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医师:张红松
中日友好医院/眼科 / 副主任医师
眼皮底下有个小疙瘩可能是由于麦粒肿、粟丘疹、汗管瘤等原因导致,应根据具体原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1.麦粒肿
若患者的皮脂腺分泌过度旺盛,或存在局部炎症感染,通常会导致睑板腺开口异常受阻并造成分泌物堆积,因此会有局部疙瘩出现。
在发病初期时,患者可以每日使用热毛巾敷于患处,并保持眼部卫生。若是炎症感染较严重,可以考虑在医生建议下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诺氟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抗生素滴眼液缓解不适。若是脓肿形成,可考虑切开排脓,出现不适后应及时就诊检查。
2.粟丘疹
由于遗传或外伤导致汗管受损后,局部上皮角质物会在此潴留并形成较小的囊肿,多见于眼睑、额部以及脸颊等部位,但一般不会有明显不适症状。
体积较小、无自觉症状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即可。若有美观需求,可以去医院使用酒精对局部进行消毒,并利用针挑破表面皮肤。此外,还可以进行局部电灼术,利用高电压、强电流对病变组织进行破坏,并使其消失。
3.汗管瘤
受激素水平、汗腺异常发育等原因影响后,汗腺可逐渐发生堵塞,因此会在眼部形成局部肿块疙瘩,是一种良性疾病。
当瘤体逐渐增大时,进行局部冷冻、激光等治疗,利用超低温或二氧化碳激光将皮损切除。术后应做好局部护理,避免立即揉搓或进水导致继发感染。
除此之外,若是患者存在霰粒肿,当多种原因导致睑板腺腺体分泌出口阻塞后,分泌物便会大量潴留并形成硬结。早期患者可以进行局部热敷,或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有利于缩小。
- 上一篇:孩子揉眼睛是怎么回事
- 下一篇:眼球里有血点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