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玲娣

  • 一岁十个月宝宝发育标准(音频)

    一岁十个月宝宝发育标准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一岁十个月宝宝发育标准如下,首先是应该达到大约12kg,身高大约是85-87cm,头围、胸围、腹围基本上是相等的,能达到47-48cm,囟门的前囟、后囟都已经闭合。正常孩子牙齿是有差距的,一般是两岁半出齐,一岁十个月的宝宝牙齿大约是15颗左右,视力基本达到0.5,听力发育也是进步很大的,它能够听懂和理解你说的话,而且能够执行,也会说一些简单话,能够交流,比如爸爸、妈妈、出去、吃、喝、尿尿,这些都可以交流,我要这个或我要那个,孩子都可以说了。\n大运动的发育进步很快,孩子走的很稳,能跑、能跳,而且能够双足并跳,就是两条腿、两个脚站在一起跳跃,这是他进步很快的一个表现。再就是精细运动,这时候孩子的手比较灵活了,他能够自己把袜子给拽下来,把鞋给脱下来,能够搭积木,能打好几块积木,能用手一页页的翻书,而且开始用勺子吃饭,应该吃的很不错。还有语言的发育,孩子进入语言发育的高峰期,有的时候说话很快就说的很流利,能听懂,能说,而且会模仿,这是语言训练的最佳时期,以上就是基本的发育指标。
  • 儿童孤独症的典型症状(音频)

    儿童孤独症的典型症状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儿童孤独症起病于36个月以内,具体表现如下:\n1、社会交往障碍,在婴儿期患儿表现为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被抱起时身体僵直,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仍常不注视人,呼之常常没有反应,对父母不能产生依恋,对其他儿童缺乏交往和一起玩耍的兴趣,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伤时也不去寻求安慰。学龄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的进步,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n2、交流障碍,非语言的交流障碍,表现为更倾向于用动作姿势进行交流,但除了拉大人的手走向他所要的物品以外,其他的表达动作和姿势却很少,常不会用点头摇头,表示自己的意愿,对于其他的表情,都表现得非常的淡漠。语言交流障碍,语言理解能力不同程度的受损,语言发育迟缓或者不发育,部分孩子2-3岁前曾有语言性的表达,以后逐渐的减少,甚至完全消失。\n3、活动内容的兴趣和局限及刻板重复的行为,兴趣范围狭窄,甚至怪癖,常对玩具、动画片不感兴趣,且迷恋看广告、天气预报、旋转的物品、反复排列物品等。对一些非生命体,比如书、小瓶产生强烈的依恋,如果被拿走则会哭闹不安。还要求日常的生活的规律,如饮食、物品的摆放位置,行走的路线一成不变。表现为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的行为,如重复的蹦跳,将手在前,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可能对一些非主要的东西特别的感兴趣,经常去闻一些不该闻的味,可反复的摸光滑的东西等。\n4、孩子能力发展不平衡,对音乐、机械、记忆有兴趣。
  • 孤独症谱系障碍训练方法(音频)

    孤独症谱系障碍训练方法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孤独症谱系障碍训练方法,包括教育训练、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的计划、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支持,分别介绍如下:\n一、教育训练,因这样的孩子在语言、认知、交往、交流、生活自理等方面存在很多缺陷。因此,必须加强教育训练,以促进患儿上述能力的发展,因不同的患儿缺陷程度不同,必须强调个别化的教育训练,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训练,训练前必须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评定,然后根据评定的结果制定训练计划,之后按计划进行训练。\n二、行为治疗,患儿常存在较多不适应的行为,比如严重的偏食、自伤等。因此,选择合理的行为矫正方法,加强行为方面的矫正,以改善患儿不适应的行为。\n三、家庭治疗计划,方法主要包括对患儿父母亲进行咨询和指导。使家长了解该障碍,了解孩子发育的特点,并掌握照顾、教育、训练患儿,及时矫正患儿不适应行为的基本方法。\n四、社会心理的支持,因这样的孩子预后较差,很多父母都处于愤怒、痛苦、绝望、孤独之中,这种心态无疑对患儿及家长都会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建立一定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非常重要。\n孤独症为慢性的病程,约2/3预后较差,成年后无法独立生活,需要终生养护。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智商,五岁前无交流性的语言、长期坚持教育训练者,预后也可能相对好一些。
  • 轻度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有哪些(音频)

