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舟

  • 房间隔缺损能自愈吗?(音频)

    房间隔缺损能自愈吗?
    讲解医师:赵舟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
    单纯的房间隔缺损的患者,有研究显示,自然闭合主要发生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概率在14%到22%不等,出生后的第二年则极少发生。也有研究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房间隔缺损的患者会在2到8岁时自然闭合。一般来讲,缺损越小,自然闭合的几率越大。
  • 慢性二尖瓣狭窄的体征(音频)

    慢性二尖瓣狭窄的体征
    讲解医师:赵舟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
    慢性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常因弥漫性肌萎缩而表现出消瘦和虚弱,心脏的浊音界大小基本正常,心脏搏动强度正常或减弱,这可能与左心室缩小有关,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心房颤动,听诊时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第一心音亢进,开放时拍击音,都是二尖瓣狭窄在听诊上的三个特征性的表现。
  • 什么是三尖瓣下移畸形?(音频)

    什么是三尖瓣下移畸形?
    讲解医师:赵舟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
    三尖瓣下移畸形也称为埃勃斯坦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畸形,约每21万个新生儿中有一例,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1%。三尖瓣下移畸形主要的病变是三尖瓣瓣叶的畸形和右心室结构的异常。它是胚胎早期心脏发育过程中房室连接部发育异常,导致部分或整个三尖瓣瓣环下移,位于右心室。三尖瓣下移畸形按照三尖瓣下移的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从病理上分为A、B、C、D四级。三尖瓣下移表现为血流动力学异常,是由于右心泵血功能失调所造成的,由于房化的右室与右心房收缩不协调,影响了功能性右室的血液充盈,右心室排血量下降。严重的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出现呼吸窘迫、心悸、发绀,常有心力衰竭的征象,轻的患儿出现症状比较晚,到学龄期症状才逐渐明显。三尖瓣下移畸形中半数患者有发绀,其中三分之一为严重发绀,出生时可以出现发绀,但常见的是从婴幼儿开始,常伴有心律紊乱。患者有杵状指,左前胸隆起,胸骨左缘下部可触及源于三尖瓣收缩期的震颤,心界常明显扩大。一般来讲,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患者预后不良,有报道显示约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患儿在两岁内死亡。三尖瓣下移畸形复杂,生命早期病情严重,内科疗法效果不佳时,应积极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 小儿房间隔缺损怎么办?(音频)

    小儿房间隔缺损怎么办?
    讲解医师:赵舟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
    当患儿家属发现患儿存在心脏杂音,或已经超声心动证实存在房间隔缺损,需尽早及时前往当地正规医院进行进一步干预治疗。如果超声心动或右心导管提示房间隔缺损较大,且存在大量的左向右分流伴有肺动脉高压,患儿出生后发生反复的感冒、肺炎或心衰,应积极进行药物治疗,控制肺部感染和心衰后,尽早在新生儿或婴儿期进行手术治疗。如患儿就医较晚,此时已有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甚至心房水平出现双向分流,但仍以左向右分流为主,或并发心衰,术前应积极降低肺动脉压,控制心衰,为手术创造条件。部分患儿房间隔缺损较小,有研究报道,一般小于四毫米时,患儿无症状,没有肺动脉高压的征象,可严密观察,待3到4岁以后再根据情况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但如果患儿出现严重的肺高压,发生逆向分流,即右向左分流,临床有发绀或杵状指者为手术的禁忌。
  • 三尖瓣反流的症状(音频)

    三尖瓣反流的症状
    讲解医师:赵舟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
    由于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的反流,当右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右心室反流至右心房,使外周的静脉压力增高,回流障碍,脏器淤血,部分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可以长期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直到晚期才出现右心衰竭,通常患者易发生疲倦、倦怠,活动后心悸、气促。当右心功能不全的时候,患者会出现静脉的怒张,尤其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腹水、胸腔积液和下肢的水肿。如果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所导致的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常有发热的病史。创伤所导致的关闭不全,患者则有相应的外伤史。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怎么办(音频)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怎么办
    讲解医师:赵舟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二尖瓣关闭不全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从心肌梗死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时间多在一周之内,超过两周则比较罕见。由于心梗以后所导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会明显的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导致左心室负荷加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左心衰,甚至全心衰。对于心梗以后早期发生的二尖瓣反流,多为轻到中度,对心脏功能影响不大,部分人群在心梗后的一个月内,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而真正发展为重度的反流,严重影响心功能者,数量很少。对于严重的患者心梗后乳头肌发生断裂,二尖瓣重度反流,可能会导致左心衰,甚至因左心衰肺水肿而死亡。因此,当急性心梗以后产生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内科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时,应积极考虑手术外科治疗。
  • 什么是三尖瓣下移畸形?(音频)

