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医师: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 / 副主任医师
站起来脚后跟痛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骨骨折等因素有关,应针对原因进行治疗,详情如下:
1、足底筋膜炎
短时间内进行超负荷运动或者长期行走,可导致足底肌肉和筋膜劳损,引起无菌性炎症。炎性因子可刺激周围神经末梢,造成脚后跟痛,站起来后由于患处受到压迫,疼痛会更加明显。
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以联合红外线、微波等物理治疗,能够减轻疼痛。若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也可以进行足底筋膜松解术。患者治疗期间尽量选择穿平底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在鞋跟磨损时应及时更换。
2、跟骨骨刺
跟骨退行性改变、足部过多活动等因素引起跟骨骨刺,骨刺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时,可引起脚后跟痛。患者站起来时,由于脚后跟承受压力增加,所以疼痛比较明显。
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消炎镇痛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尼美舒利、依托考昔、美洛昔康等。如果脚后跟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行走,且通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进行骨刺切除术。多数患者通过及时就医治疗,能够控制病情进展,维持正常行走功能。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行走困难,影响正常生活。
3、跟骨骨折
高处坠落、重物挤压等外力创伤,可导致脚后跟部位骨骼受到破坏,使其完整性或者连续性中断,进而造成疼痛。患者站起来后,可增加脚后跟负担,导致疼痛加重。
若患者病情较轻,骨折处移位不大,可以进行手法复位,复位后再固定。若骨折处移位较大或手法复位效果效果不佳,可以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跟骨骨折无特效药可以治疗,但是疼痛明显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止痛药来减轻疼痛,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通过及时就医治疗后,一般恢复情况良好。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造成复位不良、错位愈合等。
除了上述原因外,该症状还可能是痛风、类风湿关节炎、骨肿瘤等疾病所致,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防止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