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病

  • 心脏猝死有什么征兆(视频)

    心脏猝死有什么征兆
    多数心脏性猝死患者并没有特异性的前期征兆,部分患者在前期可能出现某些症状,比如出现胸闷、憋气、大汗、突然性晕厥、低血压、严重胸痛、呼吸困难等。患者出现征兆应及时进行检查,发现疾病及早处理。通常心脏性猝死具有原因,常见于以下情况: 1、心脏病:如严重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如果有短暂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巨大心脏,容易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者有QT间期问题;2、其它疾病:如电解质紊乱,出现明显的低钾或者高钾的状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疾病,也容易出现心脏性猝死。特异性的心电图状态,比如Brugada综合征的患者,也会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上述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脏性猝死的状态,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大面积心肌损伤后,使其具有电不稳定性,属于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2023-08-03
  • 坐骨神经痛屁股痛怎么治疗(视频)

    坐骨神经痛屁股痛怎么治疗
    治疗坐骨神经疼痛、屁股疼痛前,要明确病因以确定治疗方法,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如下:一、腰椎间盘突出:1、保守治疗:一般先采取保守治疗,应卧硬板床休息,减少剧烈活动,戴腰围进行日常生活,不能劳累或剧烈活动。可以进行牵引、按摩、理疗等,也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控制症状。如果伴有神经症状,可以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等;2、手术治疗:如果症状较严重,保守治疗没有效果,则需要手术治疗。二、梨状肌综合征:1、封闭治疗:会引起梨状肌病变,压迫、刺激坐骨神经,可做疼痛点封闭治疗,以改善症状;2、药物治疗: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三、椎管狭窄:1、保守治疗:如果椎管狭窄程度不严重,可以保守治疗;2、手术治疗:如果症状较严重,需开放手术,进行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以恢复椎管正常宽度,恢复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四、骶尾部囊肿:要确定囊肿部位,如果占位已压迫坐骨神经导致疼痛,可以考虑手术切除。
    2023-08-03
  • 下肢肌肉萎缩的原因(视频)

    下肢肌肉萎缩的原因
    肌肉萎缩只是症状的名称,可由许多疾病引起。肌肉萎缩可分为神经源性肌肉萎缩和肌源性肌肉萎缩,而下肢肌肉萎缩的原因也是这样。下肢肌肉萎缩可由神经损害导致,可以出现在腰椎病变导致神经根的损害,也可以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坐骨神经损害,或颈神经、腓神经损伤等;并且可以见于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远端型肌病,如远端肌营养不良等,当然同时也有上肢远端肌肉萎缩;另外也有的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或者出现肌炎。 总而言之,下肢肌肉萎缩的原因比较复杂,一定要认真鉴别。另外还可以配合心肌酶、肌电图以及免疫学检查、基因检测等手段明确病因。
    2023-08-03
  • 眼睛肌肉萎缩能治愈吗(视频)

    眼睛肌肉萎缩能治愈吗
    眼睛肌肉多指眼外肌,包括支配运动眼球及提上眼睑的肌肉。临床上如果出现眼球外肌无力,主要可以见于重症肌无力,属于神经肌肉接头病。肌无力症状表现为晨轻暮重,休息以后减轻、劳累以后加重。但并不是真正的眼外肌萎缩,治疗效果比较好,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另外还有几种遗传性肌肉病可以累及眼外肌,导致眼睑无力、眼球活动障碍,如眼肌型肌营养不良、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等,另外还有线粒体脑肌病。这些疾病都可以引起眼肌萎缩,但是这些疾病是遗传病,目前没有根治性方法。虽经中西结合治疗以后可以改善症状,但目前无法治愈。
    2023-08-03
  • 面部肌肉萎缩怎么治疗(视频)

    面部肌肉萎缩怎么治疗
    肌萎缩是一种症状,包括神经源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肉萎缩,面部肌萎缩也同样如此。面部神经炎性肌萎缩多见于面神经麻痹和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治疗通常多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结合中医药辨证论治可以提高疗效。另外还可以应用针灸、按摩、中药的外用、磁疗等方法辅助治疗。 肌源性面部肌萎缩多见于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眼咽型肌营养不良,也可以见于先天性肌病、线粒体脑肌病等。因为是遗传性肌肉病,所以目前没有根治性疗法,而这些遗传性肌肉病一般都伴随肢体肌萎缩和肌无力。 中医认为这些疾病应归于痿证的范畴,主要应用中西医结合以中药为主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常应用根据多年治疗经验研制的以参芪强力胶囊、三黄增力散等为代表的中药制剂,可起到良好效果。 此外,面部肌萎缩可能由于肿瘤压迫等所致,而肿瘤治疗刻不容缓。当然还有其它原因引起的疾病,需进行合适的对因治疗。所以面部肌萎缩治疗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患者一定要到专业的科室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延误诊治。
    2023-08-03
  • 脂质沉积性肌病是怎么回事(视频)

