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医师: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皮肤科 / 主任医师
头发稀疏是指头发稀少,40岁头发稀少可能是精神因素、雄激素性秃发、毛囊炎等原因引起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
1.精神因素
患者在精神过于紧张、焦虑时,可能会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无法维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导致内分泌失调,头发不能实现周期性生长,引发头发稀少的症状。患者应该学会调节情绪,通过听舒缓的音乐、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放松消极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促进内分泌恢复,避免头发反复脱落。
2.雄激素性秃发
遗传因素和雄激素分泌异常可引发雄激素性秃发,导致睾丸分泌的睾酮可以被II型 5α-还原酶转化成二氢睾酮,造成头皮部位的毛囊逐渐微小化,处于生长期中的毛发逐渐变细变浅,毛囊萎缩后,可引起毛发脱落,促使患者头发稀少。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二硫化硒洗剂、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等洗剂,抑制油脂分泌过多,改善头皮瘙痒的症状。患者还可以采用毛发移植手术,将健康部位的毛囊组织移植在脱发部位,促进头发的生长。
3.毛囊炎
病原微生物感染可致毛囊炎,炎症因子对毛囊组织产生刺激时,可能会造成毛囊充血、肿胀,导致毛囊损伤,患者此时也会出现大量头发脱落的情况。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保持头皮清洁,避免长时间不洗头发,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药物,减轻毛囊部位的炎症反应,促进毛囊功能恢复。如果毛囊炎发展成疖或痈,则需要进行脓肿切开术,及时引流脓液,促进毛囊炎恢复。
另外,头发稀少还可能与盘状红斑狼疮、铊中毒、尿毒症等疾病有关。建议患者按时去医院复查,有助于及时了解头发的生长情况。
- 上一篇:指甲盖缺营养有什么表现
- 下一篇:毛囊角质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