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

  • 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视频)

    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
    临床中,凡是看到血肌酐超过正常标准,就认为其出现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分为急性和慢性,诊断标准如下: 1、肌酐突然增高:短期内会认为发生急性肾损伤,简称AKI。AKI的诊断标准是肾功能在48小时之内突然减退,比如血肌酐值在2天之内增长26.5μmol/L,这时就考虑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或者患者在7天之内血肌酐倍增,如超过1.5倍,这时考虑其出现肾衰竭,或急性肾损伤; 2、尿量改变:一般24小时尿量<100ml,称为无尿,有些患者尿量<0.5ml/(kg·h),持续时间>6小时以上,这时也考虑其出现急性肾衰;肾衰竭在急性损伤时主要是根据肌酐和尿量的时间和数值判断,慢性肾衰竭往往根据患者病史判断; 3、病史:如果患者以前有过肾衰竭,其肾功能出现异常,比如数值高于正常值,一般认为其出现肾衰竭,同时有慢性肾病病史、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表现、各系统症状等,也可以确诊其是慢性肾衰竭。
    2023-08-01
  • 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护理(视频)

    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护理
    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和特殊护理,具体如下: 1、一般护理: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这时患者心脏功能在减退。患者卧床休息后要注意肢体功能锻炼,有些患者卧床后不锻炼,可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所以卧床时要适当进行功能锻炼,辅助按摩,进行被动锻炼。建议给予患者高糖饮食,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就要控制糖的摄入量,以高维生素、纤维素等半流食为主。蛋白摄入量在0.6-0.8g/(kg·d),严格限制蛋白、含钾食物和水果的摄入; 2、特殊护理:即限制液体,因为患者已经少尿,进入较多液体会排不出;进行皮肤、口腔护理;注意患者电解质是否紊乱,以及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2023-08-01
  • 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的方法(视频)

    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的方法
    若患者发展到慢性肾衰竭的程度,需进行替代治疗,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三种方法。 由于技术发展,透析和肾移植技术已经较为完善,多数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治疗后,能较好的融入社会,甚至结婚生子,维持正常工作。即使疾病发展到尿毒症,也可进行透析,无需过分担心,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存活。
    2023-08-01
  • 肾功能衰竭水肿的护理(视频)

    肾功能衰竭水肿的护理
    肾衰水肿病人因其发病机制不同,所以护理也不同。患者水肿的发生机制主要是水钠潴留,更多的是水潴留;所以对于水肿病人,不同时期的护理具体如下: 1、尿毒症期:已开始规律透析的患者,甚至还没有开始透析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水的摄入量;水摄入越多,患者排尿能力较差,导致水肿越严重,易诱发严重并发症,如急性左心衰等;所以对于这部分病人,每天早上需准确的记录自己的出量、入量;出量一部分来自于尿量,一部分是出汗量,如果身上有引流管,还需计算引流液量; 2、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及慢性肾衰终末期的水肿病人要严格限水;水是根据患者前一天的出量和入量,以及体重综合评估;如果前一天的尿量在合理范围内,体重在逐渐下降,可适量饮水,切不可过量饮水。
    2023-08-01
  • 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方法(视频)

    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方法
    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要坚持长期合理的治疗原发病,避免和消除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同时应该阻断或抑制肾单位的进行性发展,保护残留的肾单位,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狼疮、血管炎、高血压,把原发病尽量控制住,原发病控制住以后,部分透析的患者可以变为不透析,起到逆转作用; 2、积极的治疗危险因素,如感染、血压高、尿酸高,将危险因素控制好,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的恢复; 3、尽量的保护残余肾功能,使肾病发展缓慢,保护残余的肾单位。
    2023-08-01
  • IgA肾炎三期控制几率(视频)

    IgA肾炎三期控制几率
    IgA肾病Ⅲ级能够控制住的几率是70%-80%。IgA肾病有好几种不同分级方法,使用比较多是Lee氏分级,Lee氏分级分五级:Ⅰ-Ⅱ比较轻,Ⅳ-Ⅴ比较重,Ⅲ级正好处在中间。大多数Ⅲ级病变比较轻微,是系膜细胞增生,肾间质稍微也有细胞增生,可能会有很少的小新月体。Ⅲ级病变处在中间位置,如果药物治疗控制比较好,可能会长期稳定在Ⅲ级阶段。如果尿蛋白比较多、用药控制不好,情况会逐渐差下去,进展到Ⅳ期甚至Ⅴ期,最后进入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从总体来讲,Ⅲ级能够控制住的几率是70%-80%,可能会有20%左右不太能控制住,病情会进展,关键看病理类型到底是轻还是重以及治疗效果如何。
    2023-08-01
  • 慢性肾炎能治好吗(视频)

    慢性肾炎能治好吗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迁延发展的疾病,病情是逐渐进展的,还有恶化的倾向,所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到目前为止,没有较好的治疗手段,一般通过治疗,病情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延缓患者肾功能衰竭的进展速度。
    2023-08-01
  • 慢性肾盂肾炎的检查方法(视频)

    慢性肾盂肾炎的检查方法
    慢性肾盂肾炎的常用检查: 1、做尿检,尿内有白细胞、出现少量蛋白尿甚至有血尿; 2、检查肾功能,有些慢性肾盂肾炎迁延不愈,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则会出现肌酐增高; 3、影像学检查,彩超发现肾脏双侧生长大小区别比较明显,肾脏表面有慢性化表现并且凹凸不平,进一步检查可以做CT、核磁,最终结果是双侧生长大小不一样。再进一步通过同位素检查ECT查肾功能,看两个肾的肾小球清除率是否相同,对判断将来会不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一定帮助。检查包括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视触叩听,加上辅助检查,就可以很明确是否患了肾盂肾炎,最关键的一定要做尿培养,留尿培养检查是否有细菌感染,一般情况下都需要中西医结合检查治疗。
    2023-08-01
  • 肾脏萎缩的原因(视频)

    肾脏萎缩的原因
    肾脏萎缩实际是形态式描述名词,说明患者肾脏体积缩小。能够造成肾萎缩状态原因很多,通常都是慢性肾脏疾病长期损害肾脏,导致大部分肾脏组织被毁损,才会导致肾脏体积缩小。能够导致肾萎缩的病因最常见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长期慢性紫癜性肾炎等,以上病因都会长期损害肾脏,导致肾脏萎缩,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萎缩病情通常不可逆转。 人都有两颗肾脏,左右各一,位于脊柱两侧。肾脏正常大小长径10-12cm,宽5-6cm,厚度约3-4cm,肾实质厚度1.4-1.8cm,皮质厚度0.8-1.0cm,左肾略大。如果双肾大小明显差异,一侧肾脏大小正常,而另一侧肾脏明显缩小,两侧上双肾长径相差达到1.0-1.5cm及以上,称之为单肾萎缩,常见于缺血性肾病,如肾动脉狭窄。如果双肾大小一致,长径明显低于正常,也就是10-12cm,多为8-8.5cm,被称之为双肾萎缩,可见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但也有慢性肾脏疾病,肾脏的大小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增大,如糖尿病肾病、多囊肾肿瘤相关性肾病、肾脏淀粉样病变等。
    2023-08-01
  • 良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是怎么回事(视频)

    良性高血压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是怎么回事
    高血压肾损害通常指良性小动脉肾硬化。一般而言,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5-10年时会导致肾脏损害。大部分患者临床首要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异常,但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衰竭。因此,为监测肾脏情况,要求患者积极控制高血压,定期做相关器官的检查,如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情况等相关指标。具体检查项目如做肾脏彩超等。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