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

  •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音频)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
    讲解医师:刘涛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武汉市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特征性的改变,有Q波心肌梗死者,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的导联上出现特征性改变,如宽而深的Q波,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T波倒置,往往宽而深,两肢对称。在背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上则出现相反的改变,即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在无Q波心肌梗死中的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患者则不出现病理性的Q波,会发生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的T波倒置。心电图往往提示有动态性的改变。对于有Q波心肌梗死的定位和定范围,可以根据出现特征性改变的导联数来判断。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的特点(音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的特点
    讲解医师:徐珊珊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急诊科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胸痛是有典型特点的。首先会表现在心前区的疼痛或憋闷感,疼痛或憋闷的部位会在胸骨后方向左下方进行蔓延,甚至延伸到左侧肋骨和上腹部,向上方向可以蔓延到左侧的肩膀、后背,甚至口腔、面部、头部和左上肢都会有拉伸样、压榨性和绞窄性、挤压感的疼痛。但有部分患者会没有明显疼痛的症状,疼痛时间相对持续较长,通常在三十分钟甚至以上,患者经过休息或硝酸甘油口服后,并不会有明显症状的减轻。患者会在心肌梗死后伴随心率、血压、脉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患者会有心动过速、心悸、胸闷、气短,伴随胸痛的症状,随症状的加重,患者会有明显的憋闷感,并且有濒死样的感觉。
  • 心绞痛的出院指导(视频)

    心绞痛的出院指导
    心绞痛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下: 1、规律服药:避免不遵医嘱擅自停药,以免心绞痛反复频繁发作,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病情变化; 2、避免诱因:不可饱食、高脂饮食、高盐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情绪紧张,以及过喜、过悲等因素;避免寒冷,以免寒冷刺激诱发血管痉挛,导致心绞痛的发作;避免过度用力,尤其老年人便秘,用力排大便时易出现血管急性闭塞、心肌梗死; 3、定期复查:根据血压、心率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出现紧急情况及时拨打120到医院就诊。
    2023-07-30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该怎样急救(视频)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该怎样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间、发病地点无法预估,需引起注意,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如下: 1、保持安静、休息,避免紧张,以免增加心肌耗氧量,促使病变进展; 2、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救心丸,病情未缓解可重复用药一次,避免服用过多引起血压下降,同时快速拨打120请求帮助; 3、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现为心跳骤停,建议及时行心肺复苏,抬高下颌、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2023-07-30
  • 老年人心源性休克怎么办(视频)

    老年人心源性休克怎么办
    老年人心源性休克均为老年病,无论老年人或青年人,一旦心源性休克便为急危重症,处理流程首先需抗休克,同时维持生命体征,保护脏器功能,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急救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心源性休克病因,然后针对病因进一步治疗。心源性休克即心脏本身泵衰竭,如最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泵衰竭、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心包炎;或主动脉夹层破裂后,心包积血,大量积液导致心包压塞。
    2023-07-30
  •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视频)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多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表现为活动后胸闷、胸痛,咽喉部疼痛或左肩背疼痛,一般活动后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救心丸等药物可明显缓解。部分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可无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对痛觉不敏感,因此没有任何症状,而部分患者症状呈现间歇性。通过体格检查或冠脉造影、心电图、运动平板等确诊。另外,无明显症状患者风险度极高,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需定期到医院复查,规律服药。
    2023-07-31
  • 心绞痛与心梗的鉴别(视频)

    心绞痛与心梗的鉴别
    临床上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鉴别方法是二者的发作时间,通常冠状动脉的急性缺血在30分钟以内,不会出现心肌坏死,如果超过30分钟,则会出现急性心肌坏死,导致肌钙蛋白增高,即心肌标志物增高。所以如果胸痛症状持续超过30分钟,且不能够缓解,则考虑该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塞,需要到医院及时就诊。如果此时做心电图以及心肌标志物检查,可尽快排查患者是否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如果心绞痛症状比较典型,即使没有心肌梗死,也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因为延误心绞痛治疗会增加患者出现心肌梗死风险。 临床上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没有绝对鉴别点。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缺血、缺氧,导致狭窄,甚至闭塞,进而使心肌出现坏死,心肌标志物增高,所以其诊断标准是心肌标志物增高。由于心肌缺血和心梗均会导致心绞痛症状,所以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没有明确界定。如果病人血管狭窄严重,出现血管急性闭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坏死,即心肌梗死,因此两者鉴别在临床上面非常困难。
    2023-07-31
  • 心梗和心绞痛的区别(视频)

    心梗和心绞痛的区别
    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区别如下:1、临床症状:心绞痛的症状多呈阵发性,与诱发因素有关,比如运动劳累。而急性心肌梗死起病较急,一旦发生胸痛,症状往往持续不能缓解,即便应用硝酸甘油等药物,仍然表现为持续甚至加重的疼痛。相较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疼痛更为剧烈,而且疼痛时还伴随有濒死感、大汗等相关伴随症状;2、辅助检查:心肌梗死伴有心肌损伤,所以在检查心肌酶指标时,会发现CKMB(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或肌钙蛋白有明显升高,肌红蛋白是出现最早的心肌酶,也有升高的过程。在心电图检查时,心绞痛仅仅可以见到ST段压低的缺血表现,而心肌梗死严重的会出现ST段抬高的过程;3、病理特征:心肌梗死更为严重,容易诱发心力衰竭,甚至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情况。心肌梗死多是心脏血管内的血栓完全堵塞导致,而心绞痛可能是单纯的血管狭窄,并没有诱发血栓,但两者同属于冠心病,都需要积极进行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心绞痛可能会向心肌梗死转化。
    2023-07-31
  • 心脏跳得慢该怎么治疗(视频)

    心脏跳得慢该怎么治疗
    心跳慢的治疗方案取决于心跳慢的程度和心跳慢的病因,例如平均心率在50次/分以上,又是窦性心律,这种情况下无需进行特别的治疗。如果窦性心律在40次/分钟以上,而此时病人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以临床观察,即没有头昏、黑矇、晕厥等表现,可以临床观察,但是不能应用减慢心率的药物。如果确实是严重的心率减慢,比如持续时间超过一分钟以上的心率低于40次/分,此时需要引起注意,患者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有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如果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心肌炎引起的心率减慢,此时需要给予相应的病因治疗,例如心肌梗塞需要给予心肌梗塞的治疗,心肌炎需要给予心肌炎的治疗。有可能会植入临时起搏器,等病情好转、稳定,心率恢复正常,可以停用临时起搏器。如果是病理性的心率减慢,且长期存在,此时可能需要给予永久起搏器治疗。
    2023-07-31
  •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视频)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冠心病诊断可靠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以直接看到血管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根据狭窄程度不同分为4个等级,其中认为狭窄超过50%,对于冠心病诊断有意义,如果超过75%会出现明显的缺血症状,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是有创、侵入式的检查方法,不适于临床大规模筛查。因此目前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更多会依赖心肌酶、心电图、核素心肌扫描、心脏冠脉CT造影、运动试验等,比如心肌梗死的患者会出现ST段抬高或压低,同时伴有心肌酶升高,特别是肌钙蛋白升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较大。超声心动图上可以发现患者缺血部位的节段性运动异常。核素心肌扫描也可以发现心肌缺血区域,心电图在心绞痛发作时,会呈现ST段压低的表现,心绞痛缓解后ST段可以恢复。如果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没有看到明显异常,可以进行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运动中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可以看到在运动中随着运动强度增加,患者出现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并且伴有ST段压低,提示运动试验阳性,也可以提供冠心病的诊断参考。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