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阳

  • 心肌梗死是因为什么引起的(音频)

    心肌梗死是因为什么引起的
    讲解医师:苗阳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常见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由于生活饮食习惯不好,饮食肥甘厚味,长期久坐不运动,或者是熬夜、抽烟、饮酒,导致血脂非常的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衰老的必经过程,研究证实,从20岁后动脉粥样硬化就可以造成不可逆的病理损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就越来越厚。\n轻度的狭窄可能没有症状,但是如果管腔狭窄超过50%,当人体运动增加时,供养心脏的血液不够就会发生症状。如果管腔狭窄达到90%,即使在休息的时候,心脏的血液也明显供应不足,会引起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当管腔狭窄、闭塞或者是斑块破裂之后,心肌的供血完全中断,此时患者会感到胸部剧烈的、压榨性的疼痛,甚至发生猝死,发生不可逆的心梗。
  • 心脏神经症的发作特点(音频)

    心脏神经症的发作特点
    讲解医师:苗阳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心脏神经症的发作特点有以下几种:\n一、常有不典型的胸痛,特点为时间长,一般呈刺痛,部位常走窜不固定,硝酸甘油不能立即缓解。\n二、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女性有更年期的症状,如月经紊乱、出汗、失眠、焦虑、疲劳、脸部发烧、心悸、手脚发凉、食欲不振、尿频、尿急等。\n三、诱因多以生气和精神刺激及心理压力大引起。\n四、特点为多个脏器不适,累及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它的症状特点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1、入睡困难,经常失眠难以入睡。2、虚弱状态,病人可以全身无力、酸软乏力、没有劲。3、兴奋状态,病人易被一些小事引起过度的兴奋和焦虑。4、容易情绪化,心烦起急、坐立不安、情绪多种表现。\n五、常见的症状,如头晕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等。
  • 老年人得了高血压怎么办(音频)

    老年人得了高血压怎么办
    讲解医师:苗阳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老年人得了高血压,应该吃药和改变生活方式。六十岁以上的人得了高血压,一般称为老年性高血压,老年性高血压一般有三个特征,具体如下:\n第一、收缩压增高,一般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正常或者偏低,脉压差就比较大。\n第二、有动脉硬化的比较明显,常发现颈动脉斑块和下肢血管硬化等。\n第三、合并心脑肾损害比较多,有的合并脑出血、脑血栓、肾功能不全、心梗等。\n老年人出现了高血压应该改变生活方式和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如下:\n一、饮食要均衡,要吃优质的蛋白质,如果病人没有肾功能不全,建议病人要吃鱼、肉、蛋、奶和豆类产品,比方豆腐、豆奶、豆浆。如果病人合并肾功能不好,就不能吃植物蛋白,豆类的产品一律都不要吃。要多吃蔬菜、水果,粗细粮搭配。\n二、要坚持运动,以慢走为好,因为老年人腿脚不好,要预防摔倒,运动中要注意保护。\n三、心情要舒畅,不要生气、不气急、不急躁、不发火,保持良好的情绪。\n四、居住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宜,因为老年人的调整能力比较差。\n药物治疗如下:\n1、老年人的降压药一定要选择和缓的、长效的、简单的药物。如果老年人容易忘记吃药,应该有一个星期一到星期日有标记的药盒,不会忘记也不会吃错药。\n2、如果收缩压升高,选择地平类药物为好,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左右,不要太低。如果太低,舒张压更低,加大了脉压差。\n3、利尿剂,选择利尿剂容易致血容量不足,血液粘稠度增加,形成血栓。所以利尿剂在老年人要慎用,一般白天用或者小剂量应用。\n4、心率慢的情况下,要慎用倍他乐克、富马酸比索洛尔等。
  • 荆芥会引起血压高吗(音频)

    荆芥会引起血压高吗
    讲解医师:苗阳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高血压的病人应用荆芥不会引起高血压,荆芥是常用的一种解表药,药用价值要大于营养价值,荆芥味辛、微苦且性微温,有助于发汗、镇痛止咳、祛风凉血、止血的作用,可用于外感发热、咳嗽、咽痛、麻疹、荨麻疹等病症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荆芥含有苯并呋喃及其衍生物橙皮苷等黄酮类有机物成分,因此有消炎镇痛、抗过敏等作用。高血压有表证的时候可用荆芥,但应短期应用,过量应用会引起大汗及口渴、伤津液,因此有阴虚内热的病人要注意不能大量应用,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应用荆芥引起高血压,就是病人本身的血压增高,应到医院检查,应用降压的药物和健康方式的管理以控制血压。
  • 高血压持续不降的原因(音频)

    高血压持续不降的原因
    讲解医师:苗阳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大部分高血压病人经过用药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血压可以趋于正常,但是有少部分的病人血压仍然持续不降,或者下降得不理想,血压持续不降的原因主要有一部分继发性高血压的病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皮质醇增多症等,都属于继发性的高血压,所以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n肾动脉狭窄可以采取手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还有皮质醇增多症,应该做肾脏超声,进行手术或者相关的药物治疗。另外,还要注意其他的器官缺血、缺氧导致的血压不降的原因,比如严重的脑缺血、缺氧、脑血栓形成,都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还有肺脏的疾病,如肺气肿、肺纤维化导致的缺血、缺氧,可以加重血压的升高,降压效果不好,所以要从这几方面进行检查。
  • 24小时平均心率正常值是多少(音频)