    什么是三尖瓣下移畸形?
    讲解医师:赵舟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
    三尖瓣下移畸形也称为埃勃斯坦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畸形,约每21万个新生儿中有一例,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1%。三尖瓣下移畸形主要的病变是三尖瓣瓣叶的畸形和右心室结构的异常。它是胚胎早期心脏发育过程中房室连接部发育异常,导致部分或整个三尖瓣瓣环下移,位于右心室。三尖瓣下移畸形按照三尖瓣下移的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从病理上分为A、B、C、D四级。三尖瓣下移表现为血流动力学异常,是由于右心泵血功能失调所造成的,由于房化的右室与右心房收缩不协调,影响了功能性右室的血液充盈,右心室排血量下降。严重的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在出生后的一周出现呼吸窘迫、心悸、发绀,常有心力衰竭的征象,轻的患儿出现症状比较晚,到学龄期症状才逐渐明显。三尖瓣下移畸形中半数患者有发绀,其中三分之一为严重发绀,出生时可以出现发绀,但常见的是从婴幼儿开始,常伴有心律紊乱。患者有杵状指,左前胸隆起,胸骨左缘下部可触及源于三尖瓣收缩期的震颤,心界常明显扩大。一般来讲,三尖瓣下移畸形的患者预后不良,有报道显示约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患儿在两岁内死亡。三尖瓣下移畸形复杂,生命早期病情严重,内科疗法效果不佳时,应积极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症状(音频)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症状
    讲解医师:赵舟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
    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以使已射入主动脉的血反流回左室,慢性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在左心室功能可以代偿的阶段,患者可以毫无任何症状,但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常有心悸,胸部有冲撞感或心尖搏动感。当慢性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室功能失代偿阶段时,患者常常会出现体力活动后的疲乏、倦怠、劳累性的呼吸困难等。当严重的左心功能减退,可以出现明显的活动后乏力、呼吸困难,甚至是端坐呼吸和夜间性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左心衰竭的表现。尤其部分人群可因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功能损害,可有心绞痛症状的发生,这可能与主动脉舒张压低,冠状动脉灌注压不够,以及室壁张力增加,心肌耗氧增加有关。如果是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要的表现是急性的左心衰竭和肺水肿。
  • 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方法(音频)

    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方法
    讲解医师:赵舟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
    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可以通过内科的保守治疗来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对于中、重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无论任何原因所导致的,当内科治疗无效时均考虑外科手术。
  • 什么是二尖瓣狭窄?(音频)

    什么是二尖瓣狭窄?
    讲解医师:赵舟  (副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
    在说二尖瓣狭窄之前,首先说说什么是二尖瓣,二尖瓣位于人体心脏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如同一个单向的阀门,保证血流由左心房向左心室单向流动。任何原因导致二尖瓣瓣叶或瓣下结构损害,开启困难,即导致了二尖瓣的狭窄。正常人体,成人二尖瓣的瓣口面积是4到6平方厘米,当出现二尖瓣狭窄,实际开瓣面积小于1.5平方厘米时,患者即出现了相应的临床症状。目前导致成人二尖瓣狭窄主要的病因包括风湿性改变、退行性改变等。二尖瓣狭窄的特征性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部分患者甚至有咯血的表现。如果二尖瓣狭窄主要是由于瓣膜交界粘连,瓣叶及瓣下结构基本完好,可以通过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来解决二尖瓣狭窄,但如果瓣叶严重纤维化和钙化,难以恢复瓣膜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这时候只能选择瓣膜置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