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便

  • 反流性食管炎不治的后果(视频)

    反流性食管炎不治的后果
    轻度的反流性食管炎,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饮食的控制,可能症状就不发作。但是中度、重度的反流性食管炎通过饮食、生活方式改善以后,症状可能还经常出现,经常有反酸、烧心或者胸痛,如果不进行治疗,反复发作,会引起食管黏膜的糜烂、溃疡,甚至形成食管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或者黑便。再严重可能发展为溃疡反复的发作、愈合,形成纤维组织,最后形成瘢痕,导致食管狭窄,这时候会出现进食哽咽、吞咽困难,最初可能是固体食物吞咽困难,缓慢发展到半流质或者流食吞咽困难。 还有巴瑞特食管,是反流性食管炎的特殊类型,巴瑞特食管发生食管腺癌的几率是正常人的10-20倍,所以如果发生巴瑞特食管不治疗,可能将来会发生食管癌。
    2023-07-31
  • 反流性食管炎胃镜表现(视频)

    反流性食管炎胃镜表现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表现。反流性食管炎即胃腔里胃酸和化学性物质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出现损害表现。患者通常会出现烧灼感、反酸和呃气表现,严重者会引起血便症状从而会出现黑便症状。此类患者也会出现吞咽困难表现。患者若发现患有反流性食管炎时,通常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内镜下通常会发现食管黏膜出现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溃疡表现。范围比较大时会出现病变融合,此时会引起狭窄和出血表现。反流性食管炎通常会引起胸骨后烧心和胸闷等症状。
    2023-07-31
  • 反流性食管炎起居提醒(视频)

    反流性食管炎起居提醒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除在饮食上加以注意外,还应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加以注意,应积极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以防疾病的复发。建议患者避免进食后立即平卧,且睡眠时将床头抬高,减少夜间反流的发生,以免影响睡眠。还建议患者日常应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及质量。过度肥胖的患者需积极加强锻炼,进行慢跑、健身等运动,以增强体质。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避免各种引起腹压增高的情况,如压迫腹部、过度弯腰、剧烈咳嗽等。若日常中出现呕血、黑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23-07-31
  • 反流性食道炎的危害(视频)

    反流性食道炎的危害
    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是由胃内食物反流到食管,典型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或者有疼痛、反酸,也有患者表现出吞咽困难、胸痛、出血、贫血等。胃液侵蚀食道黏膜,导致糜烂、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等,出现呕血、黑便等反复发作,使食管由于局部瘢痕而导致狭窄,引起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此外,还可以侵蚀咽部、声带、气管,引起咽炎、慢性咳嗽、慢性声带炎、气管炎、哮喘等。若不慎到呼吸道,可以导致吸入性肺炎。
    2023-07-31
  • 胃癌4期有什么症状(视频)

    胃癌4期有什么症状
    胃癌Ⅳ期即胃癌晚期,常见表现如下: 1、部分患者可能并无症状; 2、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部不适,或存在其它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腹痛、腹胀、嗳气等; 3、严重者可能出现进食困难、梗阻; 4、若肿瘤浸润胃壁,导致胃溃疡的发生,会出现呕血、黑便; 5、部分患者肿瘤浸润到胃壁下引起穿孔,并且会出现剧烈腹痛,甚至出现腹膜炎的表现; 6、如果胃癌出现远处或临近转移,包括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可能出现相关内脏症状。如肝转移可能引起肝区疼痛,肺转移可能引起咳嗽、胸闷,腹腔转移可出现大量腹水,表现为腹胀、腹部隆起。 总之,较多的Ⅳ期胃癌的患者往往出现严重症状,但少部分患者可能仅存在轻微症状。由于每个人感觉不同,通过症状无法判断早期或者中晚期胃癌。因此,对于出现消化道症状,特别是胃部症状的患者,建议尽早进行胃镜检查或其它影像学检查,包括钡餐、CT检查,从而明确是否存在胃癌。
    2023-07-31
  • 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有哪些(视频)