    脂质沉积性肌病是怎么回事
    脂质沉积性肌病是一组脂肪代谢障碍引起的骨骼肌疾病,主要包括肌肉脂肪酸摄取障碍、合成障碍,以及通过线粒体膜转运障碍、脂肪酸氧化过程障碍等引起的肌肉以及其它组织病变,习惯上将其称为脂质沉积性肌病。吃下去的脂肪在肌肉中没有变成肌肉运动需要的能量,反而沉积在肌细胞中,对细胞造成破坏,可导致肌肉能量供应不足以及肌肉细胞破坏。 脂质沉积性肌病主要表现是运动不耐受,运动后特别容易疲劳,常可出现肌痉挛、肌肉疼痛。另外还有疾病一样的表现,同时可以伴有肌肉萎缩和肌肉无力。因为脂肪代谢在体内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脂质沉积性疾病也分很多种类型。首先是肉碱缺乏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还有肉碱转运酶缺陷病,脱氢酶缺陷病以及其它相关酶的缺陷病。另外,还有电子传递黄素蛋白病,以及辅酶Q10缺陷病等。该病虽然也属于罕见病范畴,但多数患者治疗效果相对比较好。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以选择肉碱治疗,也可以选择补充维生素、辅酶Q10治疗,糖皮质激素也常常用在脂质沉积性疾病治疗中,大部分治疗效果比较好。
    2023-08-03
  • 特发性炎性肌病怎么治疗(视频)

    特发性炎性肌病怎么治疗
    特发性炎性肌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西医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还可应用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等,均可用于治疗此疾病。如果结合中医药及理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特发性炎症性肌病部分患者可以合并肿瘤,治疗时难度可能会比较大,诊断时切勿疏漏。对于暂时没有肿瘤病人也要定期复查,避免漏诊。 特发性炎性肌病属于一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的结缔组织病,是横纹肌弥漫性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是对称性肌肉力弱和肌肉萎缩,可以伴有肌痛和皮肤损害。如果病变只限于肌肉,称为多发性肌炎,如果同时累及到皮肤,称为皮肌炎。
    2023-08-03
  • 小腿肌肉萎缩怎么恢复正常(视频)

    小腿肌肉萎缩怎么恢复正常
    小腿肌肉萎缩,根据萎缩原因不同,恢复方法也不同,具体如下:1、外伤性萎缩:比如骨折,造成局部肌肉萎缩,只要骨折愈合,经过运动之后,肌肉萎缩自然会好;2、缺血性萎缩:与骨折相似,比如绑绷带或绑石膏过紧,造成肌肉缺血,只要及时解除缺血,肌肉萎缩很快能恢复。但是如果时间过长,造成肌肉坏死,多数不可恢复;3、肌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极少数情况下由细菌直接感染导致。早期如果及时治疗,使肌炎得以控制,萎缩可以逐步恢复;4、肌病:目前原因不清楚,没有好的办法,只能通过改善肌肉代谢的药,比如辅酶Q10、左卡尼汀、B族维生素进行治疗;5、神经源性疾病:比如脑梗塞或脊髓病,造成下肢或者偏侧肢体瘫痪,瘫痪侧的肢体不能动,出现废用性肌萎缩,此时要鼓励患者如果还能继续动肢体,还要尽量活动,另外可以让护理人员定期做被动牵拉、按摩甚至电刺激,可能对肌肉恢复有帮助;6、运动神经元病:称脊肌萎缩症,因为前角细胞或运动轴索性周围神经病,病变造成的肌萎缩目前无解。
    2023-08-03
  • 晚上睡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怎么回事(视频)

    晚上睡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怎么回事
    如果患者夜晚睡觉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憋气或呼吸不畅的感觉,需要提防是否存在各种类型的心肺问题,其中特别需要警惕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同时部分慢性气道疾病,如支气管哮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出现此类情况,呼吸道炎症患者会因短暂气道痉挛造成呼吸困难。 夜间睡觉时憋喘、憋醒与心脏功能存在一定关系,常见原因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心肌病等。无论何种状况出现夜间胸闷气短症状,甚至发生夜间憋醒,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检查,排除器质疾病。
    2023-08-03
  • 后腰两侧酸疼痛是什么原因(视频)

    后腰两侧酸疼痛是什么原因
    造成患者后腰两侧的酸、疼痛,较常见的原因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部肌筋膜炎、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或腰大肌病变、腰大肌感染,以及双侧肾脏的囊肿,或双侧肾脏的结石等,具体原因如下:1、腰椎间盘突出症:若患者出现后腰两侧酸胀、疼痛表现,应先检查有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较为常见的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刺激或压迫硬膜囊,引起腰部疼痛的情况。此时需做腰椎的核磁共振检查,才能确认患者有无腰部两侧的酸痛问题,是因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还是因其他原因所引起。做腰椎核磁共振后,就可排除患者是否有腰椎间盘突出症;2、强直性脊柱炎:可引起患者后腰两侧的疼痛,这类疼痛常伴随腰部的僵硬。需通过血沉、C反应蛋白、血的HLA-B27基因,以及双侧骶髂关节的核磁共振进行排查;3、腰大肌病变、腰大肌感染:能够造成患者后腰两侧酸、疼痛问题,可通过核磁共振进行排查;4、肾脏、输尿管疾病:应做肾脏B超,排查患者有无肾脏的囊肿,肾脏或输尿管的结石,诱发后腰两侧的酸胀、疼痛表现;5、腰背部肌筋膜炎:排除上述问题后,就可反推患者后腰两侧酸胀、疼痛,是因腰背部肌筋膜炎所引起,亦称为慢性腰肌劳损。该原因是引起患者后腰两侧酸胀、疼痛,较常见的原因,甚至几率多过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只有排除其他原因后,才能反推患者是因腰肌劳损引起此类表现,主要是因为腰肌劳损无法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认。
    2023-08-03