    轻度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有哪些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轻度自闭症儿童主要表现如下:\n1、自闭症起病于36个月之内,首先在婴儿期,患儿表现为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没有期待被抱的姿势。如果抱起时他身体僵硬,不愿意与人贴近,包括他的父母。在幼儿期患儿仍然不注视人,呼之常常没有反应,对父母不能产生依恋,对其它儿童缺乏交流欲望,或一起玩的兴趣,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寻求安慰。\n2、在非语言交流方面,孩子更容易倾向于动作、姿势进行交流,但除了拉着大人手去指向想要的物品之外,其它表达的动作、姿势就很少,常常不会用点头、摇头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很漠然、淡漠,没有什么表情。\n3、在语言方面能力不同程度的受损,语言发育迟缓或者不发育,也有出现倒退和消失的现象,开始还会说,后来干脆就不说了,有的时候他说的语言是听不懂的,刻板重复的语言,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也存在了很多问题,有时候会自言自语,也不知道在说的什么,也听不懂。\n4、兴趣比较刻板、狭隘,比如喜欢的东西范围很窄,甚至怪癖,常常对玩具、动画片不感兴趣,对很个别的广告还有天气预报,还有旋转的物体,特别感兴趣,而且超乎常人的感兴趣,比如对书、小瓶可能产生强烈的依恋。如果拿走会哭闹不安,但是对一些东西还很习惯,有一些刻板的要求,物品、食物、行走的路线都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改变就觉着特别不能接受等,还有其它的一些表现。
  • 宝宝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是多少(音频)

    宝宝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是多少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宝宝淋巴细胞百分比,年龄不同,百分比也不相同。小孩的血液特点是白细胞数与分类,出生时白细胞数为(15-20)×10^9/L,生后6-24小时,身高达(21-28)×10^9/L,逐渐下降,一周后平均为12×10^9/L,6-12个月白细胞数维持在10^10/L左右,8岁后接近成人水平。\n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占0.6-0.65,淋巴细胞占0.3。随着白细胞总数的下降,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也相应下降,生后4-6天两者比例相等,随后淋巴细胞比例上升,约占0.6,中性粒细胞约占0.3,至4-6岁时两者比例又相等,以后白细胞术分类与成人相似。所以新生儿外周血液中出现少量幼稚中性粒细胞,但数天内即消失,这就是孩子的特殊情况。
  • 手足口护理方法(音频)

    手足口护理方法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手足口护理的方法如下:\n第一、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护理,要注意隔离,预防合并细菌的感染。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注意口腔的护理,这是常规要注意的。\n第二、对症治疗,高热时给予退烧处理,如果高热超过38.5℃可以口服布洛芬,38.5℃以下采用物理降温,抽搐时可以止痉,根据情况用水合氯醛或者地西泮。咳嗽严重时,可以用止咳化痰的药物。神经系统受累反复抽搐,可给予20%的甘露醇、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至今还没有什么特异性的抗病毒的药物可以应用,利巴韦林做的体外试验证实,有抑制EV71复制和部分灭活病毒的作用,可以考虑用利巴韦林3-5天。如果合并有继发感染的可能,要尽早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肝功和心肌酶增高,可用保肝和营养心肌的药物。重症的手足口引起应激性的溃疡,可以用胃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制剂,同时可以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 小儿癫痫发作时的症状有哪些(音频)

    小儿癫痫发作时的症状有哪些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小儿癫痫发作的症状、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意识改变或丧失,局部和全身肌肉的强直或阵挛性抽搐,行为、情感异常、知觉异常、记忆改变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具体如下:\n第一、局灶性的发作:\n1、单纯局灶性发作发作后抽搐的肢体有较短的麻痹,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消失,局灶感觉性发作表现为躯体或特殊感觉的异常,精神症状以发作精神症状为主要的表现;\n2、局灶性的复杂性发作,有伴意识的部分丧失,大部分患儿表示意识混浊情况下的自动症,如吞咽、咀嚼、自言自语、解衣扣、摸索行为,少数表现为适合听觉异常、冲动行为等;\n3、局灶发作,泛化为全身发作,表现为暂时的意识完全丧失,但属于局限性发作的范围。\n第二、全部性又叫全身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是临床最常见的发作类型,发作时主要为两期强直期和阵挛期,强直期表现为全身骨骼肌的伸肌和屈肌,强直性收缩伴意识丧失,呼吸暂停或子痫,阵挛期强直后,紧接着全身发作,短处的猛烈屈曲性的抽动,后发作常伴有头疼、嗜睡、乏力,强直性发作,突发性的全肢强直,收缩意识丧失,使患儿固定于某种姿势,持续约5-60秒,常见角弓反张、强直、头后仰、躯干旋转、强制性张嘴等姿势,常跌倒发作后阵挛性的发作,肢体和躯干面部肌肉节律性抽动,无强直发作成分,失神样发作表现为突然的失神,失神发作时突然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双目凝视前方,意识丧失但不摔倒,手中物体不落地,数秒钟后恢复原来的动作,刚才的发作没有记忆,易出现过度换气作为诱发。
  • 小头畸形的宝宝会笑吗(音频)

