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医师:韩军
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 / 主任医师
鼻后腔有吐不完的透明黏液可能与鼻窦炎、鼻咽炎、下鼻甲肥大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疾病详情和治疗方式如下:
1、鼻窦炎
鼻窦炎一般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鼻窦引起,受炎症刺激,可导致毛细血管扩张,渗出较多的液体,而鼻后腔与咽部相通,液体可能会流入咽部通过口腔排出,多为透明黏液。
患病期间建议多喝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辣椒、胡椒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有助于稀释黏液、减少黏液分泌,对缓解不适有一定的帮助。处于急性感染期时,可以遵医嘱使用甲硝唑、替硝唑、头孢克肟等抗生素进行治疗,起到抑菌、杀菌的作用。黏液分泌较多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呋麻滴鼻液、盐酸赛洛唑啉滴鼻液、羟甲唑啉滴鼻液等减充血剂进行治疗,有助于鼻腔通气和引流。对于慢性鼻窦炎,炎症反应明显时,可以遵医嘱使用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起到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水肿的作用。另外,对于病情比较严重、保守治疗难以起效时,可以考虑采取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
2、鼻咽炎
鼻咽炎是发生于鼻咽部的炎症,其处于鼻后腔和咽喉相通的部位,受炎症刺激,可导致鼻咽黏膜充血、渗液,分泌出透明黏液,如果分泌量比较多,则可能会从口腔吐出,因为黏液,所以容易有吐不完的感觉
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并适当多喝些温水,有助于稀释黏液、促进黏液排出,可以适当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忌食辣椒、芥末等辛辣食物,对减少黏液分泌、减轻不适感有一定的帮助。病毒感染本身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不需要采取抗病毒治疗,但存在免疫缺陷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进行治疗,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伴有细菌感染时,可以遵医嘱使用青霉素钠、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等抗生素进行治疗,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伴有鼻塞、流涕时,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麻黄碱、呋麻滴鼻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起到减轻鼻黏膜充血的作用。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反复发作,可以考虑采取腺样体切除术进行治疗。
3、下鼻甲肥大
下鼻甲肥大多与慢性炎症、结构异常、滥用药物等因素有关,可导致下鼻甲黏膜水肿,进而发生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引起下鼻甲肥大,由于鼻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可伴有液体渗出,经鼻咽部流入口腔,可能会反复吐出透明的黏液。
平时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接触变应原,同时还应加强身体锻炼,比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控制病情发展。鼻腔分泌物过于粘稠时,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炎症反应明显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起到抗炎的作用。黏液分泌较多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呋麻滴鼻液、盐酸麻黄碱、盐酸赛洛唑啉等血管收缩剂进行治疗,起到收缩血管、减少渗液的作用。如果鼻腔阻塞明显或者影响鼻腔引流,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比如下鼻甲切除术、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等。
除上述因素外,此类症状还可能与慢性鼻炎、鼻后滴漏综合征、鼻息肉等疾病有关,炎症引起的症状,通过积极抗炎治疗后一般可以缓解,不用过于担心。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