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 糖尿病病人可以喝奶粉吗(音频)

    糖尿病病人可以喝奶粉吗
    讲解医师:吕莎莎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廊坊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病人可以喝奶粉,因为奶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但注意不要过多的摄入。由于奶粉中含有热量和糖分,如果过多的摄入就会加重血糖升高,可以在早上或者是晚上饮用,当饮用一定毫升牛奶的时候,则需要相应的减少其他辅食的摄入量,来保证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糖尿病病人的食谱需要多样化和均衡化,这样才会使机体更加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治疗疾病。糖尿病病人的饮食,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n一、尽量少喝粥和零食,以及含淀粉、含糖量高的食物,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比如肥肉、蛋黄、猪油、牛油、羊油等等;\n二、糖尿病病人不建议喝酒,因为酒精会导致血糖的波动,特别是不能空腹饮酒,会发生严重的低血糖;\n三、在血糖的可控范围内,可以适当食用升糖指数低的水果来补充维生素,比如在饭后两小时以后食用水果,将水果分餐使用,能降低血糖的波动程度。
  • 糖尿病手麻特点(音频)

    糖尿病手麻特点
    讲解医师:吕莎莎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廊坊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手麻的特点,主要是远端对称性手麻或者脚麻,俗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糖尿病患者手麻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多数考虑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导致。患者出现手麻,通常是从远端逐渐开始,而且呈对称性,从指端开始,多为两侧对称性表现,大多数患者都形容像戴着手套一样的分布。如果是单侧的手麻,而且局限于几个手指,首先要排除由长期的劳作而引起的颈椎病压迫神经所导致,这时一定要请骨科会诊,除外颈椎病。\n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手麻,如果明确诊断,则要积极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严格,对于控制神经病变的进展有好处,同时可以加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口服的依帕司他、甲钴胺、维生素B12等。如果病情严重、典型,可以静脉输入α-硫酸锌酸和甲钴胺,治疗一个疗程,来观察病情的好转情况,应用一些改善神经病变的药物不能够完全治愈手麻,只能够让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好转,来减缓病情的进展。
  • 糖尿病患者吃哪种山药好(音频)

    糖尿病患者吃哪种山药好
    讲解医师:韩世超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邯郸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任何山药都不建议吃,因为山药最主要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若在吃饭时除了主食再吃山药, 一顿饭之中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就会超标,而碳水化合物吃多后就会导致餐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的状态或者忽高忽低波动,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比如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糖尿病引起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就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并且不可逆。\n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水平,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要想把血糖控制理想,与饮食密切相关,故在饮食上避免吃以淀粉为主的蔬菜,比如山药、红薯、土豆等。
  • 糖尿病患者能要孩子吗(音频)

    糖尿病患者能要孩子吗
    讲解医师:吕莎莎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廊坊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可以要孩子,因为糖尿病并不是一种遗传病,而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身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对于胰岛素并不敏感而出现抵抗引发的高血糖症状。如果糖尿病的病史比较短,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则可以要孩子。如果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生孩子的风险则会相对高一些。\n糖尿病患者在怀孕前后和怀孕期间需要做很多准备,首先要严格控制血糖,包括餐前、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要达标。在饮食上也要注意,避免进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而实行主食定量化,避免进食高脂、高油的食物,还需要增加温和的有氧运动,来消耗掉多余的能量以及糖分。如血糖仍高于正常,对于一些备孕的妈妈,尽量选择应用胰岛素,避免选择口服药物,可以减少对怀孕以后胎儿所造成的影响。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要孩子,但一定要做好血糖的监测,评价全身各种脏器的功能,注意饮食、运动方面的调整。
  • 糖尿病并发症症状(音频)

    糖尿病并发症症状
    讲解医师:吕莎莎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廊坊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还是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大类,常见类型及症状如下:\n1、急性并发症:年轻患者主要考虑的是糖尿病酮症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先患者会就诊于急诊,出现恶心,甚至呕吐、呼吸烂苹果味等糖尿病酮症的表现,测得血气也可以看到血气偏酸,同时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对于老年患者,常考虑的急性并发症则是高血糖高渗,高血糖高渗的患者,主要还是情绪低迷、血糖升高,甚至会导致意识不清、昏迷等急性表现。\n2、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导致的大血管病变,包括脑梗、心梗等病变,这些都对应相应的临床症状,比如脑梗引起的偏瘫,心梗所导致的心衰、心功能变差、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则是典型的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会出现对称性的手脚发麻,针刺样疼痛或者是蚁走感。而糖尿病眼病的典型的症状是会出现视物模糊,如果不加以控制,最终会导致失明等表现。
  •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前兆(音频)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前兆
    讲解医师:吕莎莎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廊坊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对于糖尿病出现血管病变的前兆,一般都会有周围血管的冰凉,以及活动后出现肢体的疼痛等症状。血管病变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n大血管病变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四肢血管硬化、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心血管病变会有高血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如脑供血不足、头晕、乏力、脑梗死、脑出血等并发症,常伴有血压升高,还有血管硬化的情况。\n糖尿病应进行血管包括大血管、微血管早期并发症的相关筛查,同时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合并糖尿病高危足的患者,要提前进行足部检查,每天都要看是否有皮肤,比如足部的破口,或者存在反复的感染。一般情况下糖尿病血管病变经过提前预防,都能达到很好的减轻疾病进展的效果,前提是把血糖控制达标,可以合理地应用一些改善循环的药物,对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有一定好处,一定要积极遵从医嘱,不能擅自减停药物。
  • 糖尿病患者误输了葡萄糖多久能恢复(音频)

