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

  •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预防方法(视频)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预防方法
    预防肾脏疾病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肾脏疾病起病隐匿,可无明显症状,建议定期检查尿蛋白; 2、肾病与感染有关,应尽量减少感染次数,如尽量减少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肠炎等,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卫生,避免密切接触感冒患者; 3、均衡饮食,适当多食蔬菜水果,少食油腻食物,控制体重; 4、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2023-07-30
  • 小儿肾病综合征饮食注意事项(视频)

    小儿肾病综合征饮食注意事项
    小儿肾病综合征饮食注意事项包括: 1、疾病缓解期,患儿无蛋白尿及水肿的情况下,不需要特殊饮食; 2、出现蛋白尿,应注意控制蛋白种类及蛋白量的摄入,可选用优质蛋白类食物摄入。如出现水肿,应减少盐的摄入; 3、如出现水肿及尿量减少,应减少水的摄入; 4、平时应均衡摄入水果、蔬菜、纤维素等,保持营养均衡。
    2023-07-30
  • 什么是小儿肾病综合征(视频)

    什么是小儿肾病综合征
    小儿肾病综合征与成人肾病综合征表现相似,也表现为“三高一低”,主要症状是高度的水肿、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严重的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一般达到了25g/L以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大多数是微小病变型,所以治疗相对简单。
    2023-07-30
  • 小儿肾病综合征病因(视频)

    小儿肾病综合征病因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基因的缺陷及感染,有基因缺陷的患儿遇到感染可导致原发性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发生。继发性的肾病综合征,如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病性的紫癜性肾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肾脏损伤类的肾病综合征,是由继发因素导致的。
    2023-07-30
  • 小儿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视频)

    小儿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
    小儿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以下几方面: 1、感染:患病期间有水肿、低蛋白血症,常见感染,是加重肾病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2、电解质紊乱:患病期间有低蛋白血症、少尿,易出现电解质紊乱; 3、高凝和血栓的形成:当患病时体内血液处于浓缩状态,易出现高凝和血栓,是导致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的重要因素。
    2023-07-30
  • 什么是妊娠合并慢性肾炎(视频)

    什么是妊娠合并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是孕期常见的肾病科合并症,并非单一原因所致,是由于多种原因侵犯肾小球,引起肾小球功能改变,临床症状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血尿,以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改变,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的疾病。孕期合并慢性肾炎,需要肾病科以及产科共同监测、共同管理,监控产妇的肾功能,加强孕期保健,才能获得良好的结局。
    2023-07-30
  •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危害有哪些(视频)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危害有哪些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危害很多,具体如下: 1、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能会造成患儿肾功能的损害; 2、患儿感染机会增加,包括呼吸道感染、肠胃感染以及皮肤感染等; 3、患儿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等; 4、部分患儿会有血栓形成,若血栓形成在肾血管系统可能会导致急性肾衰竭; 5、患儿可能出现免疫系统紊乱。
    2023-07-30
  • 小儿肾病一般多久会好(视频)

    小儿肾病一般多久会好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是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改变,从而导致蛋白的漏出。肾病综合征的具体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遗传、免疫等因素相关,所以难以预防,只能尽量减少感染的几率。初发肾病综合征的患儿,大多采用8-9个月的中长程治疗。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复发率很高,可达80%以上,完全治愈可能需要数年的治疗。
    2023-07-30
  • 如何早期发现小儿肾病综合征(视频)

    如何早期发现小儿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患儿从出现蛋白尿到表现为明显的水肿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所以当患儿出现眼睛水肿或尿量偏少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儿童肾病综合征每年的新发病率大概为1/100000-7/100000,年发病率大概为16/100000万,发病无区域性,有季节性。肾病综合征可能与感染相关,秋冬季节肠道病毒、感染较频繁,所以疾病多发生于秋冬季。
    2023-07-30
  •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视频)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如下: 1、中华医学会和KDIGO诊疗方案提出,中长程疗法中,足量强的松的是标准体重2mg/kg、不得少于1个月、尿蛋白转阴后持续2周才能减药、不能超过8周; 2、足量强的松治疗1个月后无效,建议20-30mg/kg甲强龙冲击,之后根据肾活检指征做进一步治疗; 3、二线药物:他克莫司、环磷酰胺、骁悉等。 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202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