的修复能力。高血脂在血管内膜形成一层厚厚的脂质,一旦血管修复能力受到损伤,这层脂质没有办法及时清理,导致血管逐渐变窄,到最后闭塞的情况,进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出现。因此,对于这方面,一定要积极的控制血压,稳定血糖,戒除高血脂类的食物,比如动物的内脏或者油炸类食品。
  • 脑卒中高危人群注意事项(音频)

    脑卒中高危人群注意事项
    讲解医师:高亦深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首先就是要识别高危因素。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平常日需要注意控制血压、稳定血糖、戒烟戒酒。尤其是对于一些高脂性食物的摄入必须要减少,比如油炸类食品、动物内脏等,这些都必须少吃。其次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来讲,一定要注意平稳,切忌忽高忽低,或者维持一个高值而不下降。如果应用三种以上的高压药物,仍然没有明显的降压效果,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另外就是糖尿病的人群,一定要保持饮食的规律性,减少糖分食物的摄入,这样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 脑卒中并发症(音频)

    脑卒中并发症
    讲解医师:高亦深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第一、长期的卧床,长期卧床之后,痰液容易在下肺进行聚集,从而引起细菌的滋生,引起肺部感染。第二、一般脑卒中的病人多数为昏迷状态,肢体咳嗽反射较弱,从而引起痰液在嗓子里咳不出,逐渐堆积也会形成肺部感染的情况。还有一些其他的并发症,比如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等,这些都与长期卧床,并且在肢体麻木无力、偏瘫的状态下更容易发生。因此为了缓解这些情况,每隔两个小时要翻身拍背,甚至可以应用双下肢气压治疗,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一些长期卧床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骨头隆起处避免形成褥疮等并发症。
  • 脑卒中怎么治疗(音频)

    脑卒中怎么治疗
    讲解医师:廖晓凌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脑卒中的治疗的分期可分为三级:一级预防:主要是控制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以及抗血小板抗凝预防。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经此预防,要先评估,再进行相关预防治疗。急性期治疗:血管再通,针对发病机制处理、控制并发症。“早开通、防进展、促重塑。”二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针对病因预防,防复发。
  • 脑卒中的并发症(音频)

    脑卒中的并发症
    讲解医师:郐国虎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的并发症主要有:1、肺部感染: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早期需要卧床,长期卧床会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建议常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连续多次痰培养,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2、消化道出血:脑卒中如果病情越重,发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程度越重,主要原因是由于脑卒中发生后,头部损伤导致的机体应激反应,使胃黏膜急剧收缩而导致的出血,治疗上主要以护胃、抑酸、保护胃黏膜处理为主。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脑卒中患者常常卧床,导致血液流通变慢,从而发生血栓,对于该类患者预防方面主要是早期穿弹力袜、气压治疗等处理。4、肢体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由于神经功能受损,常常会伴发肢体功能障碍,需要早期介入康复治疗。
  • 脑卒中与脑梗塞的区别(音频)

    脑卒中与脑梗塞的区别
    讲解医师:毛森林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脑卒中就是通常所说的脑中风,是指由于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也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和脑梗塞相比较而言,是一个大的概念。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大多数,约占70%。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梗死,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供应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依据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脑梗死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因为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对家庭和社会有严重的危害,需要充分了解脑梗死的定义及临床分型。
  • 脑卒中的名词解释(音频)

    脑卒中的名词解释
    讲解医师:代福存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很多病人经过积极治疗以后,可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卒中分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一般是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多数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造成。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是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数是由于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颅内动脉血管的梗阻、狭窄等引起供血不足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如脑梗塞和脑血栓形成。不管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都要积极的给予治疗,平时要注意控制好原发病。
  • 如何预防脑卒中?(音频)

    如何预防脑卒中?
    讲解医师:刘奕蕾  (副主任中医师)
    就职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
    预防脑卒中是我们在目前临床上做的最多的事情之一。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个,就是控制原发病,也就是基础病,对于既往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等相关病史的患者来说,就要积极的预防原发病,把血压、血糖、血脂和心脏状态,都调整到最好的状态。第二个,就是日常生活起居的注意,一定要做到早睡早起,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第三个,要保持情绪的良好,使自己的情绪维持到一个平稳的状态,不要有大喜、大悲、大怒、大哀等等,这样情绪起伏的出现。
  • 何为脑卒中(音频)

    何为脑卒中
    讲解医师:柳羲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病变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往往危及人的生命。脑卒中主要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或者急性脑血管闭塞导致脑梗塞。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两大类,二者发生的比例,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的20%,脑梗塞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0%。目前对于防治脑卒中的发生,主要是相关高危因素的预防,比如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相应的进行处理,高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有糖尿病的病人,应当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必要时可以口服一些降糖药物或者皮下注射胰岛素。高血脂的病人可以进行口服一些他汀类的降脂药物,比如立普妥、可定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一步加重,或者动脉粥样化斑块破裂、脱落引起脑梗塞。老年病人年龄大于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病人,可以预防性的口服一些抗血小板药物,比如阿司匹林、波立维等药物,来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