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医师: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 副主任医师
脚后跟疼即足后跟痛,初中生足后跟痛可能与生理因素有关,还可能与软组织损伤、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病理因素有关,要根据情况处理,具体如下:
一、生理因素
初中生长时间站立,足后跟长时间受到压迫,局部循环不畅,足后跟肌肉缺血缺氧,容易出现疼痛的症状。此外,初中生长期挑食或偏食,营养摄入不均衡,可能会因为缺钙引起生长痛,出现足后跟痛的症状。
初中生需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还要加强营养,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以及钙质的食物,保证机体的正常需求。
二、病理因素
1.软组织损伤
初中生足后跟遭受撞击、挤压或挫伤,可能会造成软组织损伤,皮下出血、水肿,从而感觉足后跟痛。
受伤24小时内可以适当冷敷,促使血管收缩,减轻水肿、疼痛等症状,24小时后可以进行热敷,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淤血消散。如果出现开放性创口,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头孢拉定等药物治疗,预防感染,还要注意休息,保护受伤的足后跟。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2.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可能与长时间的超负荷行走、登山等因素有关,扁平足、高弓足、足后跟肌腱过短等因素也可能会引起此病,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寒冷、潮湿、免疫力低下等因素也可能会诱发足底筋膜炎,当足底肌腱或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在炎症的刺激下,会引起足后跟处疼痛,严重时还可能会有针扎样疼痛,如果初中生长时间走路或剧烈运动,可能会发生足底筋膜炎,从而会出现足后跟部位疼痛的症状。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塞来昔布等药物治疗,缓解疼痛。如果因疼痛刺激导致情绪异常,可以选择阿米替林、氟西汀、舍曲林等药物治疗,改善情绪,还可以选择热疗、红外线治疗或微波治疗等,改善足底循环,减轻炎症。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比如软组织松解术、足底神经松解术等,改善病情。日常要注意休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还要纠正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
3.跟腱炎
跟腱炎可能由跟腱反复剧烈拉伸引起,运动前没有做好准备、鞋子不合适、扁平足、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也可能会增加跟腱炎的发生风险。如果初中生发生跟腱炎,跟腱受损后,会释放炎性介质激活外周伤害性感受器,患者会感觉到疼痛,严重时疼痛还可放射至足后跟处。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依托考昔等药物治疗,减轻疼痛症状,还可以通过按摩、针灸、体外冲击波治疗,加快局部循环,缓解疼痛症状。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选择腓肠肌延长术、病损处清理与修复术等改善病情。平时需要合理休息,避免跟腱过度用力,疼痛缓解后可以适当进行拉伸运动,改善局部痉挛。
除此上述常见的原因以外,还要考虑是痛风性关节炎、足后跟骨刺、骨质疏松等。如果不适症状持续无法缓解或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一般可以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 上一篇:脚腕偶尔疼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 下一篇:学生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