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

  • 慢性苯中毒对哪个系统损害最大(音频)

    慢性苯中毒对哪个系统损害最大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慢性苯中毒对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最大,主要分析如下:\n1、神经系统: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个别晚期病例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和不全麻痹,还可能引发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视神经炎、癫痫和精神障碍等。\n2、造血系统:苯及其代谢产物对增生活跃的骨髓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可破坏血细胞。慢性苯中毒以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最为常见,严重者表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发生苯中毒性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多,还可表现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
  • 要猝死了怎么自救(音频)

    要猝死了怎么自救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猝死无法自救,从猝死的定义看,猝死是没有任何先兆的突然死亡,一般发病前没有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或症状。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并且在急性症状出现后一小时内死亡,其特征为出乎意料的迅速死亡。如果想避免猝死,应从病因入手,在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猝死为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原因所导致的突然死亡。\n目前临床研究认为,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比如高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高脂血症,以及饮食习惯不佳,如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还有运动过于剧烈、酗酒、心率变异度大、吸烟、容易情绪激动或情绪压抑、生活负担重等,这些都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避免或改善这些危险因素,才是降低猝死几率的科学办法。
  • 如何防止猝死(音频)

    如何防止猝死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猝死是没有任何先兆的突然死亡,最常见的猝死原因是心源性猝死。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心源性猝死与一些危险因素相关,尽量减少这些危险因素,则可以将猝死的几率降到最低,常见的危险因素如下:\n1、高龄和男性:男性心源性猝死发生率较女性高,80%以上的心源性猝死患者是中老年人。\n2、高血压与心肌肥厚:左心室体积增大,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随之增大。\n3、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n4、生活因素:首先,饮食上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摄入会增加冠心病发病的危险,饮酒尤其是醉酒可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危险性。其次,吸烟会增加血小板黏附,升高血压,诱发冠脉痉挛。然后,剧烈运动可能与心源性猝死相关。\n5、心率与心率变异度:心率增快是心源性猝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机制尚不明了。\n6、精神因素:生活突然变动,以及情绪激动、孤独、生活负担过重引起的情绪压抑,都与心源性猝死相关。
  • 大咯血是指24小时咯血量超过多少(音频)

    大咯血是指24小时咯血量超过多少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大咯血的定义有两种,一种是24小时内咯血量>500毫升,另一种是一次性咯血量≥200mL。咯血指的是喉部、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经由咳嗽动作经口腔排出。咯血的发生一般非常突然,难以预料,初始时可能仅有少量痰中带血,但却可能是大量致命性咯血的发生前兆。\n大咯血一般不会引起失血性休克而导致死亡,但更常见的是大量血液淹溺肺泡,阻塞气道,导致窒息和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临床上一般把24小时内咯血量≤100mL称为少量咯血,24小时内咯血量在100-500mL称为中等咯血。大咯血患者约占全部咯血者的1%-4%,但死亡率高达80%以上,大咯血致死的危险性与咯血量、出血速度、肺内残留血量和基础肺功能储备有关,对于年老体弱、久病无力、咳嗽乏力、基础肺功能差的患者,即使几口血痰,也能导致窒息死亡。
  • 解磷定和氯磷定对哪种有机磷中毒疗效好(音频)

    解磷定和氯磷定对哪种有机磷中毒疗效好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解磷定是胆碱酯酶复活剂中的一大类,常用的解磷定有碘解磷定和氯解磷定,即氯磷定。氯解磷定和碘解磷定对内吸磷、对硫磷、甲胺磷、甲拌磷等中毒疗效较好,对敌百虫、敌敌畏等中毒疗效较差,而对乐果和马拉硫磷的中毒基本无效,双复磷对敌敌畏、敌百虫中毒的治疗效果好于碘解磷定。\n另外,双复磷、双解磷、甲磺磷定等,也是胆碱酯酶复活剂,只是应用较少,各种复活剂之间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所以具体选用哪种复活剂,还需根据中毒类型而定,并且胆碱酯酶复活剂必须尽早应用,老化的胆碱酯酶将无法复活。
  • 扁豆中毒吐了就没事吗(音频)