    24小时平均心率正常值是多少
    讲解医师:苗阳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正常人的心跳是60-100次/分,计算24小时总心跳次数就应该60次乘上60分钟,再乘24小时,等于86400次,100次的心率乘60分钟,再乘24小时,等于144000次的心率。24小时心跳平均心率应该是在60-100/分之间,以70-80次/分为好。\n但如果心率慢的人,平均心率会小于60次/分,如59次/分以下,甚至53次/分等。心率快的人会大于100次/分,如101-120次/分以上。影响心跳的因素很多,首先是生理性的,如运动、饥饿、情绪、饮食,像喝咖啡、喝浓茶、吃辛辣的食物,病理性常见于发热、感染、心肺功能不好、心衰、肾衰、肺衰、贫血、甲亢和服用某些药物等。
  • 中药调理高血压有效果吗(音频)

    中药调理高血压有效果吗
    讲解医师:苗阳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中药调理高血压有效,高血压病是一种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常见病,在我国存在知晓率低、服药率低和控制率低的特点。中医学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重视气血、脏腑、阴阳的平衡,强调心理、人体、环境的调整。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善于从全身机能状态失调入手,关注患者的体质差异,分析其他脏腑器官的病变与高血压升高的关系,寻求引发高血压的因素,如情志、饮食、居住条件及环境等。中医治疗高血压强调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念,临床往往分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亏虚、气血亏虚、痰浊中阻、淤血阻络等症型,中药选方用药,如平肝潜阳、调理气血、滋补肝肾、健脾、化痰降浊、活血化瘀、通络等治疗。
  • 高血压怎么按摩治疗(音频)

    高血压怎么按摩治疗
    讲解医师:苗阳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按摩高血压应根据辨证选择部位,按摩治疗高血压一般以肝经、肾经、心经为主,配合脾、胃两经,穴位根据症状而取。肝阳上亢则选期门、章门、气海为主;便秘则选大横、天枢配足三里、三阴交,同时背部膀胱经之肝枢、脾枢、肾枢等穴。有肝风上扰者加揉腑腧穴,有胸闷、心痛者加膻中、心俞,配内关、大陵、天宗诸穴,有肝肾阴虚者加命、肾俞。\n此外,根据高血压病出现的不同兼症,而采取不同的推拿手法,如出现耳鸣、耳聋、头痛、颈肩及手麻木、疼痛,上肢无力、活动不便等症状,可在中渚、外关、百会、肩髃、天宗等穴施以点、按、推、揉等手法。
  • 中医治高血压经典医案(音频)

    中医治高血压经典医案
    讲解医师:苗阳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治疗高血压经典医案具体如下:\n一、理论应用,重视调理脾胃和阴阳。邓老认为脾为土脏,灌溉四旁,所以五脏都有脾胃之气,而脾胃之中也有五脏之气,所谓互为相使,因此善治脾者能调理五脏,既可以治脾胃,同样能治脾胃,能食进胃强,就可以安五脏,脏腑虽分十一而同有阴阳,同此气血五脏是一个整体,治一脏可以调四脏,调四脏可以治一脏。\n二、用药原则,针对肝阳过亢,但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目前治疗高血压病者用药宜潜降平肝,不宜苦寒伐肝,切宜中病即止,对肝肾阴虚者宜滋肾养肝,但勿滋腻、碍脾生痰。\n治疗用方有石决牡蛎汤,它的组成主要有石决明、生牡蛎、白芍、牛膝、钩藤、莲子心、莲须。功用主治是平肝潜阳,用于高血压见肝阳上亢者。加减应用,如舌苔、黄脉数有力等,为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可加大黄之类,泻其湿热,舌苔厚腻去莲须,加茯苓、泽泻,头痛属甚者加菊花、龙胆草;头晕甚者加天麻,失眠者加夜交藤或酸枣仁。
  • 脾肾阳虚会导致高血压吗(音频)

    脾肾阳虚会导致高血压吗
    讲解医师:苗阳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
    脾肾阳虚会导致高血压,《丹溪心法》中有无痰则不作眩的说法,而高血压病因与痰饮者,与脾、肾关系尤为密切。痰的特性是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上犯于头则眩晕,特别是年老、体胖之人,多虚、多湿,多由脾肾不足、水湿不化、痰浊素盛而形成了高血压。\n痰浊致病,上冒则眩晕、心悸,痰迷心窍则神昏,痰阻经络可致半身不遂。可见高血压的痰浊是一种包括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或昏不识人的窄义痰饮。痰的产生和致病,常与肺、脾肾有关,凡肺失宣肃,则可停聚成痰,脾虚运化无力、水湿不行,亦可成痰,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的说法。另外肾阳不足、水不化气,也能成痰成饮。痰浊日久,累积血分则血脉瘀阻、阻塞脉络,导致血脉不畅,二则瘀血损伤脉络,导致痰瘀互阻的局面,形成了中风、胸痹、心痛等症。\n总之,高血压的病理因素,常见是风、火、痰、气、瘀,而风气、风火、肝风,均与肝有关,痰浊、瘀血则与脾、肾有关,它们之间单独发病或者相互夹杂,具有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