    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有哪些
    十二指肠溃疡一般多数都能治愈,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症状不明显,可能出现并发症,主要包括溃疡穿孔、溃疡出血和幽门梗阻。 胃溃疡出血流向胃腔内,而十二指肠溃疡则向肠腔内流。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穿孔,相当于胃液、肠液向腹腔流,胃液或十二指肠液刺激性非常强,进入腹腔可引起患者剧烈腹疼。出血流到胃腔或肠腔表现为呕血、便血。便血量少时可以是黑便,量大时暗红色血便。穿孔主要表现弥漫腹膜炎,即腹部疼痛、压疼、反跳疼、肌紧张,腹部木板样,是一种防御反应。因为有穿孔,胃液和咽下气体进入腹腔,立位X光片可以看到膈下游离气体,一般膈下游离气体往往提示穿孔。如果十二指肠溃疡形成瘢痕愈合,可以挛缩梗阻,患者会出现呕吐。以上为十二指肠溃疡三大并发症: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
    2023-07-31
  • 便血是怎么回事(视频)

    便血是怎么回事
    便血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便血主要是消化道出血,但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主要是胃、食管、十二指肠,这个部位出血少,中量或少量的出血,基本上会形成黑便,但是如果说达到大量出血,基本上会有呕血和血便。常见的疾病,包括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出血往往比较汹涌,会出现呕血,甚至便血。另外还有一些严重的胃溃疡,导致胃出血或者是胆道出血,这类疾病往往会有呕血加便血。另外,还有我们大家比较关注的结直肠的疾病,往往也会有血便的产生,像升结肠,右半结肠、横结肠的肿瘤也可能会导致出血,但往往是以黑便为主。左半结肠,包括降结肠、直肠,这个部位的肿瘤导致出血,往往是带鲜血便,或者低鲜血,血液或者是大便混在一起,建议去专科医院诊断治疗,最好做一个结肠镜,当然并不是出现了血便就一定有肿瘤,另外还有咱们最常见的一个疾病,良性疾病就痔疮,它也可以导致便血。所以一旦出现这类似的情况,最好去专科医院,比如肛肠科和消化内科或者外科去就诊。
    2023-07-31
  •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标准(视频)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标准
    上消化道大出血也称作上消道出血,其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疾病引起的出血。大出血是指患者在数小时内丢失的血量超过1000mL,或者丢失的血量超过循环血容量的20%。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呕血、解黑便,伴有头晕、乏力、口干、心慌、晕厥、血压低,严重者可以出现休克,其属于一种常见急症。
    2023-07-31
  • 直肠黑便是怎么回事(视频)

    直肠黑便是怎么回事
    直肠黑便有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1、结肠黑变病或直肠黑变病:肠黏膜是鲜活、红润的,如有些患者长期服用泻药,尤其是大黄、芦荟、番泻叶等,里面有蒽醌类的药物代谢,可将肠道内的黑色素聚集,使肠道变黑,结肠镜下可见整个肠道呈黑色; 2、上消化道慢性出血:一般痔疮出血是鲜红色,如大便带血呈黑色,则是陈旧性的血液,血液与大便混合,时间久了则大便呈黑色。上消化道的慢性出血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需进行结肠镜检查或胃镜检查,明确胃肠道出现病变的部位,有无出血点、溃疡或消化道的占位性病变,需进行仔细的鉴别。
    2023-07-31
  • 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视频)

    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若想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平时应注意观察粪便有无颜色的变化,当大便呈柏油状、深褐色、黑色时,应高度重视,及时就医。肝硬化的病人应避免粗糙食物,以免加重食道静脉破裂。同时应避免长时间下蹲、用力憋气排便,防止腹压骤增致出血。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同时戒烟、戒酒。此外,病人及家属应学会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如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或呕血、黑便时,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并减少身体活动,以防止再度出血。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