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开珍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X片表现(视频)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X片表现
    儿童不可小视的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占儿童肘部骨折的50%-60%。好发年龄为5-12岁,男孩比女孩多一倍,左侧比右侧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引起血管、神经损伤的潜在并发症发生率很高,而且很重,要引起高度重视。X片可见骨折移位、成角、骨皮质缺损等,侧位片上可见脂肪垫移位,某些移位不明显的髁上骨折为明确诊断,可加斜位片或肘关节三维CT。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常因间接暴力所致,从肱骨的解剖结构上看,肱骨髁上指的是肱骨下端内外两髁向上2cm的位置。这一位置也是松质骨与坚质骨的交界处,由于儿童好奇心重,模仿欲望强,危险意识差,极易摔伤、跌伤,在10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这一位置前后扁薄、内外宽,呈鱼尾状,这一结构特征是此处易发生骨折的原因之一。 此外,肱骨下端向前倾有个偏离肱骨干长轴25-40度的前倾角,暴力发生时也易因前倾角的存在发生骨折。建议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按急诊处理,及早就医并应争取达到解剖复位。
    2023-08-03
  • 膝关节置换的优缺点(视频)

    膝关节置换的优缺点
    膝关节置换手术是改善生活质量的手术,也是成熟的手术。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优点是显著减轻疼痛甚至完全消失,使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恢复或接近正常,能很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缺点是手术存在创伤,假体毕竟不是原装,会产生一定经济费用,同时还会出现并发症,如感染、松动、血栓、假体磨损,假体使用寿命有限,术后包括对跑步、爬山有影响。手术后过10-15年,骨和人工关节之间会有松动,需要更换,比例大约在5%-10%左右。 人工关节感染的治疗较困难,常引起胫骨和股骨的骨髓炎,有0.2%-2%左右感染的患者需要延长治疗时间,治疗十分困难,甚至不得不将人工假体拔除,待感染控制以后进行人工关节的再置换,即关节翻修手术,再置换关节的感染率也高于第一次手术。人工关节磨损以及人工关节的松动即术后产生疼痛、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但关节置换整体效果较好。
    2023-08-03
  • 髋关节置换常见并发症(视频)

    髋关节置换常见并发症
    全髋置换术后并发症是该手术所特有的,一些是任何老年人大手术都会发生的。全髋置换术特有的并发症包括神经血管损伤、周围脏器损伤、出血和血肿、肢体不等长、术后关节不稳定或脱位、异位骨化、血栓栓塞、骨折、晚期松动、感染、骨溶解、假体柄折断等,其中无菌性松动是导致翻修的最主要原因。这些并发症有些会严重影响术后功能如骨折、脱位、感染等,半部分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如血栓栓塞引起的肺动脉栓塞会在很短时间内导致病人死亡,应注意预防。 因此,临床医生应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全髋置换术围手术及处理。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其它大手术一样会引起全身的并发症,有时危及患者生命,常见的如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引起术后消化道出血、心肌梗塞或心衰、脑血管意外等,是危及生命的最常见并发症。局部放置骨水泥通常会引起血压波动、骨水泥过敏,偶有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的报告。脂肪栓塞并不少见,多为一过性,但严重的会引起呼吸系统衰竭导致病人死亡。
    2023-08-03
  • 婴儿足外翻的治疗方法(视频)

    婴儿足外翻的治疗方法
    根据婴儿足外翻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1、有些可通过手法矫正,如婴儿的外翻仰伸足,有些需要手术,如伴随走路疼痛的严重扁平足,以足部矫正手法,通过牵伸、按摩,其诱发方式对由于不同机制形成的足外翻有针对性的选择康复矫正手法;对于痉挛的足外侧肌群轻柔摩擦肌腱按压和松解,足内侧松弛的肌肉,多击打重压和刺激,增强其肌张力和收缩力。应适当牵拉足外侧挛缩的软组织,由弱到强,逐级加力,缓慢施行,托住患儿踝关节的后部,刺激其足内侧缘,诱发足主动内翻及背屈的动作;患儿扶走时前左掌负重,白天按摩推拉点下肢内侧肌肉,并将足下垂、内收、内翻、内旋,每天2次每次30-40下; 2、穿戴足部辅具,临床上对早期轻度无明显临床疼痛症状的患儿,一般都采用保守治疗,通过垫足跟垫和穿戴足部辅具矫正足部畸形及提高患儿步行能力。踝足矫形器的佩穿有助于将踝足维持在正确的位置,提高患足功能预防矫正畸形,佩戴踝足矫治器需注意必须经过专业人员取模制作,佩穿之前需经X片排除患足骨骼、关节等病变,尽量长时间配穿,尤其患足在负重时必须佩穿,做好足部及矫形器具的康复护理;石膏矫形主要适用于3个月到1岁,石膏要每2-3个月更换一次。 3、手术治疗,适用于手法无法矫正者,合并骨关节畸形等,手术方式,因病情而异。 家长如发现小儿足外翻,首先应到正规医院就诊,请专科医生做出专业评估指导确定治疗方法。
    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