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 大便有血要做什么检查(视频)

    大便有血要做什么检查
    大便有血,检查方法具体如下: 1、大便常规、肛门指诊、肛门镜、肛门外观、肠镜,包括直肠镜、结肠镜,结肠镜是最有效、最直观的检查方法; 2、粪便基因检查得出发生大肠癌的可能性; 3、如果便血,一般需进行肠镜检查。如果病人能接受肠镜检查,基本可以诊断便血原因,但并非绝对。 大便有血需观察是鲜血、暗红色、脓血便,还是黑便,不同表现有不同疾病。如果鲜血,则离肛门较近,可能为内痔、直肠息肉;暗红色是消化道出血,如结肠癌以及其它疾病;黑便一般为胃出血;黏液血便可能是大肠肿瘤、肠炎或痢疾。
    2023-08-02
  • 直肠息肉会发生癌变吗(视频)

    直肠息肉会发生癌变吗
    直肠息肉癌变情况具体如下: 1、炎性息肉:多数情况下小于1cm,癌变风险非常低; 2、腺瘤性息肉:伴有不典型增生,特别是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癌变风险较大。 因此,如果年龄大于50岁,每5年需要做一次肠镜。对于存在家族史的人群,比如父母等一级亲属存在结肠癌病史,建议40岁以后每5年做一次肠镜,从而能够早期发现肠道息肉,并对较小的息肉尽早处理,可以避免发生癌变。
    2023-08-02
  • 什么是乙状结肠息肉?(音频)

    什么是乙状结肠息肉?
    讲解医师:王晓锋  (主任医师)
    就职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
    乙状结肠息肉是发生在乙状结肠部分的黏膜的隆起性病变。乙状结肠在哪?是在直肠的上面,距肛门是15—45公分左右,这个距离内的肠管我们称为是乙状结肠。乙状结肠息肉从病理分类来讲,最常见的是腺瘤性的息肉, 这种息肉多数是因为我们长期的进食过于精细的饮食,膳食纤维含量不足,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比较高引起的。也有一些是由于基因的突变,还有遗传性的疾病导致的。 此外还有炎性的息肉,比如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某些一过性的肠炎、某些寄生虫的感染等等引起的肠道黏膜的炎性增生。 第三类是我们常说的错构瘤性的息肉,它是由于小孩在胚胎时期某些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错构瘤,是一种良性的肿瘤。 还有其他更少见的息肉,比如类癌或者恶性的息肉,这些在确诊之前,我们都统称为息肉。 临床上在做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时候,可以看到乙状结肠的息肉可以是单个的,可以是多发的,这些息肉早期并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可以出现便血、大便次数增多、腹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等情况。
  • 大肠息肉严重吗(视频)

    大肠息肉严重吗
    大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早期一般体积较小,均为良性息肉。如息肉未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逐渐增大,甚至发生癌变,尤其腺瘤性息肉。通过电子结肠镜检查,可发现体积较小的息肉,通过电凝、圈套、切除、剥除等方法可切除息肉,以阻断其癌变的进程,效果良好。因此,适时进行肠镜检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尤其50岁以上的人群。
    2023-07-30
  • 哪些人要做肠镜检查(视频)

    哪些人要做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指大肠镜检查,主要针对结肠、直肠两个部位,若患者有腹部不适,如腹痛、腹泻、腹胀、便血,均可做肠镜检查;若患者有隐血试验的阳性反应,则必须做肠镜检查,排除肠道有息肉、肿瘤的病变;因患肠息肉、肠癌患者的家属较普通人更易患有结肠病,故更需做肠镜检查。建议45岁以上健康的成年人将肠镜检查作为一项体检项目,定期检查,可较好的预防肿瘤发生。
    2023-07-30
  •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是什么(视频)

    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肠息肉一般是指大肠息肉,大肠息肉分为山田1型、2型、3型及4型。早期且体积较小的肠息肉一般无任何症状;息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导致患者出现症状,比如息肉接近于直肠、息肉体积较大、息肉出血或分泌黏液时,患者会出现下坠感、大便带血或大便带黏液等症状。如出现大便带血等症状,患者需进行肠镜检查。另外,建议患者通过筛查以早期发现结肠息肉。
    2023-07-30
  • 腹痛拉血便怎么回事(视频)

    腹痛拉血便怎么回事
    腹痛、拉血便往往考虑消化道出血或肛肠疾病等导致,具体如下: 1、如果因肛肠疾病引起的便血,往往腹痛症状不明显,如肛裂出血、内痔出血、混合痔出血等,肛裂出血多伴有肛门坠胀疼痛,而痔疮出血往往不伴有腹痛症状;而肛门疾病出血,大便往往都是鲜红色,往往都是便后出血,或便纸上带鲜血,血和大便不混合在一起; 2、若是消化道出血,尤其下消化道出血,提示结肠出现问题,如感染性肠炎、缺血性肠病、肠息肉、肠肿瘤都可造成腹痛、便血。此外通常病变位置越靠近肛门,便血颜色越鲜红,直肠、乙状结肠病变可出现鲜血便,而升结肠或者横结肠病变,有时会出现暗红色血便或黑便。因此出现腹痛、拉血便,提示患者肯定出现器质性病变,要尽快就诊,咨询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2023-08-02
  • 如何尽早发现直肠癌(视频)

    如何尽早发现直肠癌
    因为早期的直肠癌其实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很容易被患者所忽略。首先要确定哪些人群是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是指40岁以上原来长过结肠息肉的病史或者是家里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还有长期生活不规律,吸烟饮酒的人群。上述人群要注意每年要定期进行体检;出现报警症状的人群,比如有大便带血,特别是大便变细或者是出现肛门刺激的症状,比如大便频繁,解大便困难的上述患者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目前尽早发现直肠癌的检查手段主要有以下三种: 1、直肠指检:医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触诊来确定直肠有无占位性的病变,直肠癌有70%可以通过肛门指检发现。不仅如此,通过直肠指检还可以明确肿瘤的形状、质地,还有活动度等; 2、粪便隐血试验:肿瘤早期可以侵犯黏膜或者黏膜下的血管引起消化道的出血,但是有时候很少的出血用肉眼是很难发现的,但是可以通过粪便检查来发现。如果反复查了两次大便潜血都是阳性,就建议进一步的进行结肠镜的检查排除消化道肿瘤的可能性; 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直肠癌的金标准,通过结肠镜检查不仅可以观察到肠道,还可以直接切除病变进行病理学的化验检查、明确诊断。
    2023-08-02
  • 大肠息肉会变成大肠癌吗(视频)

    大肠息肉会变成大肠癌吗
    大肠息肉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会演变为大肠癌。大肠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早期在肠镜下将息肉切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如果出现大便习惯改变、腹胀、腹痛以及贫血等症状,建议患者到医院进行检查,比如,电子结肠镜可以比较直观地观察到肠道中的病变,如果观察到大肠息肉或大肠腺瘤,患者可以在肠镜下进行治疗,以避免发展为大肠癌。
    2023-08-02
  • 直肠息肉切除后注意事项(视频)

    直肠息肉切除后注意事项
    肠镜下进行直肠息肉切除后,应尽量给予患者清淡饮食,避免进食高纤维、较黏稠的食物,以免导致大便干结或大便中硬纤维过多,使没有愈合的创面创伤扩大,造成出血、感染或肠穿孔。 肠穿孔较为严重,一旦出现,则需要紧急手术治疗,否则可能造成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出血同样较严重,需要明确出血量,较少时可以自行止血,较多时则需要在肠镜下止血,而对于非常严重的出血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202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