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管瘤

  • 什么是脂肪粒(视频)

    什么是脂肪粒
    脂肪粒是非常常见的面部乳白色的小丘疹,比如女孩子经常化妆,甚至抹一些油腻的东西,眼周,甚至面颊部就很容易出现。正常的角质能够脱落,有些人由于角质代谢以后没有及时清理掉,甚至没有及时地脱落掉,在毛囊口周围容易堆积起来,让皮肤表面的油脂排泄不出来,就会在皮肤表面形成细小的粟粒样的疹子,这种疹子不会长太大,一般也就米粒儿大小,有时随着慢慢角化,会一碰就掉了,但是大部分还是留积在那,造成容颜不好看。 要注意这种粟粒疹有时候长在眼周围,要和汗管瘤区别,有时候汗管瘤和粟粒疹会结合,表现为它俩融合在一起,一定要找正规的医生去做,粟粒疹用干净的一次性针头很容易清理掉,但是如果合并了汗管瘤,则不能清掉,还会存在,所以要请正规的医生来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应该怎么样处理。还有在处理时要注意,有一些患者把扁平疣当成粟粒疹,会造成交叉感染,导致扁平疣在整个面部的泛发。扁平疣刚开始出现时皮肤颜色正常,但时间长会形成褐色斑,造成面部的一些毁容性的改变。
    2023-08-02
  • 如何去除眼睛周围脂肪粒(视频)

    如何去除眼睛周围脂肪粒
    眼睛周围的脂肪粒很多人觉得是眼霜用的比较油腻所形成,其实事情真的不能怪罪眼霜,因为根本就没有脂肪粒。眼周是皮肤病比较好发的地方,尤其是粟丘疹、汗管瘤、粉刺比较容易长在眼周皮肤,因为皮肤比较薄弱,比较容易受创伤,所以容易形成小小的颗粒,跟眼霜没有关系。如果长了白色的小颗粒,建议请医生看,如果是粟丘疹或者粉刺,可以用针挑出来,一周左右恢复,效果也很好。 如果是汗管瘤,属于良性小肿瘤,因为在皮下有一部分,要借助电解或者激光的手段才能去掉。单纯外用抹药物没有太大效果,如果长了脂肪粒要请医生看,不一定是眼霜的问题。
    2023-08-03
  • 下眼袋小颗粒是怎么回事(视频)

    下眼袋小颗粒是怎么回事
    下眼袋出现颗粒现象较为常见,原因如下: 1、汗管瘤:含有色素皮肤突出表面,导致眼睑皮肤凹凸不平,出现颗粒; 2、粟丘疹:又称粟粒疹,俗称脂肪粒,可导致下眼睑皮肤出现颜色较白颗粒状凸起; 3、皮脂腺问题:皮脂腺分泌过多,导致下眼睑皮肤出现颗粒状凸起; 4、睑黄瘤:可导致下眼睑皮肤颗粒状凸起,相对于其它颗粒较大,颜色稍偏黄。
    2023-08-03
  • 眼皮上有凸起小肉粒怎么办(视频)

    眼皮上有凸起小肉粒怎么办
    眼睛周围的皮肤特别薄,有时易出现小结节或色素沉着,如果出现很小的凸起,有可能是疣。一般很小但有时容易扩散,建议患者到皮肤科就诊。还有一些色斑、睑板腺囊肿、睑黄瘤,即脂肪沉积,均可导致眼睑出现凸起,患者也可考虑去皮肤科进行治疗。 此外,还有的患者存在汗管瘤,导致上下眼睑触摸后感觉存在小颗粒,大小类似于芝麻。出现这种情况后多于皮肤科进行治疗,并且可以选择激光或冷冻治疗,不可用手抠破。
    2023-08-03
  • 汗管瘤的症状有哪些(音频)

    汗管瘤的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欧运超  (主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汗管瘤主要发生于眼睑、眼周,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小丘疹,直径在1-2mm左右,通常无自觉症状,不疼痛,也不会瘙痒,极少部分患者可能有局部瘙痒、不适,通常表现为近肤色、淡黄色、红褐色的小丘疹,触摸感觉柔软,不会太坚硬,这是它的典型症状。对于其原因,主要与遗传、汗管发育异常、激素水平等有关系,但是目前具体原因仍然不明确。\n汗管瘤在治疗上主要是通过激光进行烧除,可以做点阵激光、二氧化碳激光,先局部外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麻醉,将疣体逐个烧除,治疗后不留瘢痕,但是治疗后可能会复发。
  • 汗管瘤可以根治吗(音频)

    汗管瘤可以根治吗
    讲解医师:朱晓玲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皮肤科
    汗管瘤通常不能够根治,常见原因如下:\n1、汗管瘤为表皮内小汗腺导管的一种腺瘤,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在眼睑周围,在临床上可以看到与皮肤颜色接近,高出皮肤表面的半球形丘疹。汗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物,发病原因不清,可能与汗腺导管的堵塞密切相关,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以上是汗管瘤不能根治的原因之一。\n2、汗管瘤在临床上具有不痛、不痒、不影响健康的特点,故可以不需要治疗。但如果汗管瘤影响美观、患者心情,建议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到正规三甲医院的皮肤科,进行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或液氮冷冻治疗。但激光治疗或液氮冷冻治疗不能够一次性根治,需要持续时间治疗,汗管瘤消除后还可能会在近期或远期出现复发,甚至颜面上出现瘢痕疙瘩,以上是汗管瘤不能根治的原因之二。\n有汗管瘤的患者建议到正规医院,在专业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在激光治疗后还需要注意皮肤护理,可以在48小时内进行局部冷湿敷,并应用医用的润肤乳或保湿霜,还要避免沾水。此外,也需要做好防晒,可以选择物理防晒,如打伞、坐车、戴帽子。如果做到上述几方面,有可能会减轻复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