    糖尿病患者误输了葡萄糖多久能恢复
    讲解医师:郑跃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湖州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
    糖尿病患者如果平时血糖控制尚可,误输了葡萄糖后对血糖的影响通常在四小时左右会被清除。但当其本身基础血糖就比较高,若再误输了葡萄糖,就会使血糖急剧升高,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此时建议患者要多饮水、多补液,同时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使血糖能够平稳下降。\n正常人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时,即使是大量葡萄糖进入体内,血糖通常也会在三小时左右回到空腹水平。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糖代谢处理能力相对缓慢,故要尽量不输葡萄糖,以免引起血糖的波动。总之,糖尿病患者在输液时应向医生说明情况,避免误输葡萄糖。如果在治疗时需要使用葡萄糖,应在溶液中适当添加胰岛素。
  • 1型糖尿病与2型的鉴别(音频)

    1型糖尿病与2型的鉴别
    讲解医师:郑跃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湖州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主要鉴别要点如下:\n一、1型糖尿病特点:\n1、起病较急,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青少年。\n2、三多一少症状较明显,易发生酮症酸中毒。\n3、起病早期血中自身免疫抗体,如ICA、GADA、IAA 等阳性率较高。\n4、空腹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值低于正常,胰岛素释放试验呈低平曲线。\n5、主要需要胰岛素治疗。\n二、2型糖尿病特点:\n1、起病较缓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成人,以40岁以后更多。\n2、三多一少症状相对轻或缺如,一般无酮症酸中毒倾向,但在一定诱因下亦可发生。\n3、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基本上呈阴性。\n4、空腹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值可正常、轻度降低或高于正常,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分泌量可稍低、正常或高于正常,分泌高峰可延迟。\n5、通常不需要胰岛素治疗,但饮食和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或因并发症和伴发病病情加重时,也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 糖尿病能吃玉米棒子吗(音频)

    糖尿病能吃玉米棒子吗
    讲解医师:郑跃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湖州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玉米棒子(玉米),但是玉米棒子、芋头、山药、地瓜、土豆等都是富含淀粉类的食物,淀粉类食物食用过多会升高血糖。所以,一定要把此类食物计算到主食的总量中去,也就是吃了淀粉类食物,要减少相应米饭的量。如果进食之后米饭的量没有减少,一天中总卡路里摄入量就会超标,就会导致血糖升高。吃玉米棒子对糖尿病患者非常有益,常见以下几种好处:\n第一、预防舌炎、口角炎、皮炎:食用后能够为机体补充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在预防舌炎、口角炎、皮炎等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n第二、预防便秘:食用后能够为机体补充丰富的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能够很好的机械性刺激肠道蠕动,在预防便秘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n第三、利尿消肿:对小便不利所导致腹水、浮肿、尿路结石者,适当吃玉米棒子有通利小便的作用。\n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摄取玉米棒子,并且要计算到一天中淀粉类的摄入量之内,同时要监测血糖。
  • 糖尿病皮肤瘙痒有什么特点(音频)

    糖尿病皮肤瘙痒有什么特点
    讲解医师:吕莎莎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廊坊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瘙痒,早期症状表现为周身皮肤有不适感,可能有蚁行感,可以出现四肢末梢的麻木、发凉,严重者伴有疼痛。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痒多数是血糖控制不好所造成,应该严格控制饮食,并进行适当的运动,尽量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mmol/L以内,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8mmol/L以内,同时应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甲钴胺、硫辛酸、依帕司他、谷维素等。如果症状仍然没有好转,且伴有皮疹,应该到当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n除了神经病变、血管循环不好引起的皮肤感觉异常、瘙痒等,还有一种原因就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皮肤干燥、循环差,而引起的皮肤干痒。这时候一定要进行皮肤保湿,注意皮肤不要有裂口,否则容易反复发生感染。但治疗基础还是需要控制好血糖,血糖控制达标以后,全身瘙痒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必要的时候可以吃抗过敏药,比如盐酸西替利嗪,对于治疗瘙痒也有一定好处。平时一定要进行规律的饮食、作息,并调整心态,这样的综合治疗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