    扁豆中毒吐了就没事吗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不能认为扁豆中毒吐了就没事了,呕吐是食物中毒的一种常见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人体把不能消化和吸收的异物、毒物排出体外,但不能认为呕吐了就没事了。因为在中毒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毒素已经进入体内血液循环,对人体起到破坏作用。\n扁豆又称菜豆角、四季豆、刀豆、肉豆等,扁豆中毒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植物性毒素中毒,大多发生在秋季,常因进食大量贮存过久、稍煮不透的豆角所致。豆角内所包含的豆素和皂素是主要致病因素,扁豆中毒通常发病急骤,一般潜伏期只有1-5小时,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痛等症状,但一般病程较短、预后较好。扁豆中毒后,对于呕吐、腹泻不严重的患者,可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式排出毒素,但不是必须。如果发生腹部绞痛,可应用维生素K3肌肉注射,同时可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以促进毒物排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 苯巴比妥中毒洗胃首选药物(音频)

    苯巴比妥中毒洗胃首选药物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口服苯巴比妥中毒的患者,早期可选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或者用大量清水洗胃。目前临床上基本只用清水洗胃,对于口服药量大者,即使超过4-6个小时仍需洗胃,以清除残留的毒物。在清除毒物方面,洗胃只是第一步,洗胃后一般需要经过胃管灌入硫酸钠导泻,以及活性炭悬浮液到胃内,用来吸附未被吸收的药物。一般不用硫酸镁,因为镁离子可能会被部分吸收,加重中枢系统的抑制。静脉补液和应用利尿剂,也可以帮助苯巴比妥药物的排出。\n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中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毒种类,对于中效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应用血液透析疗法排出体内过多的毒物。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可以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治疗时需要注意保证气道通畅和充分的通气,持续给氧,必要时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于短效巴比妥类中毒,血液净化的方式一般采用血液灌流清除毒素。
  • 中暑的治疗方法(音频)

    中暑的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不同类型的中暑治疗方法略有差别,大致情况如下:\n1、先兆中暑:一般是在高温环境中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对于先兆中暑来说,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休息后即可恢复。\n2、轻症中暑: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皮肤、四肢湿冷的表现,血压下降、脉搏增快,除口服淡盐水和含盐清凉饮料、休息外,可静脉补充5%葡萄糖盐水,但速度不能太快,密切观察,直至恢复。\n3、重症中暑:患者可能发生晕厥,并有手足抽搐、高热、意识障碍,体温>41℃。对于重症中暑的患者,应静脉补充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必要时可补充血浆,可使用电风扇、空调降温,按摩患者的四肢及躯干,促进循环散热,给予吸氧。体外降温可采用冰帽或装满冰块的塑料袋,紧贴两侧颈动脉处及双侧腹股沟处降温,全身降温可使用冰毯或冰水擦拭皮肤,此外还需要注意防治脑水肿等综合治疗。
  • 心肺复苏按压和吹气的比例是多少(音频)

    心肺复苏按压和吹气的比例是多少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心肺复苏按压和吹气的比例是30:2。心肺复苏是基础生命支持的一部分,基础生命支持是应对各种原因造成猝死的急救方法,包括心跳骤停的识别、徒手心肺复苏、启动急救系统、快速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四个部分,其中心肺复苏操作特别重要,具体操作如下:\n1、发现有患者倒地后,判断患者已经没有呼吸和脉搏,需要立即心肺复苏,请旁人帮忙呼叫急救车。\n2、把患者移动到安全的环境下,面朝上,放置在坚硬的平面上,解开衣扣,以胸骨中下1/3为按压点,双手交叠,垂直下压,按压深度要求至少为5cm,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以这个标准持续按压30次,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即30:2。\n3、人工呼吸时要求患者气道通畅,施救者需要捏住患者鼻孔,以免漏气。吹气时每次持续时间>1秒,连续吹气两次,然后再进行30次心脏按压。\n4、以30次按压和两次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五个循环之后,对患者进行呼叫或检查脉搏,以评估其生命状态,如没有好转,则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 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有哪些(音频)

    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有哪些
    讲解医师:郭峰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洋地黄中毒主要的表现有胃肠道反应和心脏毒性反应,大致情况如下:\n1、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常常在早期出现,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洋地黄过量时,可兴奋延髓、呕吐中枢引起上述症状,其中食欲减退往往是中毒的最早期表现,但需要与心功能不全时胃肠道瘀血造成的呕吐相鉴别。\n2、心脏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心脏毒性反应是洋地黄中毒最危险的中毒症状,比较常见的、最具特征性的心律失常,有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还有多源性室性早搏、房室交界性心律,特别是交界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及双向性心动过速等。意外超量中毒时主要发生传导紊乱,以窦房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最为常见。\n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发现心率异常增快或减慢,发生心律改变,无论是由心律整齐转换为心律不齐,还是由心律不齐转换为心律整齐,都要警惕洋地黄中毒,临床常用的洋地黄类药物有地高辛、西地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