    小头畸形的宝宝会笑吗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小头畸形的宝宝会笑,但是笑分两种 :一种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发自于内心,感到很愉快的笑,是有意识的笑;另一种是没有什么意识,只是有笑的动作、表情,傻笑、痴笑、随便笑都叫笑,所以小头畸形也会笑,但是笑是发自于内心、值得笑的笑,还是痴笑,要进行鉴别。一般头小畸形的孩子智力往往落后,智力落后、发育落后再笑可能不是很正常,只有笑的表情、表象,不是真正理解的值得笑,所以这不一样。\n小头畸形的病因有很多种,母亲妊娠时期各种有害的因素,比如感染、营养不良、中毒、放射线,均有可能影响胎儿的颅脑发育,代谢异常、染色体畸变,如21三体、18三体、13三体或其它异常合并小头畸形。还有些家族遗传性的小头畸形,出生时和出生后各种的原因,比如缺氧、感染、外伤,也可以引起脑损伤和脑萎缩,头围变小称之为继发性的头小畸形。\n有些头小畸形的大脑虽然小,但形态正常,有些则是明显的畸形,伴有扩大的脑室。病儿头顶小而尖,前额、颅穹窿小,枕部平坦,面部及耳部看起来相对较大,前囟及骨缝闭合的过早,还可能有骨间嵴。头小畸形患儿的体力发育、智力发育往往落后,但并非所有的头小畸形孩子都伴有智力低下,大约有7.5%的头围小,低于正常2-3个标准差的小儿智力正常,部分小儿可以合并癫痫和脑瘫,所以不一样,小头畸形也可能会笑,可能是发自内心值得笑而笑,有的是傻笑、痴笑。
  • 小头畸形能不能长大(音频)

    小头畸形能不能长大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小头畸形的孩子是可以长大的,有些头小畸形的脑子虽然小,但形态正常。另一些则有明显的畸形,或伴有扩大的脑室,患儿表现为头顶部小而尖、前额狭窄、颅穹隆小、枕部平坦、面部及耳部看起来相对较大,前囟和骨缝闭合过早,可有骨间隙。\n头小畸形患儿体力发育和智力发育往往落后,但并非所有的头小畸形的患儿均伴有智力低下,大约有7.5%的头围低于正常2-3个标准差的小儿智力正常。部分患儿合并惊厥或脑性瘫痪,CT可见脑萎缩、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增宽,也有仅表现为脑体积小而其它结构正常。
  • 宝宝肠绞痛的处理方法(音频)

    宝宝肠绞痛的处理方法
    讲解医师:孙玲娣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肠绞痛最有效的办法是预防和对症处理,预防就是每次喂完孩子,立起来拍拍背,多排气,多打几个嗝,喂奶不要太凉,要适当、不要过多。最主要的处理办法就是要在他发作的时候,把肥皂直接塞进肛门使之放屁,也就是排气,或者用少量的肥皂水灌肠,或腹部的热敷,还有放于俯卧位,右手轻轻的顺时针按摩。如果不缓解的话,必要时可以酌情给予口服阿托品和苯巴比妥。但是要注意和其他急腹症器质性的病变鉴别,除外急腹症,若上述的处理会缓解症状。\n肠绞痛多发生三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由于喂养不当、食物过敏以及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是本病发病的因素,肠道局部的痉挛致使发生急性排气障碍,引起阵发性的肠绞痛。新生儿多于出生后3周开始起病,3个月后一般能够治愈,男女没有什么差别,表现为突然的剧烈哭闹,一般都在下午6点以后,啼哭的时候面部潮红、口唇发白、腹部紧张、双下肢屈曲、双上肢握拳。持续几分钟之后,累了休息一会,过一会再次发作,一般得持续几个小时,这就是肠绞痛。最好的办法是预防、避免发作的原因,然后对症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