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 胆囊息肉15毫米能病变吗(视频)

    胆囊息肉15毫米能病变吗
    胆囊息肉15mm可能发生病变,而且病变的几率较高,可以达到50%-60%。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胆囊腔发生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如果病变<1cm,同时几乎没有症状,可以通过动态观察的方式,了解息肉的大小、形态,6-12个月进行一次B超检查,可以观察息肉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息肉可能长时间维持在一个范围内,如4-5mm,此类病变可以暂时不服用药物,也不需要手术。随着观察过程的进展,胆囊息肉可能逐渐长大。胆囊息肉发生到1cm以上时,患者可能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右上腹的胀痛、隐痛,以及出现胆囊炎的表现。胆囊息肉超过1cm,恶变的几率会大幅度升高,据统计恶变率可以达到50%-60%。因此为避免不良症状,以及严重后果的出现,需要通过手术摘除病变的胆囊,胆囊息肉也会随着胆囊带出体外,患者可能恢复到正常或健康的生活状态。
    2023-08-02
  • 胆囊息肉手术后饮食要注意哪些(视频)

    胆囊息肉手术后饮食要注意哪些
    患者进行胆囊息肉手术后的饮食注意事项,需根据手术方式而定,常见方式如下:1、胆囊切除手术:胆囊息肉手术,通常建议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在胆囊切除后进食时,由于没有胆囊内排出的大量胆汁协助消化,此时胆管和肝脏分泌的胆汁量,用于消化相对有限,患者容易出现对油腻食物消化不良的表现。如果进食油腻食物以后,可能出现腹泻,少数患者可能表现为腹胀。因此对于术后早期,应适当注意清淡饮食,少吃油腻、含胆固醇的食物,但上述情况通常随着手术后恢复时间延长,机体逐渐适应和改观,临床建议患者术后1周左右,逐渐开始向正常饮食结构过渡。如果患者进食油腻食物后仍然消化不良,则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逐渐添加相应的食物;2、保胆取息肉手术:患者在术后胆囊功能仍然正常,除术后早期1周内适当清淡饮食外,术后1周基本可以与正常人一样,比较规律、均衡进行饮食。总之胆囊息肉患者术后早期,应适当清淡饮食,后期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即可。
    2023-08-02
  •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视频)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什么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胆囊黏膜向腔内隆起而形成的一类病变统称。根据息肉的病理性质不同,可以将胆囊息肉样病变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胆固醇性息肉:是常见的一类良性病变息肉,本身增长比较缓慢,通常不会发生癌变。胆固醇性息肉的发病比例,大约可以占到2/3以上; 2、腺瘤性息肉:是胆囊息肉相对常见的类型,大约占到所有胆囊息肉发病比例的25%。腺瘤性息肉,通常可以逐渐增长,直径超过1cm后,息肉发生癌变的风险可能显著增加。因此腺瘤性息肉,需要重点观察,临床也需要重点治疗; 3、胆囊恶性肿瘤的早期阶段:临床比较少见,通过影像或其它检查,难以与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加以区分。因此体检或其它检查,偶尔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均应该定期复查,根据复查的结果而决定是继续观察,还是需要手术处理。
    2023-08-02
  • 胆囊息肉患者可以吃鱼吗(视频)

    胆囊息肉患者可以吃鱼吗
    胆囊息肉患者可以吃鱼。鱼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相对较低,因此对于胆结石或胆囊息肉的患者而言,鱼是不错的食物,但也要注意烹饪方法。因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需低油、低胆固醇饮食,因此在烹制鱼,尽可能要少用油,如红烧、油炸等方法整体用油量较多,应尽量避免。尽可能采取清蒸、水煮等,用油量较少的烹饪方式,此时食用后整体所摄取的油含量相对较低,诱发胆囊结石或者息肉长大的机会相对也较低。此外食物的摄取需均衡,尽可能选用新鲜的鱼,尽量避免腐烂、变质的鱼类。这样对身体更健康,对肠道保护也会更好,息肉生长速度也会变得更慢。
    2023-08-02
  • 胆囊息肉不会变小吗(视频)

    胆囊息肉不会变小吗
    部分真性息肉是由于胆囊内黏膜受到各种因素刺激而形成,自行吸收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胆囊息肉需要定期追踪随访,观察其大小改变。在临床上部分患者做B超后发现胆囊息肉变小,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检测相关因素:因为B超对于胆囊息肉的大小测量,既与机器相关,也与人为经验相关,比如做胆囊息肉时机器没有切到最大径,因此有经验的医生可能测量比较准确,而没有经验的医生测量的息肉直径可能会偏小,即测量误差;2、使用药物:部分胆囊息肉是胆固醇性息肉,即胆固醇性结晶,所以部分药物可以起到部分溶石效果,比如服用利胆消炎的药物或者熊去氧胆酸类药物,比较小的息肉可能会被溶解掉。另外,如果是炎症相关的小突起,当炎症被吸收后可能也会消失。
    2023-08-02
  • 胆囊息肉大于1cm就要手术吗(视频)

    胆囊息肉大于1cm就要手术吗
    胆囊息肉>1cm不一定均需进行手术,虽现在国内和国外部分指南将胆囊息肉>1cm作为外科手术指征,但在临床上经常会发现,较多年轻人多发胆囊息肉可能长到1cm以上。而此类胆囊息肉通常是胆固醇性息肉,不存在癌变风险,无需切除胆囊。通常建议通过进一步检查,确定胆囊息肉性质。临床上主要是通过超声造影、注射造影剂观察胆囊息肉出现的显像,判断息肉性质。如果基底较宽、内部有血流,且为单发、较大息肉,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存在癌变风险,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但多发胆固醇性息肉,尤其是观察较长时间生长较缓慢,患者比较年轻,可以定期密切观察。但平时要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避免熬夜、久坐不动,避免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对于控制胆囊息肉生长有帮助。
    2023-08-02
  • 胆囊息肉为3×3mm严重吗(视频)

    胆囊息肉为3×3mm严重吗
    胆囊息肉3×3mm并不严重,属于较小的息肉,所以患者无需过度担心,也无需进行干预治疗。建议患者每半年复查一次B超即可,主要观察胆囊息肉的变化趋势。如果患者息肉长期稳定在较小范围内,则属于胆固醇性息肉,不具有癌变的风险,患者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不会影响胆囊的功能,所以无需过早采取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定期检查即可。通常患者需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比如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进食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并且需要减少吸烟、饮酒。另外,患者需要定期检查,每半年复查一次B超即可。
    2023-08-02
  • 胆囊息肉的B超特征(视频)

    胆囊息肉的B超特征
    胆囊息肉在超声上的形态典型特征是呈乳头状,附着在胆囊壁上,蒂部比较细。在检查时超声医生会让患者左右改变体位,观察强回声团与胆囊壁之间的关系,因为胆囊息肉生长在胆囊壁上,随着体位改变不会从壁上掉下来,可以与没有声影的胆固醇性结石相鉴别。 胆囊息肉常见的病理类型有三种,分别是炎症引起的增生性问题;胆固醇性息肉;肿瘤样病变,即腺瘤样息肉。腺瘤样息肉与典型表现可能略有不同,血流相对比较丰富,蒂可以偏宽。对于这样的息肉,要观察是否持续增大,蒂部会不会变得比较粗,内部血供会不会比较丰富,必要时建议做超声造影。
    2023-08-02
  • 胆囊息肉样病变多发严重吗(视频)

    胆囊息肉样病变多发严重吗
    胆囊息肉样病变多发是否严重,需依据息肉大小、临床症状、癌变风险而定,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病情不严重:对于多发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如果息肉较小,通常是胆固醇结晶或胆固醇息肉,不存在癌变风险,所以无需过早进行手术干预。定期检查即可;2、病情严重:如果患者的息肉较大,比如直径超过1cm、胆囊息肉基底较宽、内部存在血流信号,此时需要警惕腺瘤性息肉或发生癌变,建议通过外科手术干预。胆囊息肉样病变和癌变是不同的概念,指存在疾病或异常,简称为胆囊息肉,指附着于胆囊壁上单个或多发,向胆囊腔内突出、隆起性疾病的总称。通常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以及少数已发生癌变的早期胆囊癌。
    2023-08-02
  • 胆囊息肉隐隐作痛是癌前病变吗(视频)

    胆囊息肉隐隐作痛是癌前病变吗
    胆囊息肉隐隐作痛不一定是癌前病变,需根据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判断。若息肉较小,经过长时间观察没有发展,通常属于良性息肉,之后癌变的几率较小。若息肉相对较大或增长较快,或存在明显血供,基底部、胆囊壁存在明显增厚的情况,均提示可能是肿瘤性息肉,之后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以上属于癌前病变。胆囊息肉临床上出现疼痛的情况较为少见。若息肉较小,且不位于胆囊管附近,均不会引起明显疼痛,仅有少数位于胆囊管附近的息肉,在胆囊收缩时可能出现较剧烈的胆绞痛,所以临床需根据患者的疼痛位置以及诱因,进行综合判断以及进一步检查。所以临床上对于存在胆囊息肉隐隐作痛的患者,还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结合检查对息肉进行综合判断,再确定是否为癌